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47329365
  • 上传时间:2023-0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4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一•健康及其标准1. 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 的社会适应能力2. 健康的十条标准(略)二•心理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 是心脏的机能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 液冷却而已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1. 心理过程1) 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2)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3. 个性心理1) 自我意识2)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3)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 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 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 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第二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心理正常心里不正常心理健康(心]心里不健康含病态人格、神经? 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病)各类精神障寿、各 碍心理正常、心理异常问题示图心理健康状况序列心理康宁个体的主观体验积极:不觉痛苦,或者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行为与周围环境协调:即他人不感觉异常社会功能良好:能够胜任家庭及社会角色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的亚健康状态,又称心理困扰个体主观体验中愉快感小于痛苦感,但程度较轻;一般表现为适应问题、应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社会功能影响较小;问题困扰的产生具有情境 性;通常能自行调节或在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节。

      心理障碍部分一般心理问题可以累积、迁延、演变成为心理障碍;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损害较大常伴有病理性变化,不经 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主要有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略)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 焦虑障碍1) 特定对象恐惧症:指对个体对某个或某些物体或场所强烈的、持续的恐惧,尽管知 道它实际上并不具有威胁,如对蛇、猫等动物,或对高处、黑暗、空旷的场所、飞机和电梯 等特定情景恐惧2) 社交焦虑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 生持续、显著的畏惧3) 强迫症:是以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为临床特 征的一种心理障碍强迫症往往包括两类症状: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比如有 的病人出门后总是不放心门是否关好;有的病人寄出信之后常担心地址是否写错患者明知 这些想法毫无意义,但又非想不可,因此焦虑不安,非常痛苦强迫行为,其目的旨在缓解 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比如强迫性反复洗手,强迫性计数,强迫性礼仪动作等4) 广泛性焦虑,广泛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为广泛性和持续性焦虑,常伴有头晕、胸闷、 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但其紧张不安与恐慌程度与 现实处境很不相称。

      5)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也即对异乎寻常的 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或持久的反应它能够诱发恐惧、无助或对损伤、死亡威胁反映 出的恐怖典型表现是有与痛苦记忆或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噩梦,试图避免引发创伤的线索 以及生理性唤醒的提高2) 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也称性行为变态,是指与生殖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 和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常见的性行为变态有性欲倒错,比如恋物癖、裸露 癖、窥视癖、异装癖和施虐癖等还有一种性心理障碍叫性别认同障碍,指具有与一个人自 身生物性别相反的性别认同或性别感3) 人格障碍(4)心境障碍抑郁症、自杀、情绪失衡(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 环境因素个体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心理健康——(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角度有所不同,但基本理念一致;无绝对第四节积极维护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a) 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b) 不良情绪导致心理障碍2、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a) 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b) 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3、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积极维护心理健康一、 应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阅读相应的书籍、报刊杂志,浏览网络媒体。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包括听讲座和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参加集体培训,尤其是学生成长小组或专题工作坊二、 对自我进行积极调整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使人心胸宽广,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心理健康2、 充分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1) 、大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估价 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中心,自尊、自信、自立、自 制、自强、自爱2) 、不盲目与人他人比较 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同他人比较的标准恰当3) 、有适当的抱负水平 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目标,注重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4、 积极进行人际交往5、 学会管理和调整情绪三、 寻求心理帮助四、 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第二章积极适应与发展第一节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一•健康生活的需要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人生是一个不断 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过程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成功人生的需要“生活的成功与否,要看适应能力与其内外机遇调剂融合的难度是否相对应” 积极的适应就是发展面对当今我国剧烈变革着的社会,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 谁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谁就能够获取成功。

      第二节适应与发展的有关理论一•适应与发展的含义1. 什么是适应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 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人与环境的适应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人自身做出改变一种是环境改变通常情况下,人们选择环境,改变环境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时候,人与环境 的适应,要求人自身做出调解,适应既定的环境2. 什么是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人生的发展,是人的身心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的心理发展:是伴随着人的身体发育成熟,人的认识,情感能力和社会性等方 面获得完善成长的过程,它是一个人整个一生中的行为和心理发展过程影响发展的主观因素:人的发展不都被动地取决于环境,人的心理活动,人对自我的认识,人的个 性特点,人的积极主动精神,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是积极的适应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方向上看,大体有两种:积极的适应消极的适应积极的适应: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 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子那个,使自身得到发展消极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 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及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

      二•我国学者提出的对于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任务要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第三章认识自我心理现象3. 心理过程1) 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2)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 意志过程4. 个性心理1) 自我意识2)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3)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第一节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基本含义(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各种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 是人认识自身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来说3. 自我认识: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及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我是什么样的我”,“我 为什么是这样的人”4. 自我体验:对自己的态度,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优越感和责任感等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接纳自己”5. 自我控制:对自己行为态度和对他人态度的调控,包括:自律、自立、自控和自励等我怎样控制自己”,“我怎样使自己成为满意的人”1 •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2■心理自我:对自己心理和个性特征的认识和评价3•社会自我: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评价。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理论)埃里克逊认为: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进行的人的生命是一个周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这些阶段是以不变的序列展开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 中普遍存在的如果前一阶段的核心问题为解决,就会影响到下阶段自 我意识的顺利发展,从而发生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E・H・ Erikson的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八个阶段:6. 婴儿期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7. 童年期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8. 学前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9. 学龄初期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10. 青春期核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与自我角色的形成,主要是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11. 成年早期建立家庭,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12. 成年期成家立业,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13 .成熟期即老年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三) 自我意识的特征2. 客观性自我意识的客观性在与同别人比较、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镜像自我”——库利的观点3. 矛盾性自我意识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 间的矛盾――追求的目标:理想与现实——做人的准则:星星、月亮、太阳 对人的评价:行、不行、都行4. 形象性自我意识的形象性在于自己在自己心目中和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展现。

      自我过程的三因素影响三个因素(自我评价、自我增强、自我表现)4. 独特性自我意识发挥出主动性和独立性,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独特的形态5. 倾向性自我意识的倾向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四)自我意识的功能14.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功能自我意识对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