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10页鹰潭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命题人: 吴炉平 余江一中 审题人: 葛琛辉 鹰潭一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作为一个闪亮的坐标和一面醒目的旗帜,其文学成就与他的爱国主义、人民立场、斗争精神密不可分,也与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有着深刻关联五四文学革命宣告了与旧文学的决裂,但新文学在文体、语言、结构等各个层面面临着体系性重建的任务鲁迅的出现使中国新文学在开启之初就有了一个成熟的领路者小说领域,《呐喊》和《彷徨》打破了“欧化”语言与口语白话间的对立,《狂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以令人惊叹的成熟度,成为标志性的范本在散文、杂文等领域,鲁迅的作品或情真意切,或气势凛然,或泼辣犀利,创造了崭新的民族形式,贡献出了具有示范性价值的经典可以说,鲁迅正是那个走在20世纪文学与时代最前列、引领新文学方向的旗手和主将鲁迅的创新精神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结果,是继承转化、融合创造的结晶鲁迅曾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在新文学革故鼎新的历史大潮中,鲁迅以理性清醒的头脑、海纳百川的胸怀,既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又从外国文学中获得启迪,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鲁迅精通古典文学,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古典文学的滋养同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大部分源自于古典文学中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鲁迅十分注重从外国文学中获取经验,其翻译著作体量与创作体量不相上下他倡导“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的文学观,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别立新宗鲁迅还特别关注木刻、版画、戏剧、电影,对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这种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吸收从根本上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形塑了别具一格的文学风貌,使他的创作在新文学大幕开启之初即具有高度的成熟性,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路人和先行者创新和超越是文艺进步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一部文艺史,就是文艺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在中外文艺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每一座高峰都是大胆变革、创新创造的结果。
鲁迅毕生不断寻求突破,在诸多领域做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出于他本人的文学追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时运交移,质文代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艺的进步,文艺体制机制不断变化,文艺形态日益多样,文艺队伍组成结构、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高科技和互联网、新媒体迅猛发展,火热的社会实践为文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唯有创新,新流派、新思潮才会不断涌现,文学的原创力才会永不枯竭,中国文学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挺立于世界文艺发展前沿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新的征程上,广大文学工作者要敏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借鉴外来优秀文明成果,把创新、超越和不断提高创作质量作为生命线,坚持文学创作的精神高度、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篇章,讲好中国故事,回应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摘编自辛文岩《发扬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旗帜,其文学成就源于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B. 作为引领中国新文学方向的旗手,鲁迅在新文学体系性重建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C. 鲁迅认为,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可使文学得到创新性发展D. 鲁迅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种开阔视野和辩证吸收为其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谈鲁迅创新精神的表现和来源,再论创新对于文学的意义,最后明确具体做法B. 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突出鲁迅作品的示范性,说明他是中国新文学开启之初的一个成熟领路者C. 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在强调文艺创作过程中需要贯彻创新精神,增强文艺原创能力D. 文章主要论述了鲁迅文学创作中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旨在突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呐喊》《彷徨》等作品具有示范性价值,创造了崭新的民族形式,鲁迅成为引领新文学方向的旗手和主将B. 鲁迅创造性地形成自己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道路,主要是因为他在新文学大潮中充分汲取古典文学养分C. 随着时代发展和文艺进步,只有创新,文学的原创力才不会枯竭,中国文学才能永葆活力,挺立于世界文艺发展前沿。
D. 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因此作者呼吁文学工作者要多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团结的灯塔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更是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团结就是力量,共进才有未来本届冬奥会有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加,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的国际政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会的积极支持和热切期待摘自钟华论《同赴冰雪之约 共创美好未来——写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之际》)材料二: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抗疫效率也是各国普遍做法为全力精准做好冬奥会疫情防控,北京冬奥组委推出“冬奥通”应用程序冬奥通”应防疫要求,融合“北京健康宝”等必要防疫功能,可第一时间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注册人群提供疫情信息服务,构筑疫情防控“数字防线”摘自钟声《构筑冬奥会疫情防控“数字防线”》)材料三:体验中国新年,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主媒体中心,冬奥组委专门为国内外记者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拜年活动,写福字、画脸谱、剪窗花,引来不少外国记者围观体验在北京冬奥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餐厅为各国运动员们备上了饺子、春饼、烤鸭等中国传统美食,引爆每一个人的味蕾冬奥遇上中国年,欢天喜地过春节各国奥运健儿齐聚北京,和中国人民一道,度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然后,他们将代表各自的国家,奔赴赛场,为国家、为荣誉而拼搏让我们共同见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共同见证东方古国最深情的祝福——冰雪消融、文明交融、美美与共,一起向未来摘自月常理《冬奥遇上中国年,是一场怎样的邂逅》)材料四:2022年2月4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李克强、栗战书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出席开幕式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即将创造历史,成为世界上首座举办过冬奥会和夏奥会“双奥”开幕式的体育场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中说,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将使全球冬季运动参与度登上新台阶,让中国人民和全球各地的冬季运动爱好者从中受益。
摘自《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体现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会的支持和期待B. 科技助力冬奥防疫,“冬奥通”融合“北京健康宝”等必要防疫功能,构筑起冬奥会疫情防控“数字防线”C. 奥林匹克一直倡导“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精神,“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D. 北京冬奥会适逢虎年春节,组委会专门组织写福字、画脸谱等新春拜年活动,引来不少外国记者围观体验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冬奥会之后,国家体育场即将创造历史,成为世界上首座举办过冬、夏奥运会开幕式的体育场馆B. “冬奥通”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注册人群提供疫情信息服务,世界各国都在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抗疫效率C. 在冬奥赛场,处处张灯结彩,各国运动员与中国人民一道欢度新春佳节,然后代表各自国家参加比赛D.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肯定了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使全球冬季运动登上了新台阶6.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认为“冬奥如期举办彰显中国实力”,北京冬奥会从哪些方面彰显了中国实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古拉玛的那一抹红莫小谈大风乱石飞滚风力足有八级,像刀子一样锋利冬古拉玛山口海拔4295米,雪覆盖了山路风雪交加的清晨,一地素白你披着红色的排西麦特,骑一匹枣红马你与马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是天际边那一抹红50多年来,这一抹红丝毫未变,在天地间东方升起了太阳,照着你,照着风雪,照着冬古拉玛每逢雪天,常有人问你:“这满眼的白,你的马能认得路吗?”“识得,它经得起任何考验你骑在马背上微笑着,“蒙上它的双眼,一样识得马与你早已有了默契,你的赞美之词声音刚落,它便应一个欢快的响鼻,两股白雾从它粗大的鼻孔中突突地喷出来马在一座界碑前停下马懂你的心思每行至于此,无论你下不下口令,马就会停下来它将前蹄搭在界碑旁的石头上“哒哒”磕两下,“我们到了马好像在说我第一次见你时,你还小那一次,你随父亲而来,父亲说,这里是解放军吃着野菜根才得以解放的,每一位牧民都要感念这份恩情,要守好边疆,守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再见到你时,你已经出落成一位美丽的少女,成为千里边防线上的首批义务护边员你和爱人开始在冬古拉玛山口巡边,每到一处便在石头上用柯尔克孜文刻下“中国”二字。
之后,你再不曾离开过这座山口之后,你苦心学习汉字之后,你用汉字在石块上书写着“中国”如今,漫山遍野的“中国石”已成为这条边界线上最厚重的界碑林你翻身下马,70多岁的人了,身手依然矫健你踏着雪路走向界碑,嘎吱嘎吱,声音清脆,响彻山谷你的脚步声在山谷里一荡一荡的,传出好远好远,惊逃了三两只野鸦界碑前,你神情无比庄重,用一只五彩手帕极认真极细致地擦拭着界碑你张开双臂拥抱它残浮在界碑上的雪花慢慢被你融化,渐渐展露出两个火红的大字:中国字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今日,这里有些不同你胯下的枣红马最先发现了异常,它将前蹄刚搭在界碑旁,正想“哒哒”地告诉你“我们到了”,却随之一嘶长鸣:界碑像是被谁动过,移出了原位你不由得一怔,这是大事,无论移动界碑的力量来自于人,还是来自于风,都不行这是父亲教导你的父亲曾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中国,我们要用生命守护着你翻身上马,一抖缰绳,“驾”,转头直奔边防派出所60多公里的雪山路,悬崖深涧,怪石嶙峋,你和马都无所畏惧你甚至还唱起了自创的歌曲《冬古拉玛》:高高的雪山/无怨的脚步/冬古拉玛山口/流淌着长长的冰河/我骑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