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典题精练.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122881
  • 上传时间:2018-08-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3.9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典题精练 日期:姓名:班级:组号:(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1.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 分) ①通,意义:②通,意义: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 “ 天下无马 !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3.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③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4.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 千里马 ” 的才能?5.如果你是一匹 “ 千里马 ” ,而尚未被 “ 伯乐 ” 发现,你该怎么做? 6.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 食” 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7. 用“/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8.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是.马也 ( ) ② 策.之不以其道 ( ) ③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9.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0.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 .不以千里称.也 称:扬名,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13.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 .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14.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③有一位哲人说过: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二)《马说》内容略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 “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2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2.通过 “ 识马 ” 、“ 相玉” ,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3. 《马说》以 “,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的感叹收束全文, 《卞和泣玉》以“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为和氏献璞的结局, 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 分)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三)【甲】 韩愈《马说》【乙】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 分)(1)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3. .用斜线( /)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4.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 “ 千里之能 ” ;被岳飞称为“ 致远之材 ” 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5.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四)【甲】 韩愈《马说》【乙】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 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 千里马 ” 的共同寓意是什么。

      2 分)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 “ 古之君王 ” 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译文:(五)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 分)3 翻译:(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 分)翻译:4. 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 分)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足肤皲裂而不知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⑥5.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3 分)①②③6.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 分)(六)1 .请用“ / ”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 分)(1)媵人 持 汤 沃 灌(2)腰 白 玉 之 环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同舍生皆被.绮绣()(2)主人日再..食() ()(3)右备容臭.()(4)缊袍敝.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材料链接】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5.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3 分)(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 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 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 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 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1. 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 分)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余幼时即嗜学嗜:(2)弗之怠弗:(3)宋濂尝与客饮尝:(4)间问群臣臧否臧:3. 翻译下列句子4 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诚然,卿不朕欺4. 【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八)[ 甲] 余幼时即嗜学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 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3. 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 分)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4. 比较 [ 甲] [ 乙] 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 分)5. 读了 [ 甲] [ 乙] 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 分)4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典题精练答案:(一)1.①“ 食” 通“ 饲” ,,意义:通喂养 (1 分) ②“ 见”通 “ 现 ” ,意义: 表现 (1 分) 2. C 3 略4.答: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食马者的无知(1 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 知人善用 ” 之煮 2 分)5.答:①不气馁,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②寻找机会, 展示自己才华(言之成理可给分) 6.C 7.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9. C 10.怀才不遇、壮志难酬11.B 12. D 13D 14.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②平庸浅薄,愚妄无知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分,各 1 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