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 地震构造解释.ppt

6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674511
  • 上传时间:2018-08-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3M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1. 资料收集、检查; 2. 剖面解释: 解释断层、层位、背斜、向 斜; 3. 空间解释:作等to图,深度构造图;确 定构造、断层要素;绘制深度剖面图; 作等厚图; 4. 综合解释: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含油气远景评价;综合成果报告编写一、背斜、向斜和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背斜:• 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变宽缓; • 偏移后与实际形态较接近,顶部由于地震波散射而振幅减小背斜翼部测线上背斜隆起幅度要比实际幅度偏大(侧 反射、残余Fresnel带、及偏移不到位)以致于二维构 造 圈闭范围往往偏大;2.向斜:1)曲率中心在地面以上时、变窄陡￿2)曲率中心在地面表面时,变一点,聚集 ￿3)曲率中心在地面以下,假背斜,回转 4)内斜核部振幅增强,似亮点异常￿5)测线平行于走向的,侧反射与正常波的 重叠与干涉偏移剖面上,形态接近真实 ,消除了回转波￿3.断层:•在(二维)水平叠加剖面上,地层 、断面要向其自身下倾方向偏离其 真实位置,并在端点形成绕射波•在叠偏剖面上,地层、断面被基本 上归位到真实位置,绕射波被消除 1) 水平地层、形成绕射波与断面位移￿ 2)倾斜地层:形成绕射波,断面位移,地层位移,均向各自 的下倾方向位移,断面总是与 其上盘地层反射相交。

      ￿ 3)绕射波的 形成:在断棱、不整 合面、礁块、 砂体等处点源 反射形成的丘 状或半丘状( 常称半支)波 形￿ 4)断面反射波的形 成:大断距倾斜的断面易 形成,表现为一个倾 斜反射或振幅减弱带 5)断层的屏蔽作用:断面下方地层的反射振幅减 弱称断层的屏蔽作用 6)断层的识别依据:￿(1)同相轴系统错断、错位￿(2)同相轴数目或厚度变化,上升盘缺失某些 波组￿(3)断层面屏蔽作用(Shield dark)￿(4)同相轴产状、形态、变化、分叉、合并、 扭曲、强相位转换,小断层(5)绕射波、断面波￿ 7)断面确定:(1)断点连线,地层主体的振幅是断点处 振幅的一半(半幅点),上升盘半幅点可 靠下降盘不清楚￿(2)断面波￿(3)绕射波顶点连线(4)注意断面倾角随测线方向的变化,断 层数目,规模、倾向、断开层位在平行 测线之间的 一致性和渐变性￿ 8)断盘、时间落差的确定: 地 震剖面上断层落差和等T0图上 的时间落差应一致￿9)断层的走向、延伸长度: 依靠平面组合确定￿10)断裂系统图的绘制 断裂系统图的绘制:(1) 断点在平面图上的标记方法￿逆断层￿正断层 其中 代表下降盘代表断面倾向(2)断点平面组合a.先组合大规模,它们错开与限定 了次级断层,与区域构造线平行￿b.注意平行走向测线上的假断点。

      侧反射造成)￿二. 地震剖面上可能出现的假象1.向盆内变薄现象,由层速度变大造成￿ 2.高速地质体底界上提出现下部地层的假隆起￿ 3.低速地质体底界下拉出现眼球效应￿ 4.静效不当出现的反扣:地表高处反射层位变低, 反之则相反￿ 5.地表水平,代速带厚度静较不当,在薄低速带处 出现假隆起￿ 6.叠加速度(深层)选择太低时,压制不了多次波,从 而是深部构造形态方面的反射受到浅层多次水平反 射波的干扰 7.滤波参数在横向上的变化,造成波形变化,形成 假断层 低速地质体底界下拉出现眼球效应高速地质体底界上提, 出现假背斜高速体三、深度剖面的绘制￿￿包括绘制:•连井剖面•区域大剖面主要用于•层位对比•确定地层、断层产状要素•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一)利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绘制深度剖面￿￿1.均匀介质中的to法: 地震射线以直线传播、速度为平均速度 以、、…等为半径画弧,连接各弧线的切点￿ 2.连续介质中的曲射线法￿￿射线按曲线传播、速度随深度连续变化￿￿V(Z)=Vo(1+βZ)￿等时线圆心坐标 半径β、Vo由地震测井资料绘图确定,先求Vo,再求制作 及 量板。

      ￿ (二)利用偏移时间剖面绘制深度剖 面图￿￿对于垂直走向的地震剖面而言,直接用换算,将时间剖面换算成深度剖面 图其它方向的二维测线,用什么方法换算成的深度都只能是 视铅垂深度;只有用三维偏移剖面和平均速度所做的剖 面图才是真深度剖面图￿(三)关于深度与倾向的几个概念￿￿真深度:从地面一点O垂直于地表水平面向下引垂线,与 倾斜地层相交于A,则OA为真深度 只有在偏移剖面上, 当测线垂直走向时,才能求得真深度￿ 法线深度:从地面一点O向倾斜地层引垂线,得垂足P, OP为法线深度与倾向平行的经过偏移的测线上读得的或 任意方向测线的叠加剖面上显示的深度￿ 视铅垂深度:从地面一点O,垂直于射线平面与地平面的 交线引垂线与倾斜地层有一交点B,则OB为视铅垂深度 当测线垂直走向时,视铅垂深度等于真深度,但不等于法 线深度当测线方向斜交地层走向时,偏移剖面上量得的 深度是视铅垂深度￿真倾角:当测线垂直走向时,射线平面与地层界面的交线 与测线的夹角￿视倾角:当测线斜交地层走向时,射线平面与地层界面 的交线与测线之间的夹角￿ 四、构造图的绘制￿￿(一)地震构造图概述(二)等to构造图的绘制步聚￿￿(三)由等to图空校作真深度构造图￿￿(一)地震构造图概述￿￿1)什么是构造图￿ 2)种类￿ a.以时间等值线表示的等to构造图,一般称之为等 to图。

      b.以深度等值线表示的等深度构造图￿ •真深度构造图:由等to图空校而来,用于地层倾 角较大时￿ •法线深度构造图:用叠加剖面做等to图,按均匀 介质速度直接换算深度而来￿ •视铅垂深度构造图,偏移剖面上作等to图,再用 平均速度换算成深度图,当地层倾角较小时才可 行￿(二)等to构造图的绘制步聚￿￿1.资料的检查:• 标准层地质属性的可靠性;• 断层、尖灭、超覆等是否合理;• 有无跳 穿相位现象;• 相邻剖面解释有无矛盾;• 闭合差是否小于等值线距一半￿• 2.选择作图层位:1. 目的层、不整合及其上下;2. 比例尺:•普查1∶20万;等值线距势为200m•详查1∶10万;等值线距势为100m•细测1 ∶5万或1∶2.5万等值线距势为50或25m 3.描绘测线分布平面图(底图)￿标明测线号、起止桩号、井位、地物、经 纬度￿￿桩号T0 (ms)测线号:N95-360￿100020003000…….T4202020002000……T5284028302825……T6310031003080……4 列表取数据、上点 图上点距为1cm,上点时注意断点、 注意尖灭点等都上在图上￿5.制作断裂系统图:断点平面组合 6.勾绘等值线:￿•剖面与平面上的构造高点,幅度、形态基本一致。

      •单斜上不能出现缺线与多线￿•正负向构造、无断层时应相间出现,构造轴线应大 体一致鞍部不能有单线￿ • 等值线反映的断层两侧的的落差与剖面线上应一 致. •不同层位的构造图上断层线、尖灭线应平行￿ • 背斜构造断开后、与上升盘值相同的下降盘等值 线范围要比上升盘小￿ (三)由等to图空校作真深度构造图￿￿1. 由等to图求真倾角￿2.求偏移距和真深度￿ 3.空校数据表或量板的制作4.作真深度构造图的步象和方 法 P2.求偏移距和真深度1)由等to图求真倾角￿以更接近于地下真实情况的连续介 质为例￿Φ为真倾角,d为等to图上两条等值线间 的法向距,它们均可由算出它们均可 由算出 3.空校数据表或量板的制作每给一组to和d,求一组偏移距OP和Hto间距一般取0.05秒d间距一般取10m d(m) OPH(m )to(s)8090100…OPHOPHOPHOPH0.64474744065193715580.654955134515644125990.70545552497609| …….4.作真深度构造图的步象和方法 • 作等to图;￿•均匀地在各等值线上选足够的点,包括 断点、尖灭点取各点d;￿•由d、to查OP及H;￿•标P点画箭头,在箭头前端写上H。

      ￿•将箭头前端新点及H透在另一张图上, 画等值线五、等厚图的绘制:￿￿1 定义:表示两个地震层位之间厚度的 平面图件,一般为铅垂厚度(视厚度), 而非法线厚度(真厚度) ￿2 做法:两个构造图重叠,把等值线的 交点及差值透在另一张图上,连线即成 厚度图尖灭处和一级大断裂处,厚度( 视厚度)为零,中小断层可不考虑￿3 解释:a.了解沉降中心,判断物源,这时需恢 复沉积厚度￿b.据厚度在高点和两点之间有无变化判 断有无同生性￿c.用期解厚度图判断沉降中心的演化, 构造单元划分,古构造分析等六、地震构造的地质解释￿￿1. 断裂、构造要素的确定￿￿作断层要素表序 号断层 名称级 别性 质走 向长 度 Km断面 倾角断开 层位误差 (m)可 靠 程 度T1T21AⅠ正N N E60060Mz-- -Cz4 0 05 0 0可 靠2BⅡ逆 Pz较 可 靠序 号构造 名称反 射 层 位高 点 埋 深 (m)闭合度 (m)闭合面积 (Km2)通过测 线圈 闭 类 型可靠 程度Ⅰ桑塔 木T46z449 02512In260 Cross310背 斜可靠Ⅱ艾力 克T46z451 0188In20 Cross80背 斜较可 靠局部构造主要参系统表 构造带:一些走向一致 彼此相邻的局部构造往 往呈条带状延伸,称之为构造带。

      它们往 往会形成油气聚集带2.对构造含油气远景评价 ￿￿生、储、盖、运移、聚集、保存、破坏 、布井依据、编写文字报告￿￿ 复习思考题:￿￿1.闭合的定义、不闭合的原因?￿2.视铅垂深度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3.绕射波、回转波、侧面波、多次波产生的原 因与反射特征￿4.构造图的类型及制作方法、过程￿5.断裂系统图的制作方法￿6.等厚图的制作方法￿本章参考文献￿￿1.Brown A,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from seismic section, 52nd annual meeting SEG,1982.2.李正文,赵志超等主编.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地质 出版社出版,1990年￿3.丁绪荣,普通物探教程-地震附声波探测,地质出 版社,1984年￿4.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