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沟通的意义、结构与类型.ppt
32页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吸引,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情感的过程 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 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人际交往的社会性 2)人际交往的情感性 3)交往双方的主体性 4)交往心理和行为的互动性,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的主动性: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沟通对象广泛,沟通内容不拘一格,容易经沟通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被动沟通者正好相反 沟通的注意水平:该维度所评价的是沟通者的投入程度沟通注意水平高的沟通者,注意自己所发出的信息的准确性及对方的可接受性因而,他们能较好地根据反馈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对对方的沟通形成良好支持,使沟通始终保持较好的彼此对应性,而得以顺利延续沟通注意水平低者则相反二、人际沟通的工具,作为信息传递的过程,人际沟通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所以,符号系统是人际沟通的工具我们可以把符号系统划分为两类,即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包括:视-动符号系统、时-空组织系统、目光接触系统、辅助语言系统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三、人际沟通的功能 (一)协调作用:其一,协调情感;其二,协调动作 (二)保健作用: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充分的思想情感的交流,保持实现沟通行为所必须的条件,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三)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作用,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四、沟通的结构 第一,发出信息的人——信息源 第二,信息 第三,信息渠道 第四,接收者 第五,反馈 第六,障碍 第七,环境,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五、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一)影响信息来源的因素:信息源所使用的传播技术、信息源的态度、信息源的知识程度、信息源的社会地位 (二)影响信息的因素:语言和其他符号的排列与组合次序、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处理情况 (三)影响信息渠道的因素 (四)影响接收者的因素:接收者的心理选择性、接收者当时的心理状态,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六、人际沟通的障碍 (一)地位障碍 (二)组织结构障碍 (三)文化障碍 (四)个性障碍 (五)社会心理障碍,,文化背景的障碍,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一、按照沟通线路的分类 1.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从发出信息的人与接受者的地位是否互变的角度来看,可将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前者发出信息的人只发出信息,接受者只接受信息而不发出反馈信息;后者双方互为发出信息的人和接受者,即双方在沟通中的地位不断变换 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又称上沟通,是指组织中地位较低者主动向地位较高者沟通;下行沟通又称下沟通,是指组织中地位较高的成员主动向地位较低的成员之间沟通;平行沟通是组织中身份和地位相仿者之间的沟通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二、按照沟通方式的分类 1.假相倚沟通、非对称性相倚沟通、反应性相倚沟通和彼此相倚沟通:假相倚是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指定的计划,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非对称相倚是沟通的另外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而另外一方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反应性相倚是指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并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彼此相倚是指沟通双方一方面以自己的计划同对方沟通,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行为 2.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工具式沟通指发送者将信息知识、感情、想法与要求传给接收者,目的是想影响和改变接收者的行为,达到组织目的感情式沟通指沟通双方表达感情,获得同情、谅解与理解,获得精神上的需求,最终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的主动性: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沟通对象广泛,沟通内容不拘一格,容易经沟通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被动沟通者正好相反 沟通的注意水平:该维度所评价的是沟通者的投入程度沟通注意水平高的沟通者,注意自己所发出的信息的准确性及对方的可接受性因而,他们能较好地根据反馈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对对方的沟通形成良好支持,使沟通始终保持较好的彼此对应性,而得以顺利延续沟通注意水平低者则相反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二、按照沟通方式的分类 3.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系统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组织系统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诸如人们私下交换意见,议论某人某事,传播小道消息,都属于非正式沟通 4.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人际沟通又可以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借助口头言语进行的沟通称为口头沟通,如演讲、讨论、会谈、联系等;借助于书面言语进行的沟通称为书面沟通,如布告、通知、书信等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三、按照沟通网络的分类 1.正式的沟通网络:Y型沟通、链型沟通、圆型沟通、和轮型沟通 2.非正式的沟通网络:集束型是指将小道信息有选择的告诉相关的人,这也是传播小道消息最普通的形式;流言型是一个人将小道消息传播给所有的人;单线型是通过一连串的人将小道消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偶然型是指偶然的机会传播小道消息给其他的人。
第三节 身体语言沟通,一、 人际沟通的工具 作为信息传递的过程,人际沟通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所以,符号系统是人际沟通的工具我们可以把符号系统划分为两类,即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一) 语言符号系统 1.语言的分类 2.语言的社会功能 3.语言的复杂性和策略性,(二)非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non verbal sign system),是指在人际知觉和沟通过程中,进行信息传递所凭借的动作、表情、实物、环境等 1.无声的非语言沟通 2.有声的非语言沟通,非言语沟通:解读沟通对象的身体语言,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眼神、姿态、表情、动作、声调等进行沟通 心理学研究结果发现,人的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达70%以上交谈中的坐姿、坐位、手势、握手的方式、面部表情的不同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在沟通时具备相应的敏锐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言语沟通主要是指通过言语来进行人际交流,是人际沟通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言语沟通时要注意察觉自己和他人语气、语调、用词等所包含的意思: 语气: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如“你真坏”可以表达亲密,也可表达厌恶在沟通中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而用,否则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
语调:是指音速和音量的不同,语调的不同也表明一个人情绪的不同,同样是一句“恭喜你”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出祝福和嫉妒等不同的情绪在沟通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语调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伤害别人 用词: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语句和词汇来表达,我们应该在沟通中选择那些不伤害他人的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否则会弄巧成拙言语沟通的关键技巧:,认同 赞美 感激 幽默 倾听,对不一致的问题进行讨论、协商,避免争论,尊重别人地意见,避免直接指责 直接指责,是一种对对方的否定,使对方处于强烈的自我防卫状态,其效果恰好与预期的目的相反,起不到你想要的作用 用支持别人自我价值、尊重对方意见的方式相处,特别是当发现别人明显的错误时,应仍然用支持别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会提醒别人,使别人感到我们并不认为他不聪明或无知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别人,你比他聪明”(卡内基) 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 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间接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让别人保住面子,你能做得到下面几点吗?,如何说“不” 学会拒绝,我的想法好像跟你不一样,你愿意听听吗? 也许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我想尝试一下自己的想法。
实在抱歉,我没法满足你的要求 对不起,我不能那样 抱歉,现在不行,以后再说好吗? 对不起,我需要用这本书了,请把它还给我吧 你觉得那样对我合适吗?,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二、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三、相似规则 四、互补规则 五、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一)熟悉与人际吸引 1.熟悉引起喜欢 扎琼克(Zajonc,1968)向学生们展示了他人的面部照片,有些图片被呈现达25次之多,有些则仅仅被呈现一两次结果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次数越多,被试对照片就越喜欢,对照片上的人也是越喜欢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2.熟悉对象的性质与喜欢 熟悉不是影响喜欢的唯一变量所接触对象的性质,也影响着人们喜欢的程度Perlman & Oskamp与1971选择三种类型的人的照片作为研究素材一类为正面人物,一类为穿着运动服的中性人物,另一类则为反面人物结果表明,熟悉增加了被试对于正面与中性对象的喜欢水平,但对于反面对象,却没有这种效应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二)居住环境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居住位置越近的人之间关系往往更亲密相比之下,那些距离较远的人之间关系可能就不是那么亲密。
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 接近性常常和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 基于认知一致性,如果和我们住在一起或者一起工作的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会引起我们心理上的焦虑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二、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一)才能 1.才能与人际吸引 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例关系,才能越高,越受人喜欢超出这个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宁给智者背包袱,也不给愚者当军师”? 2.犯错误效应 1961年美国当时的总统肯尼迪试图在猪湾入侵古巴,结果计划遭到惨败可是,令人费解的是,“猪湾惨败”非但没有使肯尼迪总统个人声誉下降,相反却大大提高了 小小的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吸引力更增加一层后来心理学家称这一现象为“犯错误效应”,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二)美貌与外在吸引力 外貌魅力会引发明显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使人们对高魅力者的判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有吸引力的人被认为拥有与外貌毫不相干的优秀品质,如健康、智力等 一般情况下美貌会产生辐射效应,但是,如果人们感到有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则会反过来倾向于对她们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
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三)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吸引比较稳定和持久 在吸引人的个人品质方面男性和女性存在着差异男性吸引他人的品质有真诚、果断、勇敢、理智、忠诚、冒险、胸襟开阔、坚强等;而女性吸引他人的品质有开朗、活泼、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待人热情、随和等 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1968)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将555 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评价在多大程度上喜欢一个有这些特点的人结果表明被试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和诚实,而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和说谎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三、相似规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性是另一个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很多种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人际吸引,诸如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的相似都影响着人际吸引 在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方面,社会心理学家已经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相似会导致人际吸引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四、互补规则 “郎才女貌,男刚女柔”;利益需要、能力特长的互补;性格或作风上的互补; 互补性: 指双方在交往时所产生的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往往在感情较深的朋友、夫妻间发生作用 另外一种互补的情况是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自己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喜欢的程度这不是严格意义的互补,而更是补偿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