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简述考古时代的划分--.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e****s
  • 文档编号:224213647
  • 上传时间:2021-1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厦门大学《考古学通论(上)》课程试卷_人文 学院_历史_系2006 年级_历史学_专业主考教师:钟礼强 试卷类型:(A卷/B卷)一、 简答题1. 简述考古时代的划分答:总体上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后者一般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一般指夏商周以后按生产工具可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1、石器时代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始于300万年前,结束于距今1.2万年至1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劳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生活以采集和渔猎为主,以天然产物为食物中石器时代,是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经济生活仍为采集和渔猎,使用打制或琢制石器,磨制石器尚未出现中石器时代存在时间短,而且在中国并不是所有地区都经历过中石器时代且学术界对一些遗址或文化属于中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意见不尽一致新石器时代,以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的产生作为主要标志中国新石器时代大约从距今11000年至4000年铜石并用时代,也称金石并用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渡期人们使用红铜(即纯铜)工具,已掌握铜的冶炼技术,但石器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铜石并用时代,在中国铜石并用时代是否可作为独立的考古时代,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2、青铜时代,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阶段在中国青铜时代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大体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一些边缘落后地区没有经历过青铜时代就直接发展到铁器时代3、铁器时代,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皆属铁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的铁器时代文化主要是铁器使用的初期阶段(早期铁器时代)和各民族史前文化中的铁器文化阶段在中国考古资料确定最早的铁器当在春秋时代,到东汉铁器才最终取代了青铜器2. 简述先周文化?答:先周文化一般是指周王朝建立以前的周民族文化研究先周文化与探索夏、商文化相同,都是从考古遗存的年代、地域和文化特征等几方面去考虑是否与文献记载相吻合 最早发掘先周文化遗存始于宝鸡斗鸡台但真正辨识出来,还是在解放后沣西等地的大规模发掘并初步确立了周文化分期之后70年代末,邹衡先生等人依据沣西等地的周初遗存比较并确认出了一批先周时期遗存80年代中期以后先周时期的遗存有了几项重要发现1)陕西武功郑家坡墓地,出土大量弧裆鬲从形制演变看,是典型周式弧裆鬲的直接前身简报将这批遗存称为郑家坡先周文化年代大约相当于殷墟时期2)扶风刘家墓地,是一处以随葬乳足分裆鬲为特点的墓地。

      简报将这批遗存称为姜戎文化或刘家文化年代与郑家坡文化大体同时 郑家坡文化与刘家文化的分布范围有别郑家坡文化主要分布于泾水下游一带的关中中部,而刘家文化则偏于关中西部扶风与岐山一带正是二者一度交汇之地至于两支文化的族属,一般倾向认为郑家坡文化与周族有关,而刘家文化与羌戎有较密切的关系这两支文化进入关中中部一带的时间应在殷墟一期之后大约到殷墟三期前后,郑家坡文化开始兴盛,向西排挤刘家文化,向东又挤压老牛坡型商文化从文化构成上看,西周周文化主要是在继承郑家坡文化、并融合老牛坡型商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还吸收了刘家文化的少量因素因此,目前将郑家坡文化定名为先周文化是基本合理的二、 论述题1.试述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及其文化特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年代大约为距今11000年至4000年根据其石器、陶器等文化遗存的发展变化及积极生活的变革,中国新石器时代可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1)早期阶段:大约为距今11000年至7500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前陶新石器时期,后者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有陶新石器时期,即陶器的萌芽时期早期阶段的主要遗存:前期,广东省阳春县独石仔、封开县黄岩洞、翁源县青塘吊岩珠,广西省柳州白莲洞第二期文化,贵州杀那嘎平坝县飞虎山洞二第二文化层,陕西省大荔县沙苑,青海省南拉乙亥,山西怀仁县鹅毛口,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南勿呼井、科尔沁右翼中旗嘎查等。

      后期,广东翁源县青塘几处洞穴遗址、潮安石尾山,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一期文化,江西万年县仙人洞第一期文化等早期阶段的主要特征: 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石器的数量少早期的磨制石器只是局部磨光,通体磨光的石器罕见器形已出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谷物加工工具,如砍伐器、石斧、石锛、磨盘和磨棒等陶器火候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器形为圜底器和平底器,不见三足器和圈足器经济生活方面:这一时期的农业是一种“砍倒烧光”的“火耕农业”不翻土耕种,而只是在播种前将野外的树木砍倒、晒干、烧光,然后进行撒播或挖穴播种饲养业以羊、牛之类的食草动物为主2)中期阶段:距今约7500至5000年也可分为前、后两期中期阶段的主要遗存:前期,黄河流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老关台文化、北辛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早期、前大溪文化等后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可、马家浜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晚期等中期阶段的主要特征:陶器:中期的前期,陶器的制作和早期相比虽有一定的进步,但仍有许多原始性如陶器的制作仍为手制,轮修技术尚未出现;陶胎较厚,厚薄不均;器形不规整陶系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的数量少器形以圜底器和平底器为主,有少量的圈足器和三足器。

      后期的技术比前期要进步,慢轮修整普遍出现形制比较规整,胎壁厚薄均匀夹砂陶的比例下降,泥质陶的比例上升器形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圈足器和三足器等长江下游地区鼎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炊器彩陶在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中普遍出现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石器的比例很小磨制石器已发展到通体磨光,穿孔石器已普遍出现石器的器形除石斧、石锛外,还有数量较多的石铲、石耜、石锄等翻土工具经济生活:农业经济已从火耕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翻土耕种,熟荒耕作)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粟,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饲养业中,由于农业的发展猪已成为主要的家畜3)晚期阶段: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也可分为前、后两期晚期阶段的主要遗存:前期,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晚期,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薛家岗文化晚期、菘泽文化等后期,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的青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等晚期阶段的主要特征:陶器 前期出现轮制,但不普遍;后期普遍使用轮制除个别文化外,陶系以灰、黑陶为主,彩陶衰落器形最大特点是出现了斝、鬲、鬶、甗为代表的袋足炊器石器 磨制精致,器形变小穿孔石刀、石镰等收割工具广泛使用。

      有段石器和有肩石器是东南沿海地区最富特征的器形三角形穿孔石犁、耘田器是太湖流域的两种最具特征的生产工具经济生活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都进入到发达的锄耕农业阶段,太湖流域可能已发展到犁耕农业阶段中国北方沙漠草原地区在整个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一直处于不发达的状态,渔猎经济则具有较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时代晚期,狩猎经济逐步向游牧经济过渡2. 叙述中国第四纪的哺乳动物群答:中国第四纪的哺乳动物群主要区分为华北和华南两个种群一、华北地区早更新世:泥河湾期,河湖相沉积层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由上新世残留种剑齿虎、爪兽、长鼻三趾马、板齿象,经变化地古老种鬣狗、犀牛、拟鼠兔、剑齿象共出,并由大量现代种象、马、犬、熊、羚羊、羊、野牛的出现中更新世:早期公王岭期,午城黄土层;晚期周口店期,离石黄土期北京人-肿骨大角鹿动物群”,颌骨肿厚的大角鹿与第三纪残存的剑齿虎,早更新世残存种中国鬣狗、扭角羊、犀牛、纳马象、三门马共出,并以居氏河狸、洞熊、杨氏虎、梅氏犀、披毛犀、葛氏斑鹿、葛氏水牛等为特点晚更新世:萨拉乌苏期,马兰黄土层赤鹿-最后斑鬣狗动物群”,中更新世残存并经变化种最后斑鬣狗、大角鹿、披毛犀、扭角羊,大量现生种似浣熊貉、中华鼢鼠、普氏野马、野驴、赤鹿、北京斑鹿、普氏羚羊、诺氏驼,并以河套大角鹿、王氏水牛、原始牛等为特点。

      二、华南地区广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包括更新世早期的“柳城巨猿洞动物群”、“元谋动物群”,由一定量第三纪残存种、较多早更代表种,绝灭种高;狭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横跨更新世中、晚期,含大熊猫洞穴种、东方剑齿象、巨貘、野獾、水鹿、虎、豹等共同种类,只是晚期由最后斑鬣狗、晚期智人、较多现生种共出厦门大学标准试卷说明一、主考教师在出卷时应填写课程名称、学院、系、年级、专业、主考教师,并注明A卷或B卷全校性选修课试卷只须注明课程名称二、试卷中文字体一律采用宋体,行距1.5倍大标题采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号采用小四号宋体其它外文、特殊专业符号的字体和字号由任课教师自已确定四、主考教师出卷后交到系里,由系里统一印刷保管,开考前由主考教师向系里领取五、答题卷和试卷分开答题卷由各系根据学校标准格式统一印制,开考前由主考教师向系里领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