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现代社会的矛盾与实践.doc
3页《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 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 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矛盾论》、 《实践论》相互联系,统一于一个整体,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所谓的矛盾论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1. 两种宇宙观,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 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观察和分析 各种事物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能力2.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 是说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 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3.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有其特殊性,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 才能解决,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以上所说的也 印证了第二点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发现矛盾了就要去解决它,解决它是忌带主观 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 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 去看。
当然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方情 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 须注意由此看来,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殊性一一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 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各个 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研究 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都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 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列宁的话:对于 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4.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 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 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 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两种 矛盾情况的差别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 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同时,这种具体的矛盾状况,以 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正是表现出新事物代替旧 事物的力量。
5.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矛盾论》中是这样定 义的:(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 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 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6.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对抗就是斗争,而斗争又是矛盾的解决的一种形 式一种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说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对《矛盾论》的深刻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一、矛盾是开启科学思维的“钥匙”《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 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 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还区分为主要的矛盾和 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 匙”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相来面目,有利于加 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二、 矛盾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特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这是《矛盾论》告诉我们 的。
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推动了一项项工 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 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 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矛盾也就是生产力三、 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既然矛盾不处不在,既然事物发展 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就要坚持多从事物内部找原因矛盾具有同一性,可以相互之间转化,也就是说,矛盾既具有积极的内核, 又具有消极的内核,其结果之所以不同,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对待,去处理只要 把握行当,处理有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诚如《矛盾论》中说,党内不 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 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对 于一个党如此,对于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只要我们坚持 用矛盾的观点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就会减少矛盾、化解矛盾,转化矛盾,促进 和谐《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 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 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 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 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 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 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 理性这个问题,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 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但这时认识还没完,人们不但常常受到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 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 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 西为客观的东西通过对《实践论》的深刻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一、 《实践论》中关于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对于社会方面,都是 一步又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实践,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积累工作中的认 识和经验,另一方面,正向《实践论》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 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
我们要注意需学习他人的经验,采取拿来主义,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帮助我们工作的完成二、 《实践论》中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 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 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就是说我们如果想要正确 的认识,就得对现实事物充分了解,且感觉深刻而丰富,才能最终形成正确的结 论而在实际操作中,乂要根据改变了的现实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工作方案, 以期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得到预想的结果目前我们面临一些困难,有 困难就有机遇,克服困难,把握机遇,不凭空想象,脚踏实地,劲往一处使,我 们的工作就会有进展出成绩三、 《实践论》中说:当某一客观过程己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 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 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我们反对思想上的顽固保守,也反对 空谈盲动我们要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 力,我们就会从不懂不会到少懂明白,再到清楚明了,做好工作四、 《实践论》中说: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 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 真理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 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 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 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综上所述,在今后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实践论》的 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 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