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演示教学.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youn****329
  • 文档编号:241990425
  • 上传时间:2022-01-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99.50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 一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 王志远 讲师 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一,绵阳工业发展的五对矛盾 一重点与难点分析 大与小:对产业组织结构的分析 市与县:对工业区域布局的分析 多与少:对工业发展主体的分析 高与低:对工业发展质量的分析 城与乡:对工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一)大与小 大型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是”火车头”和“定海神针”,但增长质量(增加值)有待提高 中型企业稳定增长,发展质量较高,成长性可观 小型企业比重偏小,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不发达有关 产 值 (亿) %增加值(亿)资产(亿)总计 435.08(354.4)121.33513.91大型 211.05(178.39)48.5(50.3)44.71(37%)246.74(48%)中型 111.32 (99.23)25.6(28.0)39.8(33%)122.44(24%)小型110.7(76.76)25.4(21.7)36.82(30%)144.72(28%)事实与思考一德绵对比1 绵阳曾经“命系长虹” 19962003年8年间,长虹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都在45%以上,1997、98、99三年更是达到57.9%、70.9%和60.4% 德阳:大小并举、市县协调 到2004年,德阳围绕重装龙头企业, 发展从事零部件、元件和中间材料生产的中小型专业化企业120家 到2004年,德阳重工业企业356家,轻工业企业217家,产业协调发展2004年数据20亿以上10 20亿 5 10亿 1 5亿绵阳22534德阳54242大与小的矛盾分析 金字塔 倒金字塔 大:企业 “鹤立鸡群” 、“独占山头”,大而不强,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充分,产权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任重道远 小:“草根型”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优势产业中企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集群水平低,配套企业群落稀疏,成长型企业发展不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进程艰难 大与小:在发展的观念、思路、战略上存在不足:重大而轻小,重规模和数量而轻质量和结构优化,重表象而轻实质(二)市与县2005年,233个规模企业集中于涪城辖区,占全部599个企业的39%涪城区属企业47个,占20%,22.57亿,占8.5% 产 值1.58:1 (1.62:1) 增 加 值1.19:1 (1.26:1) 资 产 1.19:1 (1.42:1)市县发展质量比较 增加值/总产值 平均为28%(26.85),涪城辖区24.72%(24.17%), 不如其他县区33%(31.08%)产值 %增加值资产 %总计435.08(354)121.33(95.06)513.9(468.9)涪城辖区266.83(219.3) 61 (62)65.85(54.3%)52.99 (55%)279.2(275.05) 54(59)其他168.52(135.1) 39(38)55.48(55.7%)42.07(45%)234.7(193.85)46(41)在全部规模企业产值中,县属企业占比为合计45%,市属占比55%;仅涪游江及安在市级占比过5%,合计占比36%,余下9%为其他县分享规模以下企业产值市级占比超过10%的有涪游三安江,合计占比88.5%;规模以下企业对县域发展影响较大(县级占比超过40%)的是三盐及安涪涪游优势待彰;三盐梓处境艰难,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市级占比合计6.4%,规模以下企业产值占比 合计24.6%;江油规模结构失衡;安县潜力大,平北有望规模以上产值县级占比(%)市级占比(%)规模以下产值县级占比(%)市级占比(%)总计435.0876135.824涪城辖区266.8(22.6)85.6(61.0)61.32(5.1)45.014.4(39.0)33.3游仙28.865.66.615.134.411.2三台16.443.03.821.757.016.1盐亭3.529.70.88.470.36.2安县20.349.94.720.450.115.1梓潼8.072.01.83.128.02.3北川5.273.21.21.926.81.4平武4.763.81.12.226.21.6江油82.282.519.917.317.312.8事实与思考一德绵比较2 GDP比较:2004年,绵阳市只有涪城、三台、江油的GDP在50亿元以上,德阳除罗江外,其余五县均在50亿元以上 结构比较:2004年绵阳第二产业GDP占比仅涪城(45.4%) 、江油(44.1%)较高,德阳除中江外,其余均超过40%;德阳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绵阳仅涪城、江油、游仙,大部仍为农业形态财政状况比较 20012004年,德阳财政收入分别高出绵阳2.95、9.6、10.66、12.87亿 非税收入占比低于绵阳,工商税收占比高于绵阳,其收入稳定性和成长性好于绵阳 绵阳仅涪城、江油有财政赢余,而且各县财政赢余增长率均为负数,而除中江常年赤字外德阳各县财政均为赢余并呈加快增长态势市与县发展差距分析产 业区 域 企 业 特 点市级 经济电子机械冶金建材房地产金融等科技城范围内、江油等4户创”百亿”企业及重点骨干企业金融机构工业是主导产业,规模大水平高,参与国际竞争,是新型工业化“龙头”,对市域经济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但不直接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发挥辐射、牵引、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型产业、旅游、商贸及房地产业等县内农村、城镇、交通干线、资源出产地农户及个体工商业者中小企业工业起点低,农业比重大,发展负担重,经济主体“小型化” 、 “分散化”、 “民营化”,内生性增长机制不健全,承担着工业化和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三)多与少 有喜有忧: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近年占比下浮较大,产值/资产水平达0.95:1,高于平均水平(0.85:1) 新兴经济主体上升加快,但产出水平太低(0.67:1) 国有与非国有产值之比为2.36:1,资产之比为1.67:1 当务之急:壮大非国有经济,实现与国有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参天大树”与“生态绿洲”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关键举措 产 值 % 资 产总计435.08(354.4)513.9(468.9)国有305.63(295.1)70.24(83.26)321(62.5%)433.2(92%)其他129.45(59.31)29.75(16.73)192.8(37%)35.7(8%)(私营)59.61(37.8) 13(10.67)44.68(8.7%)34.11(7.3%)(四)高与低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 国有控股企业波动明显,下滑较大 处于幼年期的私营企业发展起伏大,水平偏低,无力提升绵阳工业的发展质量 产业优势受制约:冶金、建材业高于平均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产业,表现不尽如人意 % %平均 28 (26.8)电子20(19.0)国控 24.7(35.5)机械20(26.4)其余32.66(22.9)冶金29(28.8)(私营)19 (27.8)建材31(29.7 )事实与思考一德绵比较3 总体发展水平超过绵阳 从2000年起,德阳农民纯收入、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一直高于绵阳;2001年起财政总收入超过绵阳; 2003、2004年工业增加值分别超过绵阳8.28亿元和30.8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德阳比绵阳丰富 2004年德阳工业产品涉及31个行业大类,81个中类,222个小类,有175种工业产品。

      绵阳工业产品涉及30个行业大类,有136种产品,工业产品比德阳少39个 差距探源 房地产投资 20002003年,绵阳是德阳的2.02倍、1.09倍、1.83倍和1.73倍 技改投资 19982004年间,德阳增长了2.1倍,绵阳仅增长了85%;20012004年,德阳占比分别为21%、32.3%、35.2%、37%,分别高于绵阳6.8、14.7、13.7、9.0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占比 2004年绵阳为28%,而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等地为70%以上(五)城与乡 追根寻源:工业发展格局中的大与小、市与县、多与少以及高与低的矛盾,归根结底源于“二元经济结构”,源于城乡发展的巨大落差 难题:完成工业化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将不同于于“珠三角” 、“温州”或“苏南”等地的模式 新思路:按照“工业支援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要求实现工业化产值(亿) %资产(亿)长期投资(亿)总计435.08(354.4)513.9(468.9)9.49(10.37)农村5.09(3.06)0.12(0.86)5.24(3.1)4.41(0.11)事实与思考一德绵对比分析4 “市带县”与“县养市”的差距 德阳6个县市中,有四个县进入全省“十强”县,而绵阳仅有涪城区 德阳有什邡、绵竹、旌阳区和广汉市4个县市进入全省工业30强,其中什邡、绵竹进入增加值、收入、利润和利税前10强;绵阳仅涪城和江油进入全省工业30强,涪城进入前10强 2004年全国的经济结构为15.2:53.0:31.8,德阳为20.6:47.7:31.7,仍然保持着工业化进程中的“二、三、一”型产业结构;而绵阳为22.1:37.9:40,过早形成“成熟型”经济结构,即“三、二、一”型产业结构 1998年德阳人均GDP比绵阳高238元 (6354元/人6046元/人) ,到2004年高出2543元(11152元/人8616元/人),六年时间内差距拉大了2305元。

      绵阳要达到德阳的人均水平,经济总量需增加134.3亿元二, 到2010年的工业发展规划 目 标 打造百亿元企业4户以上、10亿元企业20户、亿元企业100户、规模企业1000户,产值突破1000亿,工业增加值、利税指标在2006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分别达到355亿元、100亿元,把绵阳建成西部工业强市 思 路 “打造参天大树,培育生态绿洲”,即 “两个拳头”抓工业:一手抓百亿企业壮大,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 发展新要求:企业产业化、产业特色化、布局集中化、发展集群化 发展分四个层次:百亿、十亿、亿、500万以上 推进六大产业集聚:电子信息、电子军工、汽车部件及特种汽车、生物医药及食品、纺织三, “两个拳头”抓工业的意义 促进绵阳工业两个跨越:实现县域经济的初级工业化(基本工业化)和市级工业的现代化 构建绵阳工业和谐发展格局:由“倒金字塔”结构转变为“金字塔”结构 壮大绵阳综合竞争实力:建设科技产业城是务实之举,绵阳要率先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型城市,成为又好又快实现科学发展的示范性城市四,构建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 (一)标志 环境优良:商气足、财气旺、人气高 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等 企业优秀:治理结构、发展模式合理,适应挑战,抓住机遇,创造优势,效益显著 业绩优异:创新发展能力强、综合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事实与思考一2006年成就 10亿元以上企业加速增长,总户数达到7户,比上年增加3户:国虹数码公司、巴蜀电力燃煤公司、东材集团 亿元以上企业总户数达到75户,比上年净增9户,新增14户 规模以上企业总户数达到650户,新增加145户,其中:高新区新增34户、涪城区(含经开区)新增30户、江油新增15户、盐亭新增5户、科创园新增5户、梓潼新增5户、平武新增4户,安县、北川、三台空缺 2006年GDP达到560.8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50家,比2004年增加207户;完成增加值161.1亿元,增长29%,增速排名居全省六个重点工业城市之首 04 % 05 % 06 %GDP454.911.9482.5313560.8413.9产业 构成22.07:37.94:39.9923.09:40.82:36.0920.7:43.7:35.6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 (亿)354.39435.0825.3538.821.3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亿)94.0311.8118.1424.8161.129规模企业(户)413505+92户650过亿 企业产值159.73(45户,不含长虹)342.15(61户)79.5454.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