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讲 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述.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6967701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研究生角度来看,就是科学技术研究,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研究的实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那 么,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如何从事科学技术研究?首先,我们要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然后再掌握 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系列方法或技巧一、什么是科学技术研究(科技创新)?所谓科学技术研究,简称科研,又称科技创新,是指做前人或他人未做过的或未做完的理论、技术研究课题,或他人虽已做完的但 对世人保密的理论、技术研究课题f专利回避f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宏观机制科学技术研究的宏观机制,即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宏观机制,是从科学技术研究自身内部结构方面所揭示出其发生发展 有内在的规律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构成: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科学技术研究的劳动者科学实践科学技术研究的中介工具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1、科研的对象:科学认识和改造的客体科研对象是科研主体进行科学认识和改造活动的客体,是那些对主体对象性活动具有现实意义而被纳入其结构中并与主体发生 相互作用的客观事物包括:物质与精神天然(可观测而不能直接干预)人工(可直接干预和改造)对象等等类型1、科研的对象:科学认识和改造的客体(1)、性质 首先它具有客观性。

      此乃其最本质的属性,也是科学认识具有客观性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具有主体性特征因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而使科研对象既具有客观的属性,同时又被赋予了 主体性的品格此外,它还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即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动态开放的体系2)、认识论地位与作用 科研对象的认识论地位指其在科学认识系统中与主体、中介工具等其他要素相互关系中所处的位置这具体反映在:它既 是科学认识发生的前提,又是科学认识的结果,同时还是主体认识能力的表征其认识论作用表现为:对象的发现导致新的科学概念的产生; 对象的扩展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提出假说及其向理论转化与新旧理论的更替); 对象的发展促进新学科的出现,等等2、科研劳动者:科学认识和改造的主体无论是作为历史的、现实的,还是潜在的认识成果或知识系统,尽管科研劳动者与科研中 介工具、科研对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相互作用,但它支配和控制后二者因而科研劳 动者是科学技术研究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也是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 论首要的问题(1)、什么是科研劳动者? 科研劳动者或科学认识和改造的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以科学仪器和科学方 法为工具,以探索和运用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为基本任务的脑力劳动者。

      其基本特征为: 其一,它属于劳动者范畴并是其特定部分之一 其二,因科学劳动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而使其隶属于脑力劳动者范畴注意:脑 科研劳动者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又是一个现实的和发展变化的范畴因 而分类标准不同其类型表现也不相同根据其所研究物质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 等;依其研究手段和方法又可分为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者; 依据科研与生产联系的紧密度,则可以分为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工作者等类型 力劳动者要想成为科研劳动者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科学实践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 二是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分化2)、科研劳动者的类型 科研劳动者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又是一个现实的和发展变化的范畴因而分类标准不同其 类型表现也不相同根据其所研究物质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 等;依其研究手段和方法又可分为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者; 依据科研与生产联系的紧密度,则可以分为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工作者等类型3)、科研劳动者的结构 科研劳动者的结构,是指依据系统论观点进行考察的,构成科研劳动者系统的历史的与逻 辑的、个体的与组织的及其整体的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

      其具体包括:科研劳动者的历史与逻辑结构;共同体结构;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等1)、历史与逻辑结构:历史与逻辑二者是紧密相关完整统一的历史结构:表现为由个体(19 世纪以前如阿基米德,欧几里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集体 或组织(1871 卡文迪许,1825 李比希,1876 爱迪生等实验室)及社会(15000 多科技人员参与 1942“曼哈顿”计划,耗资 20亿美圆;1961“阿波罗登月”计划,200家公司 120所大学 400万人 参与,耗资 300多亿)三个不同阶段劳动者所构成的统一体逻辑结构:指由个体、集体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科学劳动者所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的表现形式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由前者所构成)、相互包含(前者隶属于后者,后 者包含着前者)关系该类(历史与逻辑)结构表明了认识主体自个体到社会的发展历程,既体现了主体的社会 化又体现了科学综合化程度的提高,二者互为因果4)、科研劳动者的认识论地位 作为科学认识主体的科学劳动者是认识过程中代表着主观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并起主导作 用;作为科学认识能力的活载体,科研劳动者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具体实现者1)、认识过程中的地位:这种地位主要表现为: 从科学认识的起点来看,它是科学问题生成的具体承担者; 在科学认识系统中它对科研对象和科研中介工具具有决定作用; 它是科学研究从经验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从科学事实的直观描述上升到对研究对象 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的实现者。

      3、科学实践:科研劳动者和科研对象的桥梁科学实践指主体能动地认识客体的各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 科学实践一般包括科学观察、测量、科学实验和实地科学考察等类型 科学实践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是科学认识产生的源泉;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评价认识成果先进性等的极重要手段;是联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4、科研中介工具:科研主体认识科研客体的手段包括:物质形态的科学仪器 观念形态的科研方法:科学方法和技术方法 思维符号形式的科学语言科研中介工具系统,在科学知识或认识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是获取科学事实、构建科学理论,以及陈述科学事实和表述科学理论的工具; 是“接引”或“引渡”主体完成认识任务和实现认识目的中介; 是使主体由此达彼、由表及里、由现象至本质、由主观至客观的推进器4、科研中介工具:科研主体认识科研客体的手段(1)、科学仪器 作为工具之“硬件”,它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信息联系、引致相互作用,以达到把握科研对象实物形态的 工具总和其实质在于:它是为实现科学认识目的而创立和使用的人工制造物;是人的各种器官的拓展和 延伸;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物化依据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延长感觉器官、肢体和思维器官的科学仪器等类型;根据实践形式有 观察与测量,记录、计算与分析仪器等;依照认识过程发展分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勘测仪器等; 根据应用学科不同有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观测分析仪器等;依据应用对象层次可分为观察 探测宇观、宏观和微观世界的科学仪器等。

      其作用表现在:它是提出和实现科研目的的现实条件;是提高主体接收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手段 (2)、科研方法 作为认识“软件”之一,广义的科研方法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而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认识活动的所有 方法的总称;狭义的科研方法即科学方法,是主体凭借理论知识的指导而使用的一种主观手段,是知识与 手段的统一按照普适程度不同,包括哲学方法(矛盾分析)、一般(观察,实验,逻辑,数学等方法)与特殊研究方法;依据研究环节和步骤,可分为问题与选题、观察与实验、逻辑与直觉、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系统化等 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为科研开向定路3)、科学语言 作为认识“软件”之二,科学语言是具有一定形(音)、义的符号系统,是用来表达、储存、传递和加工知识 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包括自然语言、学科符号语言和形式化语言等几种形式 其功能体现为:它是获取和描述科学事实、构建和表达科学理论,传递和交流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 也是连接古往今来、东西南北科学家的最重要纽带5、科研成果的类型:科学实事和科学理论 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是由科研主体在科学实践基础上利用科研中介工具能动作用于科研客体所 产生的两个不同层次的认识成果类型。

      前者处于经验层次,是形成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科学认识的最高成果,是以理论思维形式反映 客观对象的系统化知识5、科研成果的类型:科学实事和科学理论(2)、科学理论 所谓科学理论,就是科研主体对科学事实进行高度严密的理性思考及反复的逻辑论证,借助于一系列概念、 判断、推理、定律、定理或公理按照一定逻辑规则建构起来的系统化的、经实践检验过的理性认识,即人 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性质、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它是科学认识的高级成果,具有客观真理性、系 统性、可检验性和逻辑严密性等特征科学理论具有解释(对问题事实、前继理论及其重建等,从事物与现象、定律与定理,以及科学理论等 三各层面进行解释)和预见(依据理论本身内在逻辑性及其内容的完备性洞察客观事物的发展前景或进程 如相对论对“水星近日点摄动”、“引力场中光线弯曲”现象的预测)等基本功能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程序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出成果--技术开发--实践2、什么叫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式、方法、途径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即研究方法的学说 和理论体系科学技术方法论(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指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辩证法,是关于 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基础、原则、作用、程序、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的 学说和理论体系,即研究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学习和掌握科技方法论的重要意义1、 使科研工作者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有助于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2、 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 有助于克服科研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4、 有助于提高教和学的质量5、 有利于实行有效的科技管理七、学习和掌握科技方法论的注意事项1、 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保证方向正确和方法对头2、 注意学习和研究科技史、专家和学者的自传、研究事迹及他们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论述3、 要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握最新科技成果和动态,不断地创造和总结出新的科研方法第三讲 科学技术研究的起点案例展开 其成功的经验或原因有:着力把握实质性问题;善于选择突破口;巧妙设计实验方案,精心进行实验; 跟踪前沿成果和方法,构建新的理论成果评价: 既有研究方向又有阶段性目标,这是一个连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步骤 如下: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对传统理论进行证伪;提出假说; 检验假说和提出新的理论即:问题f实验f证伪f假说f新理论⑵、 什么是科学问题?是科学家对科学背景知识与新接触的未知领域碰撞的理性觉察,从而引起科学家好奇、怀疑、思考,产生 求解的欲望和冲动,推动他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我们把具有这种科学探索性的问题,称之为科学问题。

      • 并非任何问题都能成为科学问题只有那些与已知的科学背景知识相撞击的、具有科学探索性价 值的问题,才能成为科研的问题• 科学背景知识 ---就是指特定时代的科学家所接受的各种知识的总和,既包括当时的理论知识和 经验知识,也包括当时社会流行的思维方式• 好奇、怀疑、思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必备的三个精神素质• 问题的结构是指问题中所蕴涵着的问题的疑问项、指向项、求解的应答域项(respondentterrito。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