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pdf
8页1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衡东五中赵伟民编写[考点知识储备] 一、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二、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 ( 哀景 ) 写哀情 ( 乐情 ) 三、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等等[ 典例分析 ] 例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答案】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机例 2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例 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马(其五)2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何当:怎么能够(安上)1)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的关系答案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士登场作铺垫(2)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借物(马)喻人,表现作者热切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例 4. 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答案】 诗歌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作者先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例 5. 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①这首词所表现的主旨是什么?答案①表达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答案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③“潮退水平春色暮”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案③潮退了,春深了,思乡而不得归期,景色描写为思乡涂抹了凄迷的色彩例 6.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晚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答案六朝繁华如梦远逝,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朝代兴亡,却依旧逢春早发,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时事的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同意诗人身处晚唐,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诗人凭吊台城六朝遗迹,自然联想到唐王朝的命运,怀古伤今例 7 端居李商隐3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第三、四句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悲愁、孤寂和思亲之情赏析尾联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带上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少有人来,阶前长满青苔,更显冷寂红树,为暮秋景青苔、红树,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下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 随堂练习 ] 1. 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答案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 考点突破 ] 1、 虚实结合分析下面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答: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 :“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答: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2、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表达更为含蓄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再如虞世南的 《蝉》 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分析下面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05 湖南卷)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答:这两句诗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4 3、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谓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名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4、细描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分析下面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把对友人的绵绵思念融入对孤帆、滚滚的江水的描写当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甫《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答: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答: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答: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雨后池上刘攽( bā 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答:作者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之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恬静美丽再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5 ——王维《鸟鸣涧》6、借古讽今:《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答:作者借写南朝佛教盛行,来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咏史》唐·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答: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劝谕皇帝任用贤臣7、直抒胸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8、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答: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天质:天生的性质森森:树木茂盛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斫: zhuó砍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答: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9、衬托、烘托、映衬、烘云托月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其中有正衬与反衬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这是正衬月 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鄜( f ū)州:今陕西省富县怜:想未解:尚不懂得虚幌: huǎ ng 透明的窗帷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和刻骨的思念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10、渲染、烘托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贾岛《暮过山村》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答: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11、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j ù n 弹琴》答: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陌上桑》12、抑扬法先扬后抑、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纪晓岚: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