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建设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docx
12页城镇化建设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 张秀娥(吉林大学 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城镇化既是解决国内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发展要以产业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促进这一过程完成的本质因素,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影响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所在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市民化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市民化F292;C936 :A :1002-3240(2013)12-0078-05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李克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就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如果产业发展对城镇化支撑不够,就会出现城镇“空心化”、“以房兴市”局面农民工市民化是决定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返乡创业农民工与市民化紧密关联,特别是新生代返乡创业农民工市民化,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其实现创业梦、安居梦、城市梦的最佳途径,是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一、城镇化的本质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城镇化是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的一个城市区域化(Urbanization)的概念,2000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使用“城镇化”一词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相互促进城镇化是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涵盖社会、经济和空间变化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城镇工业的集聚以及第三产业高度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城镇人口的集聚,这是城镇化过程的基本动力;其二,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特别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的集聚,促使城市面积扩张和规模扩大,这是城镇化的核心;其三,城镇在一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及其辐射能力的增强,彰显了城镇的功能,这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源泉;其四,以人口集中、产业高度集聚为特征的城镇地区范围不断扩大,地域景观发生变化,居民点、建筑物等体现城市面貌,这是城镇化最直观的表现。
城镇化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研究显示,城镇化每提高1%,将会带动13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居住、生活、上学和就业,进而使消费提高40%[1]人口城镇化可拉动经济增长3%-6%,新型城镇化是继人口数量红利之后的发展新红利[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设市城市658个,建制镇19881个[3]但是,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国城镇化率偏低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达80%以上其次,我国城镇化质量亟待提高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产业支撑不强,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城乡矛盾突出,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工大规模进城,他们虽然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没有完成身份的转变,没有实现生活方式城市化、待遇与市民均等化,处于“半城镇化”的尴尬境地还有,由于土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农民“被”住进集中建设的楼房,这些“被上楼”的农民的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当前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关键就是要让农民从农村走出去,在城市安下来为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必须深刻理解城镇化的本质。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土地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二、城镇化建设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其市民化的关系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意味着,靠工业化消化剩余的农业人口,靠信息化提高传统工业效率,靠现代化农业满足人们的品味,靠城镇化容纳参与工业化的农村人口,让农民工变成市民城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上,必须以产业为支撑,通过创业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同时,城镇化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如果产业发展对城镇化支撑不够,就会出现城镇“空心化”因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应该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标志,是让更多的农民非农化,到城镇居住和发展,其关键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4]城镇化建设能够培育创业者,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能加速城镇化建设,而且能够实现其自身的市民化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动我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契机。
农民工是伴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出现的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群体发生了代际分化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显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总数的61.6%,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新的特征:首先,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离开学校即进入城市务工,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掌握一门技能,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在感受城市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注重文化娱乐,对财富和成就具有更高的期望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数据显示,62.6%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创业的意愿;再次,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强烈的“城市梦”;最后,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得到社会尊重,渴望与城市居民一样获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从整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已经愈加向城市居民靠拢但是当前城市的就业压力、户籍的限制、教育的不公平、过高的房价等困扰着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但是,他们大多不愿再回到父辈们所在的农村,他们游离在农村与城市的边缘城镇化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远大抱负带来了机遇。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村的佼佼者,他们在城市务工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劳动技能,而且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更强,具有更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开拓精神在城市实现自我价值的梦想受阻,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利用其在城市务工积累的经验、资金和技术,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回到“家乡”创办新事业而这里的“乡”已经突破了狭义上的“农村老家”的概念,更多的是广义上的家乡中的,与都市、中心城市相对而言的小城镇,如县城、集镇等[5]从农民工的角度讲,这里是他们实现梦想的最佳地他们到城里打工,然后回到城镇居住和生活,既符合他们的进城愿望,也符合他们的收入水平[6]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就地创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创业梦”、安居梦、城市梦三大梦想的最佳途径,更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从城镇建设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小城市(县)、镇的微型、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提高城镇发展的内生力量,将城市先进的思想观念中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播到小城镇,进而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气,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市民化之间是互相依赖、相互依存的“耦合”(coupling)关系,共同作用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
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其市民化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新生代农民工返乡,通常是指回到家乡所在的小城(县)、镇,这种地域分布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与农村的交集,可以完成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第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建的中小企业可以起到延伸大中城市的产业链的作用,强化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城镇化建设的内生力量第三,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渠道,解决了那些“被上楼”的农民的就业问题,使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从而提高市民化程度第四,城镇化建设和商业环境的优化,为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其创业意愿及创业成功率城镇化建设、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市民化在耦合机[来自wWw.lw5u.coM]制的作用下,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其市民化,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一)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创业意愿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空间巨大,是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的重点,将成为农民工创业和生活的首选地,但是目前还存在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不利因素,需要进行制度改革。
一是户籍制度以户籍制度为主以及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制度,使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实现其市民化之梦虽然中央己明确提出要求,要放宽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让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中小城市还没有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要对大、中、小城市、县城实行不同的政策小城市的户籍完全可以放开,县(镇)的户籍则要敞开城门,让农民自由进城,中等城市的户籍应当积极放开,以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二是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较为稳定,应该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和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其养老保险缴纳办法可以视同于城镇职工,采取统账结合的模式,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时机成熟时再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三是教育制度政府要承担起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允许他们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校的潜力,将公办学校作为解决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社会办学力量,将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纳入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范畴,并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保障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四是住房制度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其市民化的实现,不但要保证进得来(自由流入城镇)、留得住(以创业保证稳定的收入),还要住得下(有一定的栖身之地),因而迫切需要住房制度改革。
相对于大城市而言,尽管小城市、小城镇的房价较低,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仍然负担过重政府应当针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特点,出台相应的政策,允许其以创建的企业或者其它财产作抵押,办理住房贷款,使其有所居以乐业,留住这些城镇化建设的新兴力量通过实施上述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服务,消除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及自身市民化的后顾之忧,提升创业意愿,保障由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变的速度和质量二)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创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创业精神、创新性、商机把握性、风险承担性、价值创造性和财富获得等要求创业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能力综合素质包括个性心理素质(兴趣、情感、需要、动机和意志)、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能力包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等相对于普通的创业者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综合素质偏低,创业能力偏弱政府各级机构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及提供咨询服务,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指导、管理咨询等服务一方面,增强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感知能力,以正确评价创业机会,并影响其创业的态度和行动倾向,提升其创业意愿,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