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鉴湖诗”品鉴湖四时之美.doc
6页从“鉴湖诗”品鉴湖四时之美摘 要: 鉴湖,越州水这东南一隅的静默水系,春夏秋冬,各有情致,四时物候,莫不静好透过鉴湖诗歌,我们可清晰的感受到那些四季辰光的流转变幻,品读鉴湖诗,观澜这清丽秀洁的四时鉴湖,可以说是一件很曼妙的事情 关键词: 鉴湖诗 春夏秋冬 四时 古时鉴湖,湖面开阔,水质清凉,且沿途多山,湖山辉映,莫不静好无论是春水还是夏荷,秋泛抑或冬寂,皆情致各异 一、鉴湖之春 春之鉴湖,万物萌蘖,春潮带雨,草长莺飞,充满勃郁生机 元稹《春游》:“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不能辜物色,乍可怯春寒是鉴湖早春,春寒虽料峭,但稽山的残雪已融,那带着消融寒意的冰水顺着山峦流入鉴湖,使得湖水尚带几分寒冽然而到底已初春,万物已有萌蘖情态,这是一种即将烂漫到极致前的酝酿和内敛唐李德裕《怀京国》:”海上东风犯雪来,腊前先折镜湖梅东风尤带雪,催折鉴湖梅,亦是一幅早春图景 唐代孙逖《晦日湖塘》:“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则进入仲春时节,芳树花事荼蘼,鉴湖湖塘一段遍地生春宋王十朋《鉴湖行》:“苍苍凉凉红日生,葱葱郁郁佳气横。
鉴湖春色三百里,桃花水涨扁舟行更大肆渲染鉴湖春色的郁郁葱葱西岭山光青浸水”(明怀渭《次孟天炜南山杂咏二首》),青碧山色将水色都浸染的碧透澄明春风吹皱桃花水,无数水禽啼上滩”(清沈宗信《镜湖竹枝词》)则是吹皱春水、禽鸣池上的野趣图一晌东风散午晴,蒙蒙岚翠接烟生满衣摇落松衫雨,独听溪桥田水声清沈宝森《连日墓祭来鉴湖道上即景地绝句》)东风散热,山峦生烟气,抖落满衣松针,静听桥头田埂中汩汩春水声,这春日晌午,让人如痴如醉 春日鉴湖,最惹人注意的大概就是那汩汩上涨的春水了吧书穴雨馀云扑地,鉴湖春昼水连天宋喻良能《次韵王龟龄谒大禹祠酌菲饮泉》)“春水溶溶满鉴湖,兰舟长护锦屠苏元泰不华《送王奏差调福州》)“春水新添尺许高,绿波倒浸跨湖桥清代周洪《春湖曲》)春潮带雨,那来自三十六源的鉴湖之水,裹挟着上游冰雪消融、地润惊蛰的春意,开始溶溶汩汩,水面高涨,碧水连天 二、鉴湖之夏 “画舫朱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宋秦观《游鉴湖》)鉴湖水域藕荷、菱芡丛生,每逢夏日,鉴湖三百里,偌大一半被披离的圆叶风荷所覆盖,蔚然成景宋《(宝庆)会稽续志》中亦载:“大率越多陂湖,莲最富。
杜荀鹤送人游越诗:‘有园皆种橘,无渚不生莲’可谓越之实录也[4]因此,鉴湖诗中的夏日鉴湖最胜的景致就是湖中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荷花了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稽山万塍稻,镜湖千顷莲宋高文虎《送台赵叔明趋朝》)便讲述了夏日鉴湖湖上芙蕖水芝密密遍植的情形 宋黄裳《泛南湖二首》其一: 菡萏香中画舫轻,新红相照亦多情 似迎学士来归院,花烛前头朵朵明 写夏夜泛鉴湖,画舫轻盈分荷而过,那些攒聚的大朵红荷在船上红烛的映射下,显得娇怯多情,颤颤巍巍,似那穿红戴翠的丽人们在迎接晚归的学士,虽有夸张成分,但不失娇妍 “红蕖耀晨妆,绿蒲媚新丛宋释文《镜中放歌》)写晨光熹微时分,菡萏凝露似女子初妆,绿蒲圆荷妖妖娆娆,媚冠众生鉴湖一曲云水涯,风吹万柄红荷花放翁醉后出奇语,花为四壁船为家清杨芳灿《莲花博士歌为吴兰雪作》)清丽秀洁,一曲鉴水,万柄红荷,极言湖上荷花之盛而放翁醉后以船为家,以花为墙,则充满奇思妙想,雅趣盎然 因为夏日鉴湖芙蓉百顷,而这遍植的芙蕖,密密匝匝,也给夏日的鉴湖带来了无限的凉意。
因此,鉴湖素有“五月凉”的特质杜甫《壮游》“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首提鉴湖五月凉 秦观《游鉴湖》: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 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窥酒,蜻蜓偷眼避红妆 蒲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诗人泛舟鉴湖,莲花荼蘼,赏花饮酒,醉梦沉酣,等到酒醒时,只觉衣薄生寒,不由感慨古人所言鉴湖五月凉,诚不欺我也 “鉴水微涵五月凉,荷菱接叶净生香元贡性之《题鉴湖夏景》)“两堤杨柳三更影,千树芙蕖五月凉元方子京《鉴湖风月》)“鉴水争传五月凉,鸳鸯曲唱采莲娘清杨德荣《鉴湖竹枝词》)皆阐释的是鉴湖五月的荷风清凉,暑气顿消,如入仙境 除了荷花,鉴湖的夏还有别的风景槐荫遮楼未噪蝉,板桥萍积不通船清孙汝怿《初夏泛镜湖杂记》四首其二)写绿树浓郁夏日长;“蛙声阁阁夕阳微,蚱蜢蜻蜓历乱飞清孙汝怿《初夏泛镜湖杂记》四首其三)写蛙鸣聒噪,草虫乱飞的夏日细节皆细腻动人,无一不夏 三、鉴湖之秋 今人游鉴湖,主要观光的是鉴湖景区,它属于古鉴湖中的核心区块,颇具江南田园风光特色。
在保存下来的几大景点中,尚有南洋秋泛一景因鉴湖位于柯山之南,故有南洋之称秋日湖边枫林乌桕正红,秋空晴好,泛舟湖上,真真如诗如画,美轮美奂从古至今,鉴湖诗中,秋夜泛湖无疑是诗人文士们热衷并爱好的有诗歌为证: 清代沈炜《秋日造舟初成同客偕弟泛湖》: 浮家泛宅鉴湖,清桨轻帆蹙浪纹 十里烟波非郭里,一篷觞咏亦机云 鹜霞交映天无际,水月同参客不群 最胜鱼龙潭畔路,画图浓淡雨晴分 诗人造船以船为家,泛宅于鉴湖之上木兰桨划破鉴水的柔波,秋日的鉴湖,波光粼粼不同于那水村山郭的景致诗人和好友饮酒作诗,才盖陆机陆云站在船头望远,只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中肥硕的鱼儿偶尔曳动尾鳍露出水面,这一幅秋日泛湖图浓淡相宜,雨晴皆佳,真真醉人 清代王霖《南湖夜泛》: 孤棹泠然御好风,澄湖万顷若浮空 一天霁景三秋月,千载高人两放翁 隐隐渔榔缘浦响,微微绩火出林红 夜深何处清歌发?缥缈云中续断鸿 如果说沈炜是日间泛湖的话,那么王霖无疑是夜泛了孤棹”与“万顷”形成强烈对比,显出秋日水面的开阔澄空,愈显孤舟一艇的泠然寂寥。
秋月”写鉴湖月色的澄明,“放翁”写陆游终老鉴湖的闲逸万籁阒寂,可以隐约听到夜间渔人捕鱼时用榔敲击船舷、惊鱼入网的声音,从水的另一端远远传来湖两岸暗影憧憧,似燃了火,原来是两岸的红枫正盛更有那飘渺云间的断鸿声,愈显凄清幽冷 另外,“微阳下江树,秋叶泛残红雁背寒塘雨,帆争晚渡风宋夏竦《舟行即事》)写雨后初霁,黄昏将近时的泛湖体验,岸边秋叶已染霜与泛红,那渡寒塘的雁似乎还带着那之前的一场秋雨,满含湿气湖上晚归的船只扬帆争风,顺流而下湖光如鉴月如,月下湖中两桨飞鹤氅四垂冰骨爽,夜深疑自广寒归宋林概《鉴湖月夜行舟》)则写出了秋夜鉴湖行舟的寒凉凄清,湖水如明镜,秋月若美玉,夜深露重,让人不由恍惚,莫非这澄明天地是那月中广寒宫 可以说,上述的诸多诗句,虽讲的都是秋泛或秋过鉴湖之事,然而其变现出来的个体感受却不尽相同或喧熙,或寂寥,但不变的就是鉴湖秋的审美体验南洋泛舟,一叶乌蓬,三五知己,绍兴老酒,鲜鱼螃蟹,再加新鲜莲蓬和菱角,一边畅饮阔谈,一边赏两岸红叶,吹鉴水凉风,听晚归棹歌,实在不亦乐乎啊 四、鉴湖之冬 鉴湖地处绍兴城西南,水乡泽国,气候适宜。
因此,江南的冬天虽清寒,但也不至于太过冷冽,江南的雪也是细瘦的诗意的鉴湖的冬天,虽看不到如北国的浩荡雪景,但那秦望山巅、禹穴窆石之处也能看到一抹积雪的白鉴湖的冬天虽无春之暄暄,夏之阴阴,秋之清清,但却有一番湖谧山净的另类景致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有一句:“镜水绕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写的就是冬日鉴湖,“琉璃”盈澈剔透,形容鉴水,“云母”洁白如雪,形容山峦,描绘了一幅冬日湖山盖雪的雪景图,传神至极 崔道融《镜湖雪霁贻方干》: 天外晓岚和雪望,月中归棹带冰行 相逢半醉吟诗苦,应抵寒猿袅树声 诗人赠诗遥寄镜湖处士方干,在诗中刻画了一幅雪夜初霁的鉴湖夜船图天光映射在积雪上,呈现出反光诗人坐在夜归的船只上,天气寒冷凛冽,连湖面都微微冰冻,船破冰而行,深夜寂冷,诗人孤枕难眠他开始想象等到达目的地后和老友相逢,彼此饮酒对诗的温馨画面,不由又熨帖了孤寒的心灵,这等在前面的相逢冲淡了旅途中凄清哀怨的猿鸣了此诗不过寥寥数语,但内蕴丰富,细节生动,让我们不由深深感叹这鉴湖冬夜的凄冷 “万山失色影模糊,远树迷离淡欲无放眼空汀何处好?一行白鹭下菰蒲。
清李麟吉《跨湖桥观鉴湖雪景》)观的是鉴湖白日雪景,千山万水白雪轻覆,树木山峦都失了颜色呈现一种迷离,远处的树木也因积了雪和远处的天地融在一块儿,几乎无法辨别诗人转将目光投向湖面,那风光最好的一处则是那白鹭飞过的菰蒲,清新淡雅的雪景跃然纸上 如果之前所选的诗句写的多是雪后之景的话,那么这两句“动地飞花变鹤林,天低直欲近墙阴宋释宝昙《十一月二十八日大雪有感》)则描绘的是一幅大雪将至的欲雪图飞花”指的是那大片大片洁白的雪花,雪落华林,瞬间成一片清静洁白之地天空阴霾云厚,低低的都好像到了墙角根儿,极言雪意深浓 鉴湖的四季,春夏秋冬,各有情致阅读鉴湖诗,我们可清晰感受到那四季辰光的流转变幻,不由感叹四时鉴湖的风光旖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