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疗的实施方式.doc
2页第第 3 页:心理页:心理-治疗的实施方式治疗的实施方式心理治疗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后者又有以解决家庭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夫 妻治疗(如性功能障碍的治疗要求夫妻双方参加)和家庭治疗;有以小组形式(8-12 人左右)进 行的小组集体治疗和多达数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型集体治疗通过形成集体内聚力,人际 关系,情绪疏泄,学习新的知识和应对技巧,模仿和示范等过程,使心理障碍好转,人际 关系更加协调根据疗程长短心理治疗又可分为长程和短程两类长程一般在半年以上,有的长达数 年,主要用于改善人格短程一般不超过 6 个月个别心理治疗每次约 45 分钟左右,一般每周约 2-3 次,病情好转后间歇时间可适当延 长集体心理治疗需要花费时间讨论、解释、示范、每次约需 90 分钟左右,一般每周 1 次心理治疗的相关知识(2):心理治疗过程:心理治疗过程: 开始期,主要在于了解病情,收集资料,医生要努力创造良好的会谈气氛,让病人自 由地倾诉自己的痛苦,鼓励病人信任医生医生要善于倾听,力求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的 处境和痛苦的情感,以及他们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解释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逐步建立 相互信任的治疗性医患关系。
在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评估病人对心 理治疗的适应程度对需要进行系统心理治疗的病人,医生要说明治疗的充足理由,消除 病人的顾虑或可能的误解,使病人有接受心理治疗的准备医生对整个治疗过程可进行一 个大致描述,并向病人说明医患双方协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明确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 重要责任,积极参与心理问题的解决在进入心理治疗前医患双方应签订心理治疗协议, 以推动双方的密切合作此期约需会谈 1-3 次中间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分析,认识问题阶段和改变阶段在分析,认识问题 阶段,医生鼓励病人进一步开放自己,通过适当的询问,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包括问题 形成的情境,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和严重程度,频度以及病人采取的应对方式医生要通 过倾听、理解、鼓励、疏泄的态度,克服阻力,对问题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评估,找出主 要问题的关键和可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商定治疗目标,讨论并构思治疗策略改变、重 建阶段是在问题澄清、目标明确、医患协作实施治疗计划的情况下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 此阶段内,医生要运用心理治疗的技术促进病人的领悟,认知重建或提供各种“学习”和 训练方法引导病人解决心理问题,建立积极的适应行为方式。
中间期是心理治疗的主要时 期,依病人的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难易程度而有长短不同结束期,医患双方认为治疗目标已达时,即可结束治疗,医生应提出进一步训练的建 议或当病情反复时的处理对策,鼓励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已学到的应对技巧独立地处理 各种问题,巩固治疗 一般性心理治疗:有几种简便易行的基本技术,在各种心理治疗中都能应用基本技术有下列几种: 1、 保证 适用于焦虑或疑病症患者在详细了解病史和周密检查后,肯定患者的症状是 功能性的条件下,有力地保证能减轻焦虑,唤起希望和信心,促进病情好转2、 疏泄 医生以同情、谅解的态度,鼓励病人倾诉其内心苦闷和不快遭遇,使病人郁积 的不良情绪有很大好转病人倾吐后,医生不要对不清楚的问题作武断表态,对其个人隐 私应予以保密3、 解释 解释必须在充分了解病情和病人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运用 通俗易懂的言语,采取共同商讨问题的态度,使解释能为病人所接受解释起着治疗作用 的并不是解释的内容如何科学,关键在于病人是否接受了新的解释医生首先应深入了解 病人的心理,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疑虑,充分重视病人身上的积极因素,使解释适合病人 的心理特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信心,转变其对问题的态度,切忌强加于人。
武断的消极 的解释或模棱两可的说明会增加治疗困难有时可请亲友参加或病愈者“现身说法” ,增强 解释的说服力4、 教育 由于医学知识不足和由于误解产生的问题,如手淫后追悔,焦虑性阳瘘,可通 过讲解必要的医学知识加以消除5、 鼓励 鼓励能帮助病人振奋精神,促进病人采取积极行动,如果病人有积极的行为变 化,医生应及时肯定和赞许,病人的行为必然会获得改善医生的鼓励,要真诚、具体和 及时,一般化的笼统的鼓励作用不大慢性病人往往需要更多的经常的鼓励,对于他们的 点滴进步也要及时肯定,并且归功于他们的积极努力6、 暗示 指运用言语使病人不经逻辑判断直接地接受灌输给他的观念,从而消除其症状 接受暗示的倾向人人都有,程度各有不同,如心因性瘫痪病人,易受暗示,运用暗示技术 容易收效可结合采用电刺激或葡萄糖酸钙、蒸馏水注射,以增强言语暗示效果暗示又 是催眠治疗中常常采用的技术7、 环境改变 某些心理障碍或神经症可能和人际关系或实际困难有关,尤其是和儿童、 青少年患者的父母态度关系,此时,改变父母的态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倾听、支持、保证,被称为简易治疗三原则,对各种病人都可应用首先是倾听,鼓 励病人毫无顾虑的诉说,接着是强有力的支持,对病人的诉说不加评判地接受和设身处地 地理解,强调经过适当步骤可以好转,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和希望;然后是保证,即在认真 检查后,以明确、肯定的语气,作出恰如其分的适当保证,如疾病将被治愈,症状一定会 消除,病情不是恶性的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