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堂支撑架构造要求规范.doc
8页13满堂支撑架构造要求规范根据JGJ 130-201126.9 满堂支撑架6.9.1 满堂支撑架步距与立杆间距不宜超过本规范附录C表C-2~表C-5规定的上限值,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不应超过0.5m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表C-2 满堂支撑架(剪刀撑设置普通型)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 1立 杆 间 距 (m)1.2×1.2 1.0×1.0 0.9×0.9 0.75×0.75 0.6×0.6 0.4×0.4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5高 宽 比不 大 于 2.5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8步距(m)a=0.5(m)a=0.2(m)a=0.5(m)a=0.2(m)a=0.5(m)a=0.2(m)a=0.5(m)a=0.2(m)a=0.5(m)a=0.2(m)a=0.5(m)a=0.2(m)1.8 - - 1.165 1.432 1.131 1.388 - - - - - -1.5 1.298 1.649 1.241 1.574 1.215 1.540 - - - - - -1.2 1.403 1.869 1.352 1.799 1.301 1.719 1.257 1.699 - - - -0.9 - - 1.532 2.153 1.473 2.066 1.422 2.005 1.599 2.251 - -0.6 - - - - 1.699 2.622 1.629 2.526 1.839 2.846 1.839 2.846注:1步距两级之间计算长度系数按线性插入值。
2 立杆间距两级之间,纵向间距与横向间距不同时,计算长度系数按较大间距对应的计算长度系数取值立杆间距两级之间值,计算长度系数取两级对应的较大μ值,要求高宽比相同3 立杆间距0 .9m×0.6m计算长度系数,同立杆间距0 .75m×0.75m计算长度系数,高宽比不变,最小宽度1.2m4 高宽比超过表中规定时,应按本规范6.9.7条执行表C-3 满堂支撑架(剪刀撑设置加强型)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 1立 杆 间 距 (m)1.2×1.2 1.0×1.0 0.9×0.9 0.75×0.75 0.6×0.6 0.4×0.4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5高 宽 比不 大 于 2.5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8步距(m)a=0.5(m)a=0.2(m)a=0.5(m)a=0.2(m)a=0.5(m)a=0.2(m)a=0.5(m)a=0.2(m)a=0.5(m)a=0.2(m)a=0.5(m)a=0.2(m)1.8 1.099 1.355 1.059 1.305 1.031 1.269 - - - - -1.5 1.174 1.494 1.123 1.427 1.091 1.386 - - - - - -1.2 1.269 1.685 1.233 1.636 1.204 1.596 1.168 1.546 - - - -0.9 - - 1.377 1.940 1.352 1,903 1.285 1.806 1.294 1.818 - -0.6 - - - - 1.556 2.395 1.477 2.281 1.497 2.300 1.497 2.300注:同表C-2注。
表C-4 满堂支撑架(剪刀撑设置普通型)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 2立 杆 间 距 (m)步距(m)1.2×1.2 1.0×1.0 0.9×0.9 0.75×0.75 0.6×0.6 0.4×0.43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5高 宽 比不 大 于 2.5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81.8 1.750 1.6971.5 2.089 1.993 1.9511.2 2.492 2.399 2.292 2.2250.9 3.109 2.985 2.896 3.2510.6 4.371 4.211 4.744 4.744注:同表C-2注表C-5 满堂支撑架(剪刀撑设置加强型)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 2立 杆 间 距 (m)1.2×1.2 1.0×1.0 0.9×0.9 0.75×0.75 0.6×0.6 0.4×0.4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高 宽 比不 大 于 2.5高 宽 比不 大 于 2.5步距(m)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81.8 1.656 1.595 1.5511.5 1.893 1.808 1.7551.2 2.247 2.181 2.128 2.0620.9 2.802 2.749 2.608 2.6260.6 3.991 3.806 3.833 3.8336.9.2 6. 8. 3满堂支撑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6.3.1满堂支撑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6.3.2满堂支撑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3)6.3.34图6.3.3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立杆接长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对接扣件布置应符合: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6.3.6第1款水平杆的连接应符合:6.2.1第2款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图6.2.1-1);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水平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
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图6.2.1-1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6.9.3 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型:1)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图6.9.3-1)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 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支撑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图6.9.3-1)52 加强型:1)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9m×0.9m~1.2 m×1.2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大于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4跨2)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6m×0.6m~0.9 m×0.9m(含0.6m×0.6m,0.9 m×0.9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小于3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跨3)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4m×0.4m~0.6 m×0.6m(含0.4m×0.4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3m~3.2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3m~3.2m。
4)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水平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6.9.3条第1 款第2项的规定,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宽度应为3m~5m(图6.9.3-2)66.9.4 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60°,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60°,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符合:当剪刀撑斜杆采用对接接长时,斜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斜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斜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跨度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到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当斜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6.9.5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6.9.6 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6.9.7 当满堂支撑架高宽比不满足本规范附录C表C-2~表C-5的规定(高宽比大于2或2.5)时,满堂支撑架应在支架四周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9m,竖向间距应为2m~3m。
在无结构柱部位应采取预埋钢管等措施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在有空间部位,满堂支撑架宜超出顶部加载区投影范围向外延伸布置(2~3)跨支撑架高宽比不应大于37条文说明6.9满堂支 撑 架6.9.1 满堂 支 撑架步距不宜超过 1.8m, 立杆间距不宜超过 1.2×1.2m6.9.3~ 6.9.5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试验证明, 增加竖向、水平剪刀撑,可增加架体刚度,提 高脚手架承载力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 设置一道水平连续剪刀撑, 可使架体结构稳固 设置剪刀撑比不设置临界荷载提高 26%—64%(不同工况) ,剪刀撑不同设置,临界荷载发生变化,所以根据剪刀撑的不同设置给出不同的承载力,给出满堂支撑架不同的立杆计算长度 系数(附录 C) 施工现场满堂支 撑架,经 常不设剪刀 撑或只是 支架外围设置竖 向剪刀撑,这种结构 不合理,所以要求满 堂支撑架在 纵、横向间 隔一定 距离设置竖向剪 刀撑,在竖 向剪刀撑顶 部交点 平面、扫地杆的设置层设置水平剪刀撑,保证支架结构稳定普通型剪刀撑设 置,剪刀 撑的纵、横 向间距较 大,施工搭设相 对简单,剪刀撑主要 为支 架的构造保证措施加强型剪刀撑设置,与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试验剪刀撑设置设置基本相同,按附录 C 表C -3、 C-5 计算支架稳定 。
竖向剪刀撑间距 4~5 跨 , 为 3~ 5m , 立杆间距在 0.4×0.4m~0.6 ×0.6m 之 间 (含 0.4×0.4) , 竖向剪刀 撑 间 3~ 3.2m, 0.4×8 跨 =3.2m, 0.5×6 跨=3m,均满 足要求6.9.7满堂支撑架,可用于大型场馆 屋 顶有 集 中荷载的钢结 构 安装支撑 体 系与其它 同 类工程 支撑体系,大 型 场馆中部 无 法设置连 墙 件, 为 保证支架稳定 或 边部支架 稳 定,要求 边 部支架 设置连墙件,在有空间部位,满堂支撑架宜超出顶部加载区投影范围向外延伸布置 2~3 跨 试验表明 , 在支架 5跨×5 跨内 , 设置两处 水 平约束 , 支架临界荷载提高 10%以上 所以,有条件设置连墙件时,一定要设置连墙件在支架受力较大的情况下更要设置连墙件 大梁高度超过 1.2m(或相同荷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