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本教研:将幼儿引入民间艺术的百花园园本课程.docx
3页园本教研:将幼儿引入民间艺术的百花园-园本课程-幼儿教育论文- 园本教研 :将幼儿引入 民间艺术 的百花园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开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客观规律我园依据“十五〞课题指南及幼儿园办园理念、培养目标、现有资源的利用,确立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研究》的区级课题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我园建立了课题组,一学年来课题组认真地发展了研究,探索合适各年龄段民间艺术活动的内容、形式和办法,促进各年龄段幼儿的开展,从而建构具有民间艺术教育特色的园本课程一、精心营造民间艺术教育气氛幼儿园的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开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我们精心营造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气氛,从不同角度向幼儿展现了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利用幼儿园走廊的空间分层次悬挂了斗笠、自制灯笼、剪纸、扇子、手工作品等挂饰,给幼儿园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培养幼儿的察看能力。
幼儿园还建立了“幼儿民族文化室〞、“陶艺轩〞等专用活动室,活动室内陈列了一些罕见的民间手工艺品,有纺线车、蓑衣、蓝印花衣、刺绣架等,并设有可供幼儿操作的各类材料及作品展示台,这不仅能使幼儿深刻感受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发明与成功的高兴各班还根据幼儿的特点及开展情况,开辟了剪纸、国画、刺绣、印染、编织等特色区角活动,为孩子创设了走近民间艺术、自主发展活动的空间二、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培养目标,不断开发民间艺术教育的内容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开展的规律,课题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也应分层确立,充沛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的递进性、层次性课题组以小、中、大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了下列培养目标:小班:培养幼儿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情感,启发和训练幼儿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美和简单的叙述民间艺术美的情趣和能力中班:在稳固小班教育效果的根底上,拓展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加强民间艺术素质教育的力度,通过根本民间技能、技巧的训练,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和表现民间艺术美的情趣和能力大班:应加强民间艺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强调民间艺术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知识的传递,突出民族情感、审美观和认知能力开展的培养。
我们以?课程指南》、?纲要》以及二期课改精神为指导,充沛挖掘家园、社会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开发合乎幼儿年龄特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同时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在广泛收集、精心选择的根底上,我园以各年龄段培养目标为依据,确立了现阶段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民间文学教学:包括民间童话、神话故事、寓言、绕口令、民族节日有关传说等民间美术教学:包括剪纸、编织、印染、陶艺、国画等民间游戏:包括踢毽子、钓鱼、挑绊线、造房子、推推鼓等游戏民间音乐:包括二胡、古筝、琵琶、洋琴等民间乐器,以三桥分部民乐教学为主三、民间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开展 1、民间文学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及语言的开展 通过民间童话、神话故事、传说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民间文学特有的美感,了解民间文学所传递的知识、风情,促使幼儿民族自豪感的初步形成,有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形成如在大班童话?高兴王子》的教学活动中,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动了孩子们,他们听了纷纷赞叹高兴王子的行为,都说要向高兴王子学习,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忙弱小的人们,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幼儿学到了大量丰盛的词汇及优美的字句,将学到的词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如“元宵节〞时,他们会说“元宵节里看花灯、吃汤圆,真开心〞、“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里家人团圆真热闹〞。
教师还充沛利用区角活动,如在语言区当选择一些民间故事内容,为幼儿制作相应的头饰和道具,让幼儿操作表演,不仅使他们进一步熟悉了故事内容,领悟故事内涵,还促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如临其境 2、民间美术教学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发明潜能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观赏美术作品,让孩子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盛和优秀,感受经典民间美术作品特有的美,进而发挥美术的情感教育功能,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开发幼儿的发明潜能如大一班利用编织教学,引导幼儿用一根绳进行几种根本的编结办法,加上各种彩珠、雪花片等简单的辅助材料,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明出项链、手链、挂件等装饰品在制作运用这些饰品装扮生活的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发明潜能得到了开发,充沛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发明的高兴,还了解了民间绳结蕴涵着事事顺心、路路顺通、世代绵绵、寿康永存等桔祥寓意结合本园特色,我园举行了“蓝天下的至爱 童心献爱心〞义卖活动,孩子们一一展现自己学到的本事,亲手制作了陶艺、国画、编织等作品,有的还和父母共同制作民间故事图书、瓜壳粘贴作品等,教职工、家长、镇、署领导们纷纷争相竞价一件件看稚嫩却饱含深厚爱意的民间美术作品,活动的发展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撒下了爱的种子。
3、民间游戏的发展,促进身体动作的协调灵活,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民间游戏是游戏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娱乐性强,内容丰盛,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我们向老教师、社区老人收集了一些民间游戏,还从网上查寻相关资料,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征对收集的各类民间游戏加以整理、运用,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放手让幼儿自由结伴游戏,激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游戏游戏中,幼儿通过运动,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身体动作的协调灵活性,增强体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更多的激励与肯定,孩子们变得大胆、自信了,敢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勇敢、乐于帮忙他人的良好个性品质逐渐形成 民间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习的艺术要求,更不能仅仅关注简单的技能积累,应该综合的衡量民间艺术对幼儿开展的价值,从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及技能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使民间艺术的教育真正到达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开展的目的〔duj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