
论王维诗歌的清洁之美.docx
3页论王维诗歌的清洁之美 摘要:王维诗中有清洁之美,这种美与孟浩然、柳宗元、韦应物、刘长卿等诗人的“洁〞有所不同王诗的清洁之美,从内在思想感情来说,是超脱性情下个人欲望的淡泊和自我意识的收敛;从外在特点来说,主要表现在诗中景物的幽静和明净关键词:清洁之美性情超脱环境幽净“清洁〞本为洁净无尘之意,王维诗有种独特的清洁之美贺贻孙在?诗筏?中对此有一段专门的论述:“诗中之“洁〞,独推摩诘即如孟襄阳之淡、柳柳州之峻、韦苏州之警、刘文房之隽,皆得洁中一种,而非其全盖摩诘之洁,本之天然,虽作丽语,愈见其洁孟、柳、韦、刘诸君,超脱洗削,尚在人境摩诘如仙姬天女,冰雪为魂,纵复璎珞华鬘,都非人间而诸君那么如西子、毛嫱,月下淡妆,却扇一顾,粉脂无色,然不免熏衣沬面,护持爱惜识者辨之〞这段评论生动形象地指出了王诗中的清洁之美,那么,这种美的独特性和具体内涵是怎样的呢?从贺贻孙这段评论出发,对几位诗人的诗作进行比拟分析,可以看出,王维诗中的“洁〞包括以下几种内涵:将“清洁〞的本义〔洁净无尘〕引申到诗歌的思想当中,也意味着作品中没有世俗的挂碍、欲望、执着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说:“〔王维〕其诗摆落世间腥腐,非食烟火人口中语。
〞王士镇?带经堂诗话?又通过比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汪钝翁碗尝问予:‘王、孟齐名,何以孟不及王?予曰:‘正以襄阳未能脱俗耳汪深然之〞确实,从思想方面来说,孟浩然之诗常表现出一些世俗的欲望,如在?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他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比喻和用典的笔法,表达了自己希望入仕的愿望,从“欲〞、“耻〞、“羡〞几个字可以看出诗中的感情是比拟强烈的反观王维的干谒诗名作?献始兴公?,思想感情上要超脱得多诗中先是强调自己的节操:“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食粱肉,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那么短,守仁固其优〞在这八句诗中,诗人说明自己本来宁愿栖息山林,渴饮涧水,过着潇洒自足的生活,也不愿委曲求全,巴结公卿,以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在诗的后半,作者写道:“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讎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谢有公议,曲私非所求〞在自荐的同时,对党同伐异、公器私用表达了否认,并赞扬了张九龄谋苍生之福的伟大襟怀不难看出,王维的干谒诗中,思想感情并不那么强烈,个人意识也比拟弱,更多的笔墨表达了个人的品格的高洁、为官之道的廉洁,以及自荐目的的纯洁。
王维其它类型的作品,通过和孟诗的比对也可看出性情的超脱如以“弹琴〞为题材,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写有“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名句,强调没有知音在身旁,连琴都不愿意再弹,以表现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写琴,恰恰没有对听者在与不在的执着不管是“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还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都摹画出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可见,孟浩然“弹琴〞是需要人欣赏、品评的,是功利的而王维“弹琴〞并不在意有人还是无人,是超越功利的,是没有目的,也是纯洁的这与?辛夷坞?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辛夷花在精神上何其相似!另外,对自己的得失,孟浩然是在意的,他在?岁暮归南山?中写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名句,这句诗中采用了“弃〞和“疏〞这两个字,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怨忿,所以?唐才子传?中记载,玄宗读此句后“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显然,孟诗外表说自己的才能和健康缺乏以保证自己的开展,实际上却有愤世嫉俗、众人负我之意而在王维的诗中,却是相反的情况在?早秋山中作?一诗中,诗人写道:“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谦逊地说因自己没才能,所以才起了归隐之意。
酬张少府?中的“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而在?酬郭给事?一诗中,诗人又写道:“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前句表现出对郭给事垂青自己的感谢,后句谦逊地解释了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才不能与对方合作强欲〞、“从君〞、“无那〞〔无奈〕等词的运用、语气的曲折婉转,都表达出作者谦逊超脱的性情再那么,孟诗中常透露出伤感之意,而王诗那么以超然自适为主以“听蝉〞题材为例,孟浩然写的是:“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作者因年华老去,再听到暮蝉之音,自然联想到秋蝉生命的短暂,故发悲声而王维写道这个题材,却道:“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于听蝉之外,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悲喜,却以自己的动作姿态表现出愉悅的心情不仅孟浩然在“性情超脱〞这点上与王维有区别,陶渊明也在这点上与王维不同久在樊笼里〞〔?归园田居?其一〕、“相见无杂言〞〔?归园田居?其二〕的愤世嫉俗在王维作品中根本很难看到柳宗元亦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溪居?〕的冷傲也不是性情超脱的王维风格所以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说,王诗的“清洁之美〞之根源在于个人欲望的淡泊和自我意识的收敛,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山水田园诗人的重要因素。
从外在的诗歌内容来考虑,王维在诗中营造的环境十分幽净,这也是“清洁之美〞的重要来源首先,从听觉方面考虑,王诗中的场景往往是幽静的如?鸟鸣涧?一诗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桂花本就轻微,其落地的声音自然十分微弱而在这静谧的春山中,诗人却能听见桂子落地所发出的声音,这反衬出四周的环境十分幽静山间飞鸟是小巧的,而诗人却能在月出之时,听见山鸟扑棱飞动和鸣叫声,这再次反衬出环境的幽静所以周振甫先生评道:“诗人处在一种幽静的境界里,心情非常悠闲,他注意桂花的开落,注意山鸟的惊鸣诗人捕捉了这种幽静的境界,用画意的笔写出来,传达出诗人悠闲的心情〞【1】先生也说:“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2】又如?鹿柴?一诗也是如此,诗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第一句以“空山〞渲染出第一层幽静——“空〞字令人联想到“空旷〞、“空寂〞,四周自然悄无声息而“不见人〞三字渲染出第二层幽静——不见人说明此处地处偏僻,没有人间的纷扰第二句“但闻人语响〞渲染出第三层幽静——山内如此广阔,却只听得有人在偶尔说话,这更加反衬出整座山的幽深安静。
过香积寺?一诗亦然,诗中写道: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此诗颔联以不知何处响起的钟声,反衬出四下安静的环境颈联又以“咽〞字再次反衬景色的幽静——如果不是安静的状态,不可能听清楚溪水的幽咽变化故赵殿成按:“泉声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那么幽静之状恍然〞【3】周振甫先生也认为:“咽是吞咽,声音比拟消沉,在热闹场合这种消沉的声音不容易引起注意,所以从咽里显出幽静来冷指阳光的微弱,因为山的深僻,才显出日色的冷来〞张福庆先生总结过王维写静之法:“在王维诗中,以动或以声写静的诗句比比皆是,还有大量以空写静、以疏写静、以远写静、以暗写静、以闲写静、以冷写静、以深写静的诗句,都极其生动地表现了山水景物充满意趣和韵味的幽静之美〞【4】正是采用这些手法,王维在诗中构筑出一个幽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嘈杂的声音刘长卿之“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风雪吼叫声、柳宗元之“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的暴雨倾斜声,在王维诗中都是听不到的——这也是贺贻孙认为他们“皆得洁中一种,而非其全〞的原因之一其次,从视觉方面考虑,王维诗中的景色往往是明净的。
试看?山居秋暝?一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中摹画的主体是“空山〞,既为空山,必然远离尘世再加上山间的青松明月、绿竹红莲,所有场景中无一丝纷乱尘杂故郝世峰先生评价此诗道:“静默的空山,着物皆清新、清明、清澈,是一个安静而一尘不染的洁净空间〞【5】又如?白石滩?一诗写道: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洗纱明月下葛晓音先生说:“整个情境在柔和明净的调子中沁透着青春的气息〞【6】明净之处何在?白石、浅滩、清流、明月、浣女共同构成了整个明朗清晰的场景场景中的色调以浅色为主,没有的昏暗的背景,也没有突兀的事物一切都是那么清洁可喜总的来说,王维写景一般都清晰明朗,不渲染背景假设有背景,也以白色的暮霭云雾为主类似韦应物之“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柳宗元之“连山变幽晦〞〔?饮酒?〕之类的昏暗场景,在王维诗中是很少见到的参考文献【1】周振甫.诗词例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350【2】.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218【3】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32【4】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116【5】郝世峰.隋唐五代文學史,转引自?王维诗集笺注?[M].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294【6】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