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pdf
29页·80·车事历史研究古代军 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谢国良前一-生-.. . . .口.. .. . 亡二军事思想是我 国重要的、传统的军事术语,军事科学中的重要范 畴中国古代,往往用法、兵法,略、兵略、谋、兵谋、韬略、计、策、术、权、数等,表示治兵、用兵的基本原 理、原则、方法这些 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的用语,基本含义古今大致 上是相通 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则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 阶级、各政 治集团及 其军 事家、军事论著者关于武装 力量建设和运用 的理性认识在军 事科学—军事思想 理论、军事技术 高度发 展的今天,探讨、研究 中国古代军 事思想,仍有其必要性和重 要性第一,从军事和战争本身的特点看,探索战理,必须研究历史军事,特别是战争不可能重复,也无法试验,探究和总结普遍的军事规律,离不开 对军事史、战争史、军事思想史的研究从反复出现的军事、战争现象,从军事典籍中,可以看 出前人“血”的经验教训古代一 些基本的军事规律、原理、原则,凝聚着前人 的智慧,有较 强的生命力和较广的适用性,并未 因时代的前进而完全失去其意义第二,从全面的、长远的观点看,继 承是发展 的基础。
军事的历史、现 实和未来是一个有 机联系的军事运动发展 的整 体过 程,是不 可截然分割 的近代、现代军 事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古代军事思想 的继承 和发 展,“无古不成今”只有对整个军事运 动过 程,军事思想演变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探讨、研究,才能真正深刻认识军事基本规律及其在不 同条件下 的特殊 表现,也便于 探索未来的发展方 向这也是“观今必鉴古”的道理第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丰富多彩,精华甚多,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这些都是提高将帅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已成 为历史 所证明是增才 益智 的有效方法这对于高级、中级指挥员、军事理论研究和数学 工作者说,是很 必要,很重要 的第四,从古今中外的史 实看,杰 出的统帅、将领,著名 的军 事理论家,莫不注重在 古代的兵法谋略、军事思想和战争史中吸取思想营养,运用于战争指导这也 可以就是 通理,识者咸 同中 国古代有句名言:“将不 知古今,匹夫勇 尔’ ,¹,强 调将帅既要 知今,又要从历代的兵 法和精品1平手功又研琴·8 1·战争实 践 中汲取智慧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懂得 向历史索取智慧的道理战国时,“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 书者家有之吻,这很能说明当时贵族之家用兵、言兵之盛。
司马迁所处的 时代,也是“世俗所称师 旅,皆道《孙子十三篇》”À一些帝王也谆谆“劝学”兵法汉武帝因年青将领霍去病果敢任气,“常欲教之孙吴兵法’ ,¼,在史、汉中均有记载孙权劝吕蒙、蒋钦“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吕蒙始就学,笃老不倦后来鲁肃扮吕蒙之背,感叹而言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 于今者,非复吴下阿蒙”¾刘备遗诏救刘禅读汉书、礼记、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申、韩、管子等,“以益人意智”但刘禅庸碌无作为历代名将,春秋 时的孙 武;战国时的吴起、孙殡、赵 奢;秦汉时 的项羽、韩信、陈余、黔布、邓禹、冯异;三国两晋时 的曹操、诸葛亮、周瑜、吕蒙、杜预;隋唐时的韩擒虎、李世民、李靖,宋代的狄青、宗泽、岳飞;明代的朱元璋、刘基、戚继光,清代的曾国藩、胡林翼等等,乃 至现代的名将,皆切 知从前人的军事论著、军事思想 和战争史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化于自己的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中,以得用兵之妙,论兵之精中国历史上有些朝代,注意整理军事典籍,以为将帅学用如汉代曾三次命要 员整理 兵书;唐、宋、明、清均编辑军事类书性巨著,可称为军事上的“资治通鉴”他如历代兵略、军事人物集等亦不罕见。
外国的一些统帅名将也很注 重吸取历史经验国外的一些军事家也甚 注重从中国古典的军事思想中寻找有益的原 理、原则将帅们得力 于军事历史、军事思想的借鉴和启 发,在军事实 践中取得成功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某种意义上说,缺乏 军事历史知识,特别是缺乏军 事思想史 知识,那么军事理 论大厦的基础是不 牢固的哈特 称之 为“头重脚 轻”、“倒立着 的金字塔”博大 精深、丰富多彩 的 中国军事思想更值得 我们去悉 心探索研究和系统总结,使之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文明发达、战争发达、思维发达之国,必然是军事思想、理论 丰富发达之 国这也是历史 的定律中国历史上战争1200 0多次,灿烂的古代文明,优秀的战争指导 艺术和善于理性思维等条件,孕育了古代的军事思想,产 生了举世闻名、流传千古的《孙 子兵法》等系列 兵法见诸著录约在30 0 0之谱,现存50 0部,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有5 0余部中国军事思想有其形成、变化、发展的过程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和系统地 了解其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内在联系,以及 阶段性变化,进行相对合理 的分期是必要的‘基于对军事思想分期标准、条件的理解,基于对中国古代兵书和战争、军事人物状况 的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可分为三大时期,有 些时期还可分若 干 阶段。
一是萌生和 初步发展时期大致 上为夏、商、西周,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 元前77 0年(奴隶制的确立、发展、鼎盛、衰落时期)有 的学者称之为“形成时期”、“产生时期”二是渐趋成熟和大发展时期春秋战国,约公元前 7 70年至公元前2 21年(奴隶制崩溃,新兴的封建制产生和发展时期)有的学者称之为“迅速发展时期”三是进一步 充 实提高和系统完善时期秦至清(前、中期),公元前2 21年至公元184习年(封建制 的上升发展鼎盛、衰落)有 的学者将秦至 五代作为充实 和提高时期,而将宋、辽、元、明、清前期为 系统完善时期这一 时期又可分五个段:秦汉,公元前22 1年至公元22 0年;三国两晋南 北朝,公元22 0年至公元58 9年;·8 2·车子功叉研咒隋唐五代,公元58 9年至公元96 0年;宋辽金元,公元96 0年至公元1 368年;明清(前期),公元1369年至公元1 84 0年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另有其特点和分期夏、商、西周时期军事思想一、社会发展阶段和军事概况1、社会概况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 生和初步发展 时期,主要是奴隶社会、奴隶主 阶级 的军事 思想。
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 纪到公元前八世纪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 的确立、发展、鼎盛和衰落阶段夏朝 标志着原 始社会 的解体和奴隶制 的确立;商朝是奴隶 制的发展,西周是奴隶 制 的鼎盛时 期,并 且走 向衰落,这是当时社会 的总情况2、军事概况夏朝可以看作是 中国军事史 的开端除了传说中的部落战争、原始战争以外,夏禹伐三苗的战争是带有完整意 义上 的战争这在古文献里反映了一些情况这一次出兵的理由,说三苗不敬鬼神,刑罚过虐,侮慢自贤,反道败德等等而 且誓师,开动员会,称为“奉辞伐罪”这是最早的军事文书夏启和有息氏的甘之战是最早见诸记载的车战其中不仅讲到车战,也讲到 了讨伐的事由和有关情况,还讲到 了车的左、中、右排列,应该怎样 听命令,赏罚等等最早的军队大概是在夏禹建立夏朝前后就有了,也就是进入奴隶制社会前后 出现的史书记载的司马、四岳都是管理军队的官职有 了军 队,所以设官 定职,加以管 理但是,夏朝 的军制由于材料缺 乏,不 可详考关于少康和有虞氏的材料里讲到,“有田一成,有众 一旅”那个 时候,一旅大概是五百之众众是耕田的奴隶兵和农也是结合的少康的儿子发明 了“甲”,可能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甲士”了。
商周时候,实行的是奴隶主贵族军制贵族和自由民都可当军官、甲士,享有特权一般的奴隶是 当不 了“甲士”,只能 当徒兵或厮役,等而下之军队的编组是“师”,甲骨文里讲到“王作三师左、中、右”师”是当时最大的编制单位西周的时候,有西六 师,是它 的根基,亦称宗周六师武王灭纷,周公第二次东征以后,要镇压商朝的顽民,在今洛阳附近的成周又组建了八师,称为成周八师,或东八师这样 西周初 期 的常备军 有十四个师每个师 的人数,据 有关学 者考证,大概 万人左右还有些材料讲法是:一百乘车,厮驭 二百,徒一千,认为这是一师 的兵力总 的来看是几千人至一万人后来最大单位是军,有了军、师、旅、卒、两、伍卒是基本 建制单位可见西周的军队编制比较细 了,而且和井田相结合,和家、政相结合卿相也带兵,入为相,出为将当时各诸候国,军队的数额是有限制的,不 能超过这个时期主要是铜 兵器,夏代冶铜技术已经比较发展 了,能够制造比较锋利的青铜武器主要 武器是戈、矛、刀、剑、戚、箭、盾等战车的制造在商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商代已经知道用陨铁包刃我们现在发现的商代兵器有铁的成分但这个铁,不是人 冶炼的铁‘,而是 陨铁,用在武 器锋刃的部分。
这个时期的主要战争有商汤伐夏柴 的鸣条之战,武王伐封的牧野之战主要的 战争样式是车战但是步战是有的,甲骨文 里经常讲到步伐,这就是 不乘骑、不乘车的一种 作战从出土文物里看,有些骑 士也有 的学者认为,商代的骑和射已经有 了作 为独立 的一个兵 种这是后来的事,但少数的骑士 或者是步伐 当时还是有 的二、军事思想情况军事历史研究·8 3·从有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这一 时期还是萌 芽状态 的军事思想这在 甲骨文、金 文里也可以看 出来其他古籍和兵书佚文,可以进一步看出当时军队的组建、战争的准备和动员、用兵的谋略、作战的阵形和方法等,逐渐由经验性上升为思想性、观念性的一些原则主 要的以下几点:1、战 争中的“敬天保 民”思想商、周帝王都宣扬受命于天,得祖先神(鬼神)和天神的保佑这由于统治的需要,也反映 了人们的认识水平用天命观来指导战争,是当是战争上的一个比较有特征性的内容,可以说是天命观的方法论战争中的许多大事和行动几乎都要卜盆神鬼涉及军队的组织、战争的决策、行动、惩罚、集合、出兵、侦察、骚扰、防御、追击、遭遇、联络、擒俘等等,都可以在甲骨文 中见到占卜 的情况,尽管记载很简单,但是可以看 出记载了什么时间卜的,什么人 卜 的,卜的什么事,最后 结果是“吉”还是“凶”。
这都反映出当 时指导战争、进行战争,都和敬天、卜信神鬼相连 的这从《尚书》里边的几个誓辞都可以看 出出兵 的时候强调“恭行天罚”也要祭神鬼另外“保民”的思想,这 当然是有价值的注重以“仁义”为本,“吊民伐罪”,实现奴隶主为主的“民”的利益不过,“天命”以外,这个时候也 有一些主张“兵 强胜人,人强胜天”,不 同意“天命观”的军事思想但是反映的不多2、《尚书》、《易经》、《军政》、《军志》等古籍里反映的军事思想《尚书》、《易经》里都有 反映 军事 内容的东西《军政》、《军 志》是古代 的兵书,反映 了西周 时候的军事状况,已经 失传 了,现存的文献里存留一些 内容说明这个时候已经有 了专 门兵书 了从它们的 内容看,有这几点:注意了战争的“贞“(就是“正义”)《易 经·师》里 有一个卜辞:“师贞丈人吉”,而“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就是说,师 正 了就能成王《尚书》里几个知名 的誓辞《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里也都可以反 映 出来,都是说要伸 张正 义,讨伐有罪另外,也 初步 涉及了战争胜负的因素如《军志》里提 出来“有 德不可敌”,“见 可而进,知难而 退”有的还 提 出哀 兵可吉、败不馁,哀兵必胜的思想在那时已经出现了。
所以《老子》里说:“故抗兵相加 汉心 哀者胜矣这就是我们后来讲的哀兵必胜原则再就是 注意纪律和行动 的统一《周易·师尸且就几处提 到“师出于律,失律凶也”强调齐众一律,失律者散武王伐封 的时候,规定六步七步 要统一 一下,四伐五伐要统一 一下,以保持行动的统一,队形的一致这是适应冷兵器作 战 短兵 相接,主要 靠 力 的格 斗,需要 集团性的 力量 来 发 挥作用,所以强调 战 术动 作 要统3、谋略和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