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配合零件的工艺设计(毕业设计).docx
42页X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题目:典型配合零件的工艺设计 系 部 现 代 制 造 工 程 系 专 业 名 称 数 控 技 术 及 应 用 班 级 数 控 XXX 姓 名 XX XX XX 学 号 XXXXXX XXXXXX 指 导 教 师 X X X 目录1绪论………………………………………………………………………………………………………….. 12零件工艺分析……………………………………………………………………………………………..22.1零件图分析…………………………………………………………………………………….……..42.2 精度分析……………………………………………………………………………………....43毛坯确实定…………………………………………………………………………………………………44制定工艺方案………………………………………………………………………………………………45设备的选择………………………………………………………………………………………………….55.1选择机床………………………………………………………………………………………………55.2夹具的选择…………………………………………………………………………………………..75.3刀具的选择…………………………………………………………………………………………..85.4量具的选择………………………………………………………………………………………….116定位基准的选择…………………………………………………………………………………………117冷却液的选择…………………………………………………………………………………………….128切削用量选择…………………………………………………………………………………………….128.1背吃刀量确定………………………………………………………………………………………128.2主轴转速确实定…………………………………………………………………………………..138.3进给速度确实定…………………………………………………………………………………..149起刀、进刀和退刀的工艺分析…………………………………………………………………….159.1进刀平面、进刀平面、平安平面确实定…………….………………………………159.2程序起始点、返回点和切入点确实定……………………………………………………1610编写加工工艺程序卡片……………………………………………………………………………1711制定工序卡片………………………………………………………………………………………….2111.1备料工序卡片…………………………………………………………………………………..2111.2铣加持面的工序卡片……………………………………………………………………....2211.3零件加工的工序卡片……………………………………………………………………….2311.4翻面铣夹持面的工序卡片………………………………………………………………..2511.5凸台零件的加工工序卡片…………………………..………………………………2612走刀路线图………………………………………………………………………………………………28 13编写程序 ………………………………………………………………………………………………..33毕业设计总结 ………………………………………….……………………………………36致谢………………………………………………………………………..…………………… 37参考文献………………………………………………………………………..381绪论此次设计主要是利用系统数控加工中心对配合零件进行加工,主要通过对零件的设计进行分析、数控加工工艺的选择和分析、工艺方案确实定、编写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编写数控车床加工程序和产品的最终检测。
最后利用数控铣床加工出零件零件从外形设计到零件加工成产品完整的表达了零件的整个生产过程,检测了三年来的知识积累情况,整个加工过程充分表达了数控铣床相对于普通车床的优越性,在加工精度、零件复杂程度、加工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普通数控车床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在提高劳动效率、加工精度、操作的平安性方面是数控普车不可攀比的该设计通过加工过程表达了数控技术的优越性配合零件的加工设计这个课题,因为它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充分运用了所学的?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制图?等知识从图形设计到公差配合的选用,零件毛坯分析、机床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工艺文件的编制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12 零件工艺分析图2—1凸台零件图 2图2—2凹槽零件图 32.1零件图分析该零件的毛坯材料为45钢,毛坯尺寸为110mm×110mm×30mm,根据零件图形、形状、尺寸分析及毛坯分析。
该零件主要由平面、轮廓、型腔、圆弧、等构成形状比拟复杂,其零件加工工序较多为保证其零件的加工精度,首先定位非常关键,其次是机床、刀具、夹具等经过分析可采用二次定位加工完成,按照基准面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面后孔的原那么依次加工2.2精度分析查?机械设计根底课程设计指导书?知,方型零件外轮廓、凸台和上、下外表的粗糙度为Ra3.2um,其它外表粗糙度均为Ra6.3um如果定位不好可能会导致外表粗糙度,加工精度难以到达要求材料不得有裂纹和气孔,并锐边去毛刺3毛坯确实定除去零件加工的尺寸,且两个零件加工后的尺寸均有差异,所以决定采用110mm×110mm×30mm的毛坯尺寸进行加工,该零件是铸造件,须考虑金属液体流动性差不能充满型腔造成余量不均匀,此外,毛坯的扭曲变形量的不同地方造成余量不充分,不稳定,因此,要采用数控铣削加工,其加工面均有充分的余量4 制定工艺方案零件一加工方案:方案一:下料→铣3mm加持面→粗铣上平面→粗铣外轮廓→翻面粗铣零件上平面→粗铣凸台零件外轮廓→粗铣三角圆弧凸台→粗铣6 mm×24的键槽→精铣上平面→精铣外轮廓→翻面精铣零件上平面→精铣凸台零件外轮廓→精铣三角圆弧凸台→精铣6 mm×24键槽方案二:下料→铣3mm加持面→粗铣上平面→精铣上平面→粗铣外轮廓→精铣外轮廓→翻面粗铣零件上平面→翻面精铣零件上平面→粗铣凸台零件外轮廓→精铣凸台零件外轮廓→粗铣三角圆弧凸台→精铣三角圆弧凸台→粗铣6mm×24键槽→精铣6mm×24键槽方案一的加工顺序是先在粗铣上平面后就对剩余的部位逐个进行粗铣后在 4进行精铣,那样就会每换个加工部位就会再换一次刀,增加换刀的次数从而增长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而方案二的加工顺序是粗精铣上平面后对剩余的局部一一进行粗精加工由于粗精加工同一个部位都是用的同一把刀所以选择方案二,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是最正确方案零件二加工方案:方案一:下料→铣3mm夹持面→粗铣上平面→粗铣外轮廓→粗铣70 mm的内腔→粗铣4×10mm的内腔圆弧→粗铣底面型腔→钻4×8mm的通孔→精铣上平面→精铣外轮廓→精铣70 mm的内腔→精铣4×10mm的内腔圆弧→精铣底面型腔方案二:下料→铣3mm夹持面→粗铣上平面→精铣上平面→粗铣外轮廓→精铣外轮廓→粗铣70 mm的内腔→精铣70 mm的内腔→粗铣4×10mm的内腔圆弧精铣4×10mm的内腔圆弧→粗铣底面型腔→精铣底面型腔→钻4×8mm的通孔方案一的加工顺序是先在粗铣上平面后就对剩余的部位逐个进行粗铣后在进行精铣,那样就会每换个加工部位就会再换一次刀,增加换刀的次数从而增长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效率而方案二的加工顺序是粗精铣上平面后对剩余的局部一一进行粗精加工由于粗精加工同一个部位都是用的同一把刀所以选择方案二,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是最正确方案5设备的选择5.1选择机床实验室设备:结合零件图分析,该零件有平面和型腔内的圆、圆弧、孔及槽等构成,加工工序复杂。
并为减换刀和对刀时间,保证良好精度要求结合我院机床的实际,最后确定为加工中心KVC650KVC650加工中心配置FANUC 0i-MC控制系统,功能全、性能可靠、操作方便机床的各进给坐标轴的运动,采用数字式交流伺服驱动,具有转矩脉冲小,低速运转平稳和噪音低等优点机床主要参数见表5-1 5 表5-1 机床主要参数表工作台面尺寸〔长×宽〕1370×405〔mm〕主轴锥孔/刀柄形式24ISO40 / BT40〔MAS403〕工作台最大纵向行程650mm主配控制系统FANUC 0iMate-MC工作台最大横向行程450mm换刀时间〔s〕6.5s主轴箱垂向行程500mm主轴转速范围60—6000( r/min)工作台T型槽〔槽数-宽度×间距〕5-16×60mm快速移动速度10000〔mm/min〕主电动机功率5.5/7.5〔kw〕进给速度5—8000〔mm/min〕脉冲当量〔mm/脉冲〕0.001工作台最大承载(kg)700kg机床外形尺寸(长×宽×高)(mm)2540mm×2520mm×2710mm机床重量( kg)4000kg图5-1 kvc650机床 65.2夹具的选择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配件、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
在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设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加工的精度、劳动生率和产品的制造本钱等 专用夹具:一般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采用各种专用夹具,可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加工精度除大批量生产之外,中小批量生产中也需要采用一些专用夹具,但在结构设计设计时要进行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经上综合分析,该方型零件应选用平口虎钳和一些辅助装夹的垫块垫片从工件侧面夹紧,便可加工图5-2 平口虎钳表5-2 平口虎钳夹具参数产品名称型号钳口宽度〔mm〕钳口高度〔mm〕钳口最大张开度〔mm〕定位键宽度〔mm〕。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