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在校学生的立场.docx
8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在校学生的立场 摘要:在校学生满意度是衡量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尺度为深入考察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实施满意度,研究通过编制问卷,对不同性别、学科、院校和地区的1463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整体满意度一般,课程体系和实践指导维度的满意度较低,培养机制、考核方式和教学管理维度的满意度较高,而其整体及各分维度满意度在性别、学科、院校和地区等背景变量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在校学生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是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与经济转型需要的重大举措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学界从体系结构、价值理念、创新机制、实施路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随着政策实施的持续深入,社会公众、政府、学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的关注日益升温,批评者有之,褒奖者亦有之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直接作用对象和感受者,在校学生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具有无可争辩的话语权。
倾听他们的声音,研究他们对政策实施的满意度对于合理评估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无疑具有重要启发和参考价值针对已有相关研究多以理论思辨为主的问题,本研究将采用调查实证的研究方法,基于在校学生的立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进行调查一、研究设计与实施(一)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围绕五方面内容展开,首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整体满意度及各分维度满意度情况;其次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及其分维度是否存在地区差异,具体是怎样的;第三是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及其分维度是否存在院校差异,具体是怎样的;第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及其分维度是否存在年级差异,具体是怎样的;第五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及其分维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具体是怎样的然后根据上述五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二)研究样本为了提升样本的全面性和代表性,研究以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区位、院校、年级和性别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四级分层抽样法进行样本抽样首先,将全国高校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等三个一级层;其次,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一级层各分为“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普通地方本科和高职院校等四个二级层;第三,将“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普通地方本科和高职院校等四个二级层各分为人文学科(包括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和哲学)、社会学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自然学科(包括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等三个三级层;第四,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等3个三级层各分为男生和女生等两个四级层,每一个四级层抽取样本20个,预计样本总量为1440个。
调查实施时,共计发放问卷1500份,其中有效问卷1463份,涉及到东部、中部、西部高校各4所;“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各3所;人文学科学生497人,社会学科学生474人,自然学科学生492人;男生725人,女生738人三)研究工具研究工具主要为可量化的调查问卷为了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有效的调查问卷,研究首先对近五年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及相关部委发布的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试行)》教技厅[2010]2号、《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关于开展申报“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5]18号、《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人社部发[2014]38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归纳概括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相关要求;然后系统梳理近十年来学界有关教育政策实施和高校创新创业的研究文献以及实施满意度的相关调查设计,借鉴参考其中的有益维度;最后通过深度访谈、观察等方法广泛征集领域内专家学者及在校学生的意见,初步编制完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学生卷)”。
初始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学科、院校和地区);第二部分为学生满意度的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计为1至5分,全部采用正向计分),共计38题;第三部分为开放式调查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问卷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在问卷编制完成后抽取了30名在校学生进行小范围试测,在综合考虑被试意见建议后,删除和调整了问卷中一些容易产生误解或者交叉重叠的题项,增加了部分未涉及到具体内容的题项,共计36题通过对问卷第二部分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再次对部分题项进行了删除,最终正式问卷第二部分共计29题,分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培养机制(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规范、培养方式、培养队伍和培养要求)、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考核方案、考核规范、教师考核、学生考核、课程考核和教学考核)、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民主参与、学分管理和学籍管理)、实践指导(主要包括实践规划、实践机会、实践内容、实践反馈、实践效果、实践平台)等五个分维度,每一个分维度的满意度由分维度内部各题项的算术平均得出,所有题项均为正向计分。
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1,五个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中除教学管理为0.712外,其他均在0.8以上,这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在0.432-0.625之间,呈现中低度相关,这表明问卷各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712-0.924之间达到了高度相关,这表明问卷的五个维度能较好地反映所要调查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二、研究结果(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的整体及分维度情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整体满意度的分值由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等五个分维度满意度分值的算术平均得出,平均值越大表示满意度越高、标准差越小表示离散程度越低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整体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22,其中选择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7%、不满意为17%、满意为20%、非常满意为16%,剩余4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从各分维度的均值表现水平来看,五个维度的平均值均高于中间值2.5,其中实践指导的满意度最低(M=2.92);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最高(M=3.44);课程体系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08;培养机制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32;教学管理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33。
从各分维度内部的分值结构来看,“非常不满意”比例最高的维度是实践指导,“非常不满意”比例最低的是培养机制;“非常满意”比例最高的维度是考核方式,“非常满意”比例最低的是实践指导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的性别差异为考量不同性别在校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政策的整体满意度以及各分维度满意度的差异,研究分别对男生和女生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等五个维度满意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出了统计,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2不同性别在校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的差异比较中可以发现,性别变量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和实践指导维度检验的T统计量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p均小于0.01,表明不同性别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和实践指导维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从整体来看,女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M=3.25)高于男生(M=3.19)从各分维度来看,女生在课程体系(M=3.17)、培养机制(M=3.39)、考核方式(M=3.47)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男生在课程体系(M=2.99)、培养机制(M=3.25)、考核方式(M=3.41)维度上的满意度。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的学科差异为考量不同学科在校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整体满意度以及各分维度满意度的差异,研究分别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等五个维度上的满意度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从表3不同学科在校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的差异比较中可以发现,学科变量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维度检验的F统计量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p均小于0.05表明不同学科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维度有显著差异通过LSD事后比较,从整体来看,自然学科学生满意度(M=3.29)高于人文学科学生满意度(M=3.10)从各分维度来看,自然学科学生在培养机制、考核方式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人文学科学生与社会学科学生;社会学科学生在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维度上的满意度均高于人文学科学生,在教学管理、实践指导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自然学科学生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的院校差异为考量不同院校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整体满意度以及各分维度满意度的差异,研究分别对“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不包括“985”工程院校)、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等五个维度上的满意度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
见表4从表4不同院校在校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的差异比较中可以发现,院校变量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维度检验的F统计量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p均小于0.05表明不同院校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和实践指导维度有显著差异通过LSD事后比较,从整体来看,“985”工程院校学生满意度(M=3.45)高于“211”工程院校学生满意度(M=3.24)、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满意度(M=3.04)和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M=3.10)从各分维度来看,“985”工程院校学生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维度上的满意度均高于“211”工程院校,在培养机制、教学管理、实践指导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在考核方式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高职院校;“211”工程院校、普通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学生在各分维度上的满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