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与国际收支教学教案.ppt
50页国际金融理论雷欣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课程主要参考教材1、刘思跃、肖卫国: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姜波克编: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3、单忠东等:国际金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4、 托马斯普格尔,赵曙东、沈艳枝 :国际金融,南京大学出版社课程成绩1、平时成绩2、期末考试导 论一、什么是国际金融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 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支付、 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外汇的买卖、 股票债券的发行与流通、保险、信托和货币结算35二、国际金融的发展萌芽阶段:13、14世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70-80年代6三、国际金融学、货币经济学、开放宏观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的学科相同之处:与货币经济学 与开放宏观经济学不同之处:研究对象 主要考察变量7四、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宏观: 国际收支 国际储备 国际结算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货币体系微观: 国际信贷实务 国际结算实务 外汇交易实务 国际投资实务五、课程安排第一部分 国际收支第二部分 外汇与汇率第三部分 汇率与国际收支第四部分 国际金融市场第五部分 国际货币体系第一部分 国际际收支第一节 国民收入账户第二节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三节 国际收支分析第四节 国际收支理论第五节 国际收支调节9第一节节 国民收入账户账户定义:一定时期内投入的生产资源所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或由此形成的收入。
描述了一国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水平一、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账户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全部产品和服务都是由本国居民在本国领土内生产出来的,不存在国际贸易可以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对该国的经济进行分析10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账户开放经济是指那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的经济在开放经济中,商品、资本、劳动等都可以跨越国境自由流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1、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从总供给:Y=C+Sp+T+IM从总需求:Y=C+I+G+EX均衡时:(I-Sp)+ (G-T) + (EX-IM) =02、经常项目与储蓄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 (I-Sp)+ (G-T) + (EX-IM) =0 S=Sp+Sg Sg=T-G得到: S=I+CA而故有一国的私人储蓄可以用于三个方面: 国内投资、购买国外资产、为政府债务提供融资14第二节节 国际际收支和国际际收支平衡表一、定义国际收支: 狭义:贸易收支,一定时期内清偿已到期的债权债务所发生的外汇收支 广义: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总和 经济实体,居民,非居民,经济交易辨析:国际收支与国际债务 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15国际投资头寸(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反映在某一时间点某一经济体的居民对非居民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构成的统计报表。
国际投资头寸记录的是一个经济体的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国际借贷(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反映一国(地区)在某一时点上的对外债务债权余额,是国际经济交往中出现的借贷关系是一个存量概念国际收支中的交易国际收支与支付没有关系,而是同交易联系在一起的涉及的交易包括:交换: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转移: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了商品或服务,但没有收到对应的补偿移居:一个人把住所从一个经济体搬迁到另一个经济体其他经济体的居民单位划分居民与非居民是国际收支的基础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就构成了居民单位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经济利益中心机构单位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定义: 系统地记录一个国家(地区)某一特定时期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一种统计表特点:记载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复式记帐法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在BP表上得以平衡(实际不平衡)既非资产负债表,也非损益计算书BP表记录时间:每笔经济交易所有权变更的时间19 借方用-表示,贷方用+表示1.出口(贷),进口(借)2.本国常住者为外国人提供劳务或从外国取得投资及其它收入(贷);而外国人为本国常住者提供劳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借)。
3.本国常住者收到国外单方面转移(贷);本国常住者对外国单方面转移(借)4.本国常住者获得(指购买)外国资产(借),外国常住者获得本国资产(贷)5.外国人偿还债务(贷),本国居民偿还外债(借)6.官方储备减少(贷),官方储备增加(借) 内容1、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货物服务收入2、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资本账户金融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3、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21产生净误差和遗漏的原因:资料来源复杂资料不够全面资料本身不够翔实22案 例以A国为例1. A国企业出口价值为100万美元的设备,所得收入存入银行;2. A国居民到外国旅游花费1万美元,该居民用国际信用卡支付了这一款项,并在回国后用自己的外汇存款偿还;3. 外商以价值1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A国,兴办合资企业;4. A国政府动用外汇库存40万美元向B国提供无偿援助,另外提供相当于60万美元的粮食药品援助;5. A国居民用外汇存款40万美元购买外国某公司的股票;6. A国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取得5万美元的收入,并汇回国内银行7. A国公司在海外上市,获得100万美元的资金。
2324项目借方贷方差额货物1000100+60-840服务1-1收益-55经常转移100-100经常账户合计1101165-936直接投资-10001000证券投资4010060其他投资100+51+40-64储备资产10040-60资本账户合计2451181936总计134613460第三节节 国际际收支分析一、意义二、方法1.应逐项分析各个项目和内容,尤其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2.应分析各项局部差额及它们与总差额的关系;3.应连续分析一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国籍收支平衡表;4.应比较分析几个不同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25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26图1 BOP规模与GDP之比资料来源:http:/三、国际收支状况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1.对外汇汇率的影响2.对进出口的影响3.对外汇管制的影响4.对证券价格和市场利率的影响5.对国际投资的影响27第四节节 国际际收支调节调节 理论论一、概述(一)研究对象(二)发展过程1.萌芽阶段:18世纪中叶2.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3.成熟和完善阶段:28物价现现金流动动机制理论论背景:金本位观点:任何国家都不会发生黄金的持续流出,以致黄金储备流尽,而不能维持金本位的现象。
政策含义: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调节国际收支,因而无须采取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29国际收支赤字黄金外流货币供给下降价格下降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国际收支盈余货币供给上升黄金内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弹性分析法背景:金本位崩溃,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假设:1.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数量和总值产生的影响;2.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3.没有资本流动即劳务进出口等因素;4.贸易最初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内容: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有当商品的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贬值才会改善贸易收支31弹性分析法弹性的概念: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量的变化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32弹性分析法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33出口品单价汇率出口品外币单价出口数量出口的外币收入价格变动率出口数量变动率弹性¥/07711000010000-1780.8751100096252780.875120001050034出口品单价汇率出口品外币单价出口数量出口的外币收入价格变动率出口数量变动率弹性¥/07711000010000-1780.87511000962512.5%10%0. 82780.875120001050012.5%20%1. 6弹性分析法推导:出口需求弹性进口需求弹性 对R微分:35弹性分析法马歇尔-勒纳条件:3637内容 数量价格英镑值美元值英国出口1001100160英国进口404100160经常项目收支差额00案例二以英国为例,说明贬值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
贬值前,汇率为1=0.625,贬值后,汇率为1=0.8贬值前:以外币计算的出口商品价格降低,从每单位1.6美元下降到1.25美元;以本币计算的进口价格上升,从2.5英镑上升至3.2英镑贸易收支恶化38内容 数量价格英镑值美元值英国出口1041英国进口354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英国出口1121英国进口354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英国出口1281英国进口354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弹性分析法J曲线效应:39即使在马勒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在货币贬值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有所扩大J曲线效应产生的原因:(1)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 (2)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 认识时滞、决策时滞、生产时滞弹性理论的评价:40吸收分析法背景:墨西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储备突然下降内容:一国贸易收支逆差的原因是国内生产要素的总支出(总吸收)超过了社会总产量41吸收分析法吸收A表示国内总支出,B0:国内总产出超过了吸收,该国将出口,获得贸易顺差B0:吸收超过了国内总产出,该国将进口,获得贸易逆差 吸收政策;转换政策4243吸收分析法贬值对收入的影响: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再分配效应贬值对吸收的影响: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价格预期效益44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背景:滞涨,凯恩斯主义地位动摇理论假设:1.盯住汇率2.长期充分就业3.货币需求是收入的稳定函数4.货币供给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5.一国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钉在世界水平上,保持刚性45推导46货币分析法政策主张国内货币政策贸易和金融干预评价47货币分析法第五节节 国际际收支调节调节国际收支的均衡与不均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贸易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基本账户收支差额综合账户收支差额相互关系48第五节 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临时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预期性不平衡49第五节 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一)自动调节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二)自觉调节调整汇率进出口管制财政金融政策国际经济合作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