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古诗文赏析.doc
9页龟虽寿作者: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丿播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栃,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1. 该 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 的最后一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 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3.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4. “腾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 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謄音同“腾”5. 骥(j 1):良马,千里马板(1 1):马槽6. 已:停止7.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8•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9. 但:仅,只10. 养怡:保养身心健康11.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12•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 结尾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髙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赏析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阐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 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 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 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老骥伏极”四句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 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优,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犹有“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 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 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 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 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 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 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 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謄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 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 乘云,滕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 “滕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 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 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 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 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 悲调,慷慨高颂说到:“老骥伏檢,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板下,但胸中仍然激 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 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 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栅,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 继发壮怀激烈的髙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 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 业而写的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 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经常注意保养,使之健 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的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 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 心不已”一一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 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表达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南朝钟蝶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 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 大力量,使 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 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一一 《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 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 想起了人生的路程, 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 势篇》记载:“飞龙乘云,騰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 ”“腫蛇”和龙 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 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 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 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 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栃,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极下,但胸中 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 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 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 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善 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 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 消沉,而要“壮心不已” 一一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 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 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 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 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 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 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 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 "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 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 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 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 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 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 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蝶 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 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蝶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 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蝶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 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一一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 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 是应当大书一笔的张铁明)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高耸的样子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何:多么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惨凄:凛冽、严酷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罹(11 )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从弟:堂弟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牵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 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 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 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 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 的强烈,一 “盛” 一 “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 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 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髙远,格 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 出来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 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 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髙风亮节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 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这 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 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 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 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 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 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 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 人品尝《泰山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作品赏析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 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 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