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体验教学与教学体验.doc
5页浅谈体验教学与教学体验江西刘功华2007年3月【摘要】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最激烈的竞争由物质生产和技术领域转向了造就 人才的教育领域而教师作为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 导者,更肩负着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的重 要责任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创造热情,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我个人觉得体验教学独具魅力,课前预习,收集资料, 准备体验;创设情境,朗读教学,初步体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深入体验;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应用体验环环相扣,层层迭进,给了我很深的教学体 验,同时让我获益无穷兴趣 教育观 体验教学 预习 收集资料 创设情境 朗读教学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教学体验每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或是上第一堂语文课的时候,我总喜欢对学生说的第 一句话就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 奇心和求知欲如果你想真正的学好这门功课,那你一•定要让自己对这门功课 感兴趣只有有兴趣了,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真正的快乐那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好 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 发,“让洋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冇的 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口我的时候, 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要 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形成兴趣,而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充 分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通过体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 知欲和创造热情,也给我们当代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探究方向我们常常在学习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学习优秀教师 先进经验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从而建立起新的教育观念体验就是我 从中学到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在我的理解中体是指身体力行,验是检验自己的 认知是否止确的行为,体验即是通过口己的身体力行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检 验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捉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以前的被动,强迫学习转化为自发的主动寻求知识, 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尤应发挥自己本身的独特功能,做到以学 生为主,以学生口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这种主体性, 我认为体验式教学具有其独特的光芒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 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准备体验。
课前的预习冇利于捉高听课的效果,培养和捉高自洋能力,它一般是学生自 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要口己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 上是课前自学我通常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做出标记,然 后借助工具书一一解决,对于不理解的句子或是文章的思路等用笔在书上做下记 录,而文章作者以及作品、背景等相关的资料则耍求学生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 自己对资料进行查询,收集,然后进行归类整理,最后在课堂上交流如在学《我 的信念》时,我首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要求他们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 理这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于通过自己亲身寻找得来的劳动成果也 格外的珍惜和重视,从另一方面來说也加强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时也锻 炼了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碰到问题口己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什么都依赖老师 来教授Z以鱼,述不如授Z以渔”,我相信应该也是这种道理吧看到同学们 张张笑脸上洋溢着满是幸福的模样,手里高举收集的资料的时候,我同时也看到 了成功就在不远处居里夫人的生平简介,主要事迹,个人对待奖章的几个小故 事,关于诺贝尔奖方面的知识,居里夫人的名言,《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的《悼 念吗丽•居里》等,这些都为体验式教学做了最好的准备,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开 了一个良好的格局。
二、创设情境,朗读教学,初步体验在上面奠定的良好基础下,紧接着实施第二个步骤创设优美的情境来导入 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手段,那从哪些方面来创设情境可以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呢?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领悟真谛如教《羚 羊木雕》时・,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导入,“在现实生活中,当你遇到亲情与友 情产生冲突吋,你将如何处理? ”学好语文,最终还是要把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去,让学生根据生活现实学有所悟;创设悬念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让他们的好奇心在思想中得到放飞,如教《人生寓言》,以萧伯纳的名言“人生 中冇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引岀质疑, 进而吸引学生快速思索;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获得主动参与的舞台,如教《童 趣》时,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把你的童年趣事用画笔画在纸上”,让他们自 由挥舞画笔,画出最绚丽的色彩;创设成功情境,成功的体验是每个学生都渴槊 的,她拥有巨大的力量,能使学生获得主动参与的乐趣,如教《百合花》,我首 先出一道选择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你猜本文的百合花是:A、花的一种B、某个 人C、象征具有某种精神的一类人。
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后得到成功的喜悦; 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成为生活的导演,如教《皇帝的新装》 时,我会首先邀请一些同学根据自己的预习,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故事编排成 一个动人的舞台剧创设优美的情境,会使你在第一时间把你的学生带入兴趣的 殿堂朗读教学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真正的语文课应把对语言的感悟、 甜位、积累、运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学生通过朗 读,可以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沟通,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独特 感受和独特思考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更能唤起学生的爱 憎情感,如在教《冇的人》时,一定耍求学生针对两种不同价值观的人读出不一 样的感情色彩,这也使得学生在无形当中树立了正确的道徳价值观念同时为了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如在教《郭沫若诗两首》时,我不光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读 出字音,还要求学生做到声情并茂,使自己与诗歌内容融为一体,把自己当成“郭 沫若”学生在优美情境的引入下,经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训练,让他们通过自己 的身体力行,达到了初步体验的成效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深入体验。
对于一篇文章的把握,应着眼于信息的获取与整理我国哲学史上,一直占 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也强调对事物整 体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这些论述都深刻阐明阅读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牛整体感知课 文,即使是理解词句,也要不偏离文段,争取“牵一词而动全篇”,而切莫无视 文章整体,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去建造空中楼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 文呢?可从这几个方而着手:1、看题目,猜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基调题目为一 文之眼,它是文章的统率和灵魂,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亦是如此,这有利于把握文 意如《羚羊木雕》)2.看开头和结尾,揣测文章脉络,把握整体趋势开头 和结尾在文章中一般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画龙点睛, 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如《风 筝》)3•善抓关键句,紧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冇时只要理清 “六要素”,也可以很好地整休感知全-文如在教《行道树》的时候,我首先要 同学们看题口,看完题口以后着重看开头和结尾,同学们会很快的找出统领全文 的句子:“立在城帀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全文就围绕行 道树为何“忧愁”与“快乐”來进行结构布局的,接着要同学们寻找关键句(揭 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同学们也迅速找到了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 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话,这样一来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是做的 比较到位了。
又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对于这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我只要同 学们理清了“六要索”即口J因为只要把这几个要索罗列出來,这则故事的提纲 也就跃然纸上啦在整体感知Z后,是合作探究时间你冇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 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 两种思想萧伯纳),这则名言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让 各自得到更多丰富的经验与知识那正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所谓合 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合作,运用门主探索研究的方式 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 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 边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是我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责 任明确,冇记录员,主讲者,记吋员,通讯员,四人之间轮流担任各种不同的角 色除了小组合作Z外,我们也用到双人合作,全班合作的方式,这样大合作与 小合作相结合,学习方式也就更加生动活泼了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又冇它自 身的学科特征它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所以在探究过程中, 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
又由于语文审美的整体性,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焙 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所以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的 如《羚羊木雕》中的最后一句话“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经过彼此Z间(甲方 说是父母的责任,乙方说是“我”的责任)的辩论合作探究Z后,学生以自己的 实践获得了深入体验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应用体验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与洋生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可以是概括全 文内容,也可是归纳写作手法或是特色,也可说说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等,反思 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对于学过的文章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揣摩或是质 疑如在学《〈世说新语〉两则》时,教师在反思的时候会提到“为什么文言文 总是写得短小精悍呢? ”;而在学《第一次真好》的时候,学生在反思时也会提 出“是不是所冇的第一次都是好的呢”这些总结与反思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相对来说还增加了它的外延语文作为母语,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是极度丰富的;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 践性,这也决定了它的机会无处不在,无吋不有生活处处冇语文”,决定了语 文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应让知识向生活拓展延伸,让学 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
如何让学生做到冇效的拓展延 伸,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 机地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如可从故事情节、主题、作者、 文体等方面着手在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根据老舍本人散文创作的 独特Z处,我将他的《济南的秋天》作为学生拓展延伸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对老 舍散文创作的特点更加深入的领悟另外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可加强 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 由于学生平吋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往往不能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不能获得独特的自我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 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 的思考,也可以是对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的理解,其至可以只记录文章中打动你 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爱莲 说》吋,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求学生找出打动他们的骈句, 并且要求他们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说现在社会上还冇“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吗?让那些从书木上得來的知识,通过他们的想像和联想,转化为口己的体验, 最后把自己的这种体验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
当然,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我 们允许学生体验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 由于价值观与人生经历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