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答案.doc
26页l 解剖生理学第一单元 绪论要点:1.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是构成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基础,故称为基本组织.由几种组织互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便构成一个系统人体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及神经九个系统.?2. 解剖学姿势、 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答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图绪-1)在观察和说明人体各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时,都应按照统一的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解剖学方位术语 解剖学方位术语有下面几种 1.上、下,前、后 以统一的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准者为前,也称腹侧;近背者为后,也称背侧.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近腹 2.内侧、外侧 以正中矢状切面为准,近正中矢状切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切面者为外侧 3.内、外 凡有内腔的器官,以内腔为准,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4浅、深 以体表为准,近体表者为浅,反之则为深 5.四肢结构的方位 在描述四肢各结构的方位时,以接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远离躯干的一端为远侧.在前臂,因为桡骨位于尺骨的外侧,所以前臂的外侧又称桡侧,其内侧又称尺侧在小腿,因为腓骨位于胫骨的外侧,所以小腿的外侧又称腓侧,其内侧又称胫侧3. 生命的基本特征; 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 (三)人体切面术语常用的有三种切面(图绪-2).1矢状面 即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如将人体纵切为右完全等分的两半,则称为正中矢状切面2.水平面 也称横切面,即与人体或器官的长轴成直角的切面,将人体或器官分为上、下两部 3冠状面两部分的切面. (四)轴也称额状面,即与矢状面垂直,从左、右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前、后 按照解剖学姿势,人体有三种互相垂直的轴轴在描述人体某些器官的形态,特别是叙述关节运动时非常重要每一关节的运动都可假设它围绕着一定的轴来进行 1.垂直轴 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2.矢状轴 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3.冠状轴 也称额状轴,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第二单元 运动系统细目一: 骨学:骨在成人为2跖块,约占体重的V5。
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四部分(图2-1)要点:1 骨的构造、 分类、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答:骨的构造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骨的理化特性 成年人的骨,由1/3的有机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和2/3的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组成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较多,因此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与此相反,含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因此易发生骨折 无机质中的钙和磷,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而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所以;骨还是体内钙和磷的贮备仓库2. 各部位骨的名称、 位置及结构二、骨学各论 . (一)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1椎骨 幼儿时期,椎骨总数为33~34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5块)至成年,5块骶椎愈合成l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1块尾骨因此,成人的椎骨总数为26块.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每个椎骨都由椎体、椎弓及由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图2—5). 1)椎体 为椎骨的前部分,呈短圆柱状,是支持体重的主要部分。
表面为一层较薄的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2)椎弓 是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椎弓与椎体连结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一孔,称为椎间孔,有神经及血管通过 · 椎弓与椎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成一管,称为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共有7个椎体较小,横突有一圆孔,称为横突孔,有血管通过(图2—6).第1颈椎又称寰椎(图2-7),呈环形,由前弓、后弓及两个侧块构成前弓的后面与第2颈椎的齿突相关节侧块的上面与枕髁相关节,下面与第2颈椎相关节 第2颈椎又称枢椎(图2-8),椎体上有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相关节. 第7颈椎又称隆椎(图2—9),棘突最长,当头前屈时,该突特别隆起,皮下易于触及,是临床计数椎骨数目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2)胸椎 共12个,在椎体侧面和横突尖端的前面,都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分别称为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图2-5)胸椎棘突伸向后下,互相掩盖,呈迭瓦状. 3)腰椎 共5个,为椎骨中最大者(图2-10).由于承受体重压力较大,故椎体肥厚。
棘突直伸向后方,所以腰椎穿刺时可水平进针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 4)骶骨(图2-11) 略呈三角形,其底向上,尖向下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骶骨的两侧有耳状的关节面,与髋骨连结.骶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为骶管向上与椎管连续,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临床上常以骶角为标志,经骶管裂孔向骶管内的硬膜外腔进行阻滞麻醉 · 骶骨前面略凹而平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粗糙不平,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都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前、后支及血管通过.4对骶后孔相当于八醪穴的位置 5)尾骨(图2-11) 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 2.胸骨 是一块扁骨(图2-12),位于胸前部正中胸骨上部较宽,称为胸骨柄,其上缘正中的切迹称为颈静脉切迹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为胸骨体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触知,它平对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的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为剑突. 3.肋 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肋骨(图2-13)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富有弹性.每一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 肋骨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相关节。
肋头的外侧有肋结节,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的肋凹相关节 肋体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 (二)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自由上肢骨借上肢带骨连结于躯干骨 1.上肢带骨 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锁骨(图2-14) 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接,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2)肩胛骨(图2-15,2-16) 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廓的后外侧上部分,介于第2-7肋骨之间其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 、 肩胛骨的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为肩胛下窝,后面被一横列的肩胛冈分成冈上窝和冈下窝肩.d甲冈的外侧端,向前外伸展,高耸在关节盂上方,称为肩峰肩峰内侧缘有平坦的小关节面,与锁骨构成关节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除手骨的腕骨外,其他都属长骨肱骨(图2—17) 位于臂部,分为一体和两端。
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前下方的突起,称为小结节,小结节外侧的隆起,称为大结节,大、小结节之间的纵形浅沟称为结节间沟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为外科颈,是骨折的易发部位. 肱骨体的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体的后面有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桡神经沟,有同名神经通过肱骨干的骨折常可伤及此神经. 肱骨下端前后扁,外侧部分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形成关节;内侧部分有肱骨滑车,与尺骨形成关节在滑车的前上方,有冠突窝;在滑车的后上方有鹰嘴窝小头的外侧和滑车的内侧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下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内上髁骨折时,可伤及尺神经.· (2)桡骨(图2-18) 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比下端细小,称为桡骨头头的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的周缘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的下内侧有一粗糙突起,称为桡骨粗隆桡骨下端的内侧面有关节面,称为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端的外侧部分向下突出,称为桡骨茎突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3)尺骨(图2-18) 位于前臂内侧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较为粗大,前面有大的凹陷的关节面,称为滑车切迹(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在切迹的上、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尺·骨鹰嘴和冠突,冠突外侧面的关节面是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
冠突前下方的粗糙隆起,称为尺骨粗隆尺骨下端称为尺骨头,与桡骨的尺切迹形成关节尺骨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即尺骨茎突; — (4)手骨(图2-19) 分为腕骨、掌骨及指骨 — — 1)腕骨·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排成两列,-每列各有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近侧列前三块腕骨的近侧面合成卵圆形凸面,与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相关节 2)掌骨 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l—5掌骨掌骨的近侧端为底,接腕骨;远侧端为头;接指骨;头、底之间的部分为体 3)指骨 共14节拇指有2节指骨,其余各指都有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可分为底、体、滑车(头)三部分 (三)下肢骨 ’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自由下肢骨借下肢带骨连结于躯干骨 1.下肢带骨 髋骨(图2-20,2—21,2-22)由上部的髂骨、后下部的坐骨和前下部的耻骨构成.幼年时三骨互借软骨相连.至15—16岁时,软骨骨化,三骨逐渐融合成为一骨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为髋臼.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卵圆形孔,称为闭孔。
(1)髂骨 是髋骨的上部,由髂骨体和髂骨翼构成髂骨翼上缘肥厚,称为髂嵴,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它们都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在髂前上棘的下方,有髂前下棘,在髂后上棘的下方,有髂后下棘髂骨内面的大浅窝,称为髂窝窝的后方有耳状的关节面与骶骨相关节. (2)坐骨 构成髋骨的后下部,由坐骨体和坐骨支构成其下端后部分有肥厚而粗糙的坐骨结节,为坐骨最低处,可在体表扪到坐骨后缘的三角形突起是坐骨棘坐骨棘的上、下方,分别有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 ·(3)耻骨 构成髋骨前下部,由耻骨体和耻骨上、下支构成.在两耻骨相对面的外侧,于耻骨上缘,有向前突的耻骨结节,两耻骨相对面为椭圆形的耻骨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