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大学生学习心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doc
20页第二章大学生学习心理-、节次名称及学时分配节次名称学时分配第一节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二节大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1学时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困扰第四节学习策略1学时二、 授课类别:理论课三、 教学目的及要求:1、 理解学习的含义,了解学习的分类;2、 理解大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3、 理解并掌握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学习心理困扰及调节方法;4、 了解掌握大学生学习的策略;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教学难点:大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与学习策略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六、 教学组织与设计:1、通过问答启发,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学习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 织中可多采用问答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口己体会大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问题,并初步学会 如何调节相关学习心理问题2、 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与安排:3、 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七、教学内容:导入: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习是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加上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学习中难免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第一节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学习的界说1、 广义的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把学与习联在一起,他右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乂把 把学与习分开,在《礼记,丿」令》中“鹰乃学习” 一语就是指的这个。
现代心理学中,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的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 倾向的变化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现象经验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即凡不是由后天获得 了的经验或练习而引起的行为变化都不能叫学习比如说,由生理上自然成熟而引起的 行为变化,由疾病引起的休力减弱以及由药物引起的行为减弱或增强都不能叫学习所 谓的行为持久的变化就是学习所得结果可以以长时间影响有机体,成为有机体的第二天 性,当个体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如会开车或游泳等但有些学习不是马上就表现出来 的,它甚至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如对艺术的鉴赏或对某种新思想的接受,这 并不是在人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却影响着人们日后的行为表现,这也可以称 为学习2、 人类的学习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 学习内容上的不同:人类的学习借助语言与思维的参与,除了个体经验以外, 还可以掌握人类积累的全部经验;而动物的学习只局限于其自身的直接的经验2) 劳动的作用:人类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劳动中,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 进行的,而动物的行为是有机体对于一定刺激所作出的单一的反应3) 主动与被动:人类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而动物的行为是一被动 的适应。
3、学生的学习(狭义)定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 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徳的过程这种学习不仅仅是指对组织知识、技能、策略的学习,也包括态度、行为准则等的 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里的学习,还包插在日常生活的学习理解:一方面,是学习间接经验;另一方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的二、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大学新生的学习特点1、 学习愿槊强烈,但学习动机不足新生大都是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和自信步人大 学的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儿乎所有新生都有一种寻求自己位置的迫切需要,表 现在学习上就是想在新班级新同学中力争上游,首先在学习上超过他人所以,他们大 都有好好学习,不虚度大学时光的愿槊,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槊值但大学毕竞不同于高 中,考上大学,理想成真,某些学生出现“喘口气”的念头,加上大学学习上的竞争呈 现“隐性”特点,所以在具有强烈学习愿槊的同时,推动这一愿槊变成行动的学习动力 乂往往不足,“想法好行动少”是新生普遍存在的心态2、 学习的生理条件成熟,但心理条件不够新生大都在17・20岁之间,身心发展 已近成熟,加之都是中学时的学习尖子,所以无论智力因索还是非智力因索按理说都是 足以胜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
但由于处在大学的适应阶段,对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 和以自学为主的学习特点往往感到不知所措大多数同学沿袭高中已形成的学习方法和 学习习惯,过分依赖记忆而较少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层次的推理论证,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学习效果不佳3、 学习的自觉性较好,但情绪波动较大新生的自主意识已接近成人水平,加上 绝大多数学生都想有所建树.所以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那种认为新生年龄小,阅历 浅自觉性差的看法是片面的,应该说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另一方面, 由于他们正处在青年期,生活H趋复杂,除学习外,娱乐、人际关系、恋爱等问题在他 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加上青年期的情绪情感易反复,所以他们在学习上情绪波 动表现明显学习的口觉性常常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克服学习上的这种“冷热病”, 有赖于学习热情的培养和形成)大二学生的学习特点1、 学习目标与学习态度出现了差异从二年级起,大学生们在学习成绩上好坏差 异逐渐加大虽然学习FI标远大、态度正确的学生占主流但由于受自身各种因索的影 响,造成个别同学成绩停滞不前或每况愈下,极个别同学则岀现一学期儿门功课不及格 现象此时学生专业方向逐渐明确、经常考虑职业定向问题,对未来的设计也FI益增 多2、 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处于全盛时期。
二年级学生既无新生的不适应,乂面临毕 业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广泛,学习热情也最高他们不满足于课堂讲授的廿本知 识,渴槊通过各种途径拓宽和加深自己的知识为此他们大量阅读和钻研中外书籍学 习兴趣的广泛浓厚自然伴随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反之乂推动着他们更执著地获取知识 他们已逐渐形成了学习的中心兴趣,这一中心兴趣一般与所学专业或未来就业的专业方 向相符或一致他们认为广博的知识是成才的基础,专一的学问是成才的关键,于是便 建构了 “中心学习兴趣+边缘学习兴趣”的止确模式3、 独立学习能力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不断发展二、三年级大学生既具备学习 的心理条件乂有较成熟的学习上的心理准备,其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在听课、学习 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独立地极取有用的知识对哪些知识应该深人掌握、哪些知识只 需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能够主动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独立建构自己的知识休系同时 他们涉猎的知识领域大多是他们的兴趣、爱好、专业及未来职业相关的有用知识,他们 非常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及对自我发展的作用这表明他们的学以致用的意识在不断发 展,并能用以指导口己的学习三)大三学生的学习特点1、 学习目标、态度和学习兴趣定型化。
如果说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上岀现多层 次分化,那么在三年级他们在学习的诸种心理条件方面均已基本定型他们中许多人或 积极参加国家级考试,或准备考研,或拿到能证明自己具备某种技能的证帖但也有学 生面对市场经济中人才的双向选择感到就业的压力,奈于各种因索的影响,只好先拿到 文凭再说2、 学习上普遍存在失落感、缺憾感和紧迫感儿年的学习生活.许多同学觉得一晃 而过,自己的知识却长进不大在着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时发现口已知识 上存在很多漏洞和空白,普遍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休验现实社会中生产力的迅猛 发展必然撞击着原有人才模式的需求,知识更新、技术兼容等更高要求也促使部分同学 对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3、 对所学专业是否符合个性特点的认识明朗化如果说一、二年级学生考虑的 是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那么三年级的学生考虑更多的则是现在所学的知识技能将来 能否在各种工作中派上用场,即专业能否对口的问题随着大学生个性心理的成熟,对 自己是否应专业对口的认识则普遍的更加明确化小结:学习过程的口主性学习途径的广泛性学习内容和专业的选择性学习方法的创新性第二节大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一、记忆1、 概念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2、 记忆的过程识记一保持一回忆(再认)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3、 记忆的分类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举例:在某个电视节目中要叫人记忆下列东西:风筝、铅笔、汽车、电饭锅、蜡烛、果酱对这六样东西,你可以记得儿项呢?具实你可以六样都记得而且轻而易举只要靠 着你的想象力你要想象,你放着风筝,风筝在天上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风筝呢?是一个白色的 风筝忽然有一枝铅笔,被丢了上去,把风筝刺了个大洞,于是风筝被掉了下来而铅 笔也掉了下来,砸到了一台汽车,挡风玻璃也全彼了后来,汽车只好放到一个大电饭 锅里去,当汽车放入电饭锅时,汽车融化了,变软了后来,你拿着一个蜡烛,敲着电 饭锅,当当当的声音,非常的大声,而蜡烛,被涂上了果酱现在回想一下风筝怎么了?被铅笔刺了个大洞铅笔怎么了?砸到了汽车汽车怎么了?被放到电饭锅煮电饭锅怎么了?被蜡烛敲出了声音蜡烛怎么了?被涂上了果酱如果你再回想儿次,就把这六项记了起来了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2) 按记忆活动特点分类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在感觉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短时记忆:是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的保持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记忆容量极大,保持的时间长。
如下表:保持时间保持形式容量瞬时记忆 小于4秒 物理形象 大短时记忆 小于1分钟听觉编码 7±2长时记忆 大于1分钟语义、形象无限大(3) 其他分类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乂称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乂称受意 识控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内容)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的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用来表征外部世界的 物体和事件及其相互联系的知识的记忆这类记忆可以岀现于我们的意识中并可以用言 语表达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则是对如何做事情的知识,比如知 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们在利用的过程 中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这两类记忆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陈述性记忆在记忆过程 中可以通过言语传授而一次性获得,而程序性知识则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从图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到了相当时间儿乎 不再遗忘。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二、情感与学习(一)、情感与学习的关系列宁指岀:“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入对真理的追求这句 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虽直接起作用,但 其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有人将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索比作是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感 比作是汽车的燃料,此话不无道理孔子就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 乐 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这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高级乐学”就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右进入到“乐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