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白华.ppt
13页宗白华,宗白华,,宗白华(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 [kuí],字伯华,雅号“佛头宗” 美学家、哲学家、诗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20世纪唯一一个建立了自己美学体系的中国美学家,著有《美学散步》,与朱光潜先生并称为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双峰”1897年生于安徽安庆小南门方宅母亲家中,祖籍江苏常熟虞山母亲方淑兰,为桐城派散文家方苞之后;父亲宗嘉禄,清末举人,曾任江南商业学堂堂长、中央大学教授等职;抗金名将宗泽为先祖1905年,宗白华随父母亲迁居南京,入思益小学,和茅以升等人同学;1909年入南京第一模范高等小学;1912年金陵中学;1916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入同济医工学堂(1927年改为同济大学)医预科,1918年毕业1918年,宗白华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的筹备工作1919年8月,宗白华受聘参加上海《时事新报》的文艺副刊《学灯》等编辑工作11月,宗白华正式担任《学灯》的主编,8月15日开辟新文艺栏目9月11日发表了郭沫若(笔名沫若)的两首新诗《鹭鸶》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在任《学灯》主编期间,宗白华为郭沫若提供了发表作品的阵地,发表了郭沫若的大量作品(后备编入诗集《女神》)。
宗白华与郭沫若,以及田汉三人书信往来,三人的通讯后被亚东书局编为《三叶集》出版在此期间,宗白华还担任《少年中国》的校勘工作宗白华给郭沫若的信,沫若先生: 沫若,你有lyrical的天才,我很愿你一方面多与自然和哲理接近,养成完满高尚的“诗人人格”,一方面多研究古昔天才诗中的自然音节,自然形式,以完满“诗的构造”,则中国文化中有了真诗人了这里我很热忱的希望,因你察赋有这种天才,并不是我的客气 宗白华1920年1月3日,,沫若兄: 你的凤凰正在翱翔空际,你的天狗又奔腾而至了.你这首诗的内容深意我想用Prntn istiscne Inspiration的名目来表写,不知道对不对?你的自然环境我羡慕极了 你的凤歌真雄丽你的诗里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后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因为没有词藻来扮饰他. 白华1920年1月7日,,沫若兄: ……你的《天狗》一首是从真感觉中出来的,总有存在的价值,不过,我觉得你的诗,意境都无可议,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你诗形式的美同康白情的正相反,他有些诗,形式构造方面嫌过于复杂,使人读了有点麻烦,(《疑问》一篇还好,没有此病。
)你的诗又嫌简单固定了点,还欠点流动曲折,所以我盼望你考察一下,研究一下你的诗意诗境偏于雄放真率方面,宜于做雄浑的大诗所以我又盼望你多做像《凤歌,一类的大诗.这类新诗国内能者甚少,你将以此见长但你小诗的意境也都不坏,只是构造方面还要曲折优美一点,同做词中小令一样要意简而曲,词少而工 白华,郭沫若给宗白华的回信,白华先生: 我的诗真是你所爱读的么?我的诗真是可以认做你的诗的么?我真欢喜到了极点了!只是你说:你有许多诗稿无形中打消了.我又很替我可惜起来,因为我想你的诗一定也是我所最爱读的诗,你的诗一定也是可以认做我的诗的.我想凡是艺术家对于他自己所产生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如像慈母之爱抚其赤子的一般,会要加以十分的爱惜的.你却何以那样的冷酷,那样的暴殄,或者你是取的独乐主义,不肯披露出来安慰我们的吗?我想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Strain,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生底颤动,灵底喊叫,那便是真诗,,《学灯》栏是我最爱读的我近来几乎要与他相依为命了我国新文化运动底出版物,除了《学灯》而外我一种也没有,我没有多钱来买 我们现在正在组织一个“医学同志会”,想把我国底不合理的旧医学(至少有一大部分是不合学理的),迷信旧观念,积病旧社会来打破,推翻,解放,改造;发行一种《医海潮》底杂志,把新医学底精神来阐明,宣传,公开,普及;以达 我们救济全人类社会的目的,以营文化运动底一项“分工”。
可惜我们的同志很少,资本也没有,我们的经营一时还未能具体的表现;若是表现了的时候,那我更不能多做专门以外的文字了 总之我是最爱《学灯》的人,我要努力,我要把我全身底血液来做《医海潮》里面的水,我要把全身底脂肪组织来做《学灯》里面的油! 我不再写了请了,请了,再谈罢! 郭沫若,,1920年四月底,宗白华辞去了在《学灯》和《少年中国》的工作,赴德国留学他先在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学习,第三学期转至柏林大学学习美学、历史哲学1923年创作《流云小诗》 1925年回国,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国立中央大 学,1949年改为国立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系 主任,讲授美学、艺术学等1952年院系调整,离开南京大学,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宗先生的终身遗憾,宗先生曾在20世纪60年代美学热潮中有心想写一部“中国美学史”,然而由于当时编写中国美学史的班子成员意见出现分歧,导致宗白华不能按照自己意愿去完成这个功在千秋的学术事业,“著史”愿望终成梦幻泡影这个当时流产的美学史计划一拖就是几十年,虽然于今各类中国美学史的著作大量涌现,但它们的学术价值还有待时间去检验。
就如今所能见到的几种来看,大多不尽如人意,毕竟如宗白华似的学术功底又精通中西各类艺术的美学家还没出现宗先生当然不是不可超越的学术高峰,但就中国来说,产生如宗白华一样的大师的基础条件还不具备如此看来,宗先生未完成的这部“中国美学史”,将是学术界永久的缺失,这个缺憾令人深思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