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汽回收操作规程-试行.doc
14页1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 蒸汽回收系统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试行) 文件编号:DG/MS-3-(炼钢技质)002-2009 生效日期:二〇〇九年四月一日 受控方式:以内网发放顺序控制2 提出单位:达钢炼钢厂 起 草:黎晓亮 陈建 段 洪 校 核: 王 林 审 核: 审定单位:技术质量部 审 定: 批 准: 3 目 录 一、主要技术参数……………………………………………4 二、工作原理…………………………………………………4 三、系统流程及相关情况……………………………………5 四、系统运行前准备……………………………………………8 五、系统运行操作……………………………………………10 六、停车………………………………………………………144 炼钢蒸汽回收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试行) 一、主要技术参数 蒸汽蓄热器型号:XR—120—2.5 总长:L=16180mm 直径:Dw(外径)=Ø3264mm Dn (内径)=Ø3200mm 额定工作压力:2.5Mpa 设计压力:2.75Mpa 液压试验压力:3.62Mpa 安全阀 起跳压力:一号蓄热器 介质:饱和蒸汽、 饱和水 2.0Mpa,二号、三号蓄 热器 2.5Mpa 蓄热器工作水位在蓄热器中心线以上即液面计底进水口以上 600mm<H<800mm 的范围内。
二、工作原理 蓄热器是利用饱和水储存热能的设备,内装合格软水当炼钢汽包 正常外送蒸汽时,汽包产生的微过热蒸汽充入蓄热器内软水中储存,称 为蓄热器的充热过程;蓄热器内的饱和水自蒸发出蒸汽并外送的过程称 为蓄热器的放热过程 炼钢汽包对一号、二号、三号蓄热器分别供给微 过热蒸汽,充 热和放热可同时进行 充热时的蒸汽压力称为蓄热器的充热压力;蓄热器输出蒸汽的压力 称为蓄热器的放热压力;蓄热器运行于炼钢汽包供汽压力与自身放热压 力之间,是一种变压式运行 当炼钢汽包供汽量大于用户,即集团公司蒸汽母管的用汽量时,多 于蒸汽以热能的形式储存于蓄热器的软水中,使蓄热器内水(汽)压力、5 温度上升;当炼钢汽包供汽量小于用户的用汽量时,蓄热器自蒸发出蒸 汽以补充汽包供汽之不足,使蓄热器内水(汽)压力、温度下降;蓄热器同 时具有储蓄热能和将微过热蒸汽变成饱和蒸汽的两种功能 蓄热器系统可工作于:炼钢汽包供蒸汽于用户的同时,又储存于蓄 热器的软水中,此时蓄热器也蒸发出蒸汽供应用户 三、系统流程及相关情况 1、炼钢 汽包供出的微过热蒸汽进入汽包送汽调节阀组,再进入蓄热 器蒸汽进口调节阀组和蓄热器蒸汽出口调节阀组,蒸汽可同时进入蓄热 器及集团公司蒸汽管网的母管。
2、40 吨转炉二号、三号蒸汽汽包出口管道及阀门管径均为 DN150,两汽包出口蒸汽管汇口管径 DN250,并经 DN250 管道及阀门进 出一号蓄热器 120 吨转炉一号蒸汽汽包出口管道及阀门管径均为 DN250,汇口管 径为 DN300,并以 DN300 管道及阀门进出二号、三号蓄 热器二号、三 号蓄热器目前为并联运行方式二号、三号两台蒸汽蓄热器的蒸汽进、 出口分别设有连通管;进、出水分别设有连通管;底部设有水连通管等相 关联设施 一号、二号、三号蓄热蒸汽出口管道汇口为 DN350 管道,并在汇口 管道后装有 DN350 截止 阀和止回阀,在止回 阀后 DN350 蒸汽管道与集 团公司蒸汽 DN350 母管 连接 3、蓄热 器正常投运时必须储存一定的软水,储水太低时必须补水 蓄热器的水位保持在蓄热器中心线以上即 600mm<H <800mm 的范围6 内,当水位 H≤600mm 高度时自动开启进水阀同时发出低水位报警信 号,并同时自动启动进水泵;当水位上升到 H=750mm 高度时自动关闭 进水阀,并同时自动关停进水泵 蓄热器正常投运储水太高时必须排水,否 则水位漫过蓄热器内上部 “汽、水分离器” , 蓄热器外送蒸汽中将大量带水,甚至会造成管网“水捶” 事故。
当水位 H≥800mm 高度自动开启排水阀同时发出高水位报警信 号;当水位下降到 H≤750mm 时自动关闭排水阀 4、蓄热 器蒸汽进口管道上装有止回阀,防止蓄热器内水(蒸汽)从进 口流出;蓄热器蒸汽出口管道上装有止回阀,防止蓄热器外送蒸汽管网 蒸汽(水)回灌蓄热器蓄热器进水管上装有止回阀,防止蓄热器内水(蒸 汽)从进水口流出;蓄热器出水管上装有止回阀,防止蓄热器回水管网上 水(蒸汽)回灌蓄热器(因蓄热器回水管为三台蓄热器并联使用)三台蓄 热器外送蒸汽汇口管道上装有止回阀,防止集团公司蒸汽母管蒸汽(水) 回灌蓄热器 5、蓄热 器底部设有 DN100 排水口(排污口),供蓄 热器内部清洗和 停车检修时排水用对二号、三号蓄热器 DN100 排水口又作连通口蓄 热器顶部设有放空管,供蓄热器开车时排气使用(在开车前灌水时打开, 投运时关闭) 6、需在液面计上作出蓄热器中线以上 H=600mm、H=800mm、H=750mm 三点标记,并定期与控制信号位置进 行比对调整 7、蒸汽管道上疏水阀组用于排除蒸汽管道内积水(疏水阀组由疏水7 器、过滤器及截止阀组成),向蒸汽管道输送蒸汽前应先将管道内积水排 除。
排大量积水时,打开疏水阀组的旁通阀,在疏水阀组出口基本出水 完毕,并有少量蒸汽溢出时,关闭疏水器旁通阀,打开疏水器前、后阀门, 进行正常疏水 8、一号蓄热器蒸汽进 口电动调节阀,使 阀前蒸汽压力保持在 1.05<P<1.45MPa ;当一号蓄热器的阀前蒸汽压力 P≥1.05MPa 自动开启 调节阀,P <1.0MPa 自动关 闭调节阀当调节阀 前蒸汽压力 P≥1.45MPa 时报警 9、一号蓄热器蒸汽出口电动调节阀, 调节三台蓄 热器出口交汇蒸汽 总管的压力,使压力保持在 0.80<P<0.90Mpa;当三台蓄热器出口交汇 蒸汽总管的压力:P≤0.9Mpa,并且压力 P 与一号蓄热器内压力 P΄ 1 在 P΄ 1 >P 时自动开启调节阀 (在 P΄ 1 <P 时不开启 调节阀);P≥1.0MPa 自动 关闭调节阀,当 压力 P≥1.0MPa 时报警 10、二号、三号蓄 热器蒸汽进口电动调节阀,使阀前蒸汽压力保持在 1.05<P<2.0MPa ;当二号、三号蓄 热器的阀前蒸汽压力 P≥1.05MPa 自动 开启调节阀,P<1.0MPa 自动关闭调节阀当 调节阀 前蒸汽压力 P≥2.0MPa 时报警。
11、二号、三号蓄 热器蒸汽出口电动调节阀,调节三台蓄热器出口交 汇蒸汽总管的压力,使压力保持在 0.80<P<0.90Mpa;当三台蓄热器出 口交汇蒸汽总管的压力:P≤0.9Mpa,并且压 力 P 与二号蓄热器内压力 P΄ 2 在 P΄ 2 >P 和三号蓄热器内压力 P΄ 3 在 P΄ 3 >P 时自动开启调节阀(在 二号、三号蓄热器任一台 P΄ 2 或 P΄ 3 <P 时不开启调节阀),二号、三号蓄8 热器并联使用时 P΄ 2 =P΄ 3 ;P≥1.0MPa 自动关闭调节阀 ,当压力 P≥1.0MPa 时报警 12、40 吨转炉新安装汽包外送蒸汽 DN150 截止阀前,蒸汽压力 P≥1.45MPa 时(随汽化冷却设备性能的恢复,可将蒸汽压力提高到 P≥1.80MPa),DN150 电动放散阀自动打开放散蒸汽目前对 40 吨转炉 以 P≥1.40Mpa 新装管网电动放散阀自动打开,汽包上 P≥1.55Mpa 汽包紧 急放散阀自动打开,汽包内 P≥1.62Mpa 汽包安全 阀自动打开;新装管网 电动放散阀由手动电控关闭放散阀 13、120 吨转炉新安装汽包外送蒸汽 DN250 截止阀前,蒸汽压力 P≥2.0MPa 时,DN250 电动放散阀自动打开放散蒸汽(目前对一号转炉 以 P≥1.95Mpa 新装管网电动放散阀自动打开,P≥2.0Mpa 汽包紧急放散 阀自动打开,P≥2.4Mpa 汽包安全阀自动打开),新装管网 电动放散阀由 手动电控关闭放散阀。
四、系统运行前准备 1、投运前应对炼钢蒸汽回收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本体及管路、阀 门、 仪器、仪表、控制系 统完好无损 2、投运前对相关管路和蓄热器系统按规范进行确认无异物障碍和泄 漏点 3、炼钢 蒸汽初次投运以及蓄热器检修或停车较长时间后,重新开车, 需对蓄热器内部进行清洗,以保证蓄热器送出蒸汽品质,同时对蓄热器 及整个炼钢蒸汽回收系统进行检查、 检漏,并检查疏水阀组能否正常工 作9 4、向炼钢 蒸汽回收系统及向集团公司蒸汽母管送汽,开车时必须 慢开蒸汽、可靠疏水、暖管送汽时一定要防止管道受热过快,管道快速 膨胀使管道、管支架等位移、变形或脱落;防止管道内积水产生“ 水捶”事 故 5、对 蓄 热器内部进行清洗,清洗采用灌水排水法:首先向蓄 热器加满 水,浸泡一小时后将水排净,注意清洗加水过程中一定要打开放空阀 6、全开进水、排水 阀组中电动阀前、后的截止 阀确定蓄热器投运 过程中是采用底排水还是中位排水方式,并全开确定相应排水方式排水 支管上的截止阀(底排水利于排污,但排水阀关闭失控时可能把蓄热器 中水排至较低水位;采用中位排水方式,也需一周进行一次数小时底排 水,以利于排污) 7、关闭 蓄热器底部排污阀,全开二号、三号蓄热器底部联通阀。
8、将蓄热器给水泵投入远程自动控制,使该泵处于随时能给蓄热器 供水的状态 9、打开一号蓄热器蒸汽出口管道疏水阀组,二号、三号蓄热器蒸汽 出口汇口管道疏水阀组和三台蓄热器蒸汽出口汇口管道疏水阀组旁通 阀,在疏水 阀组出口基本出水完毕,并有少量蒸汽溢出时,关闭疏水器 旁通阀,打开疏水器前、后阀门, 进行正常疏水 10、自控设备硬件、 软件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自控及手动操作、现 场操作要求见自控“ 操作指 导” 五、系统运行操作 1、确认 蓄热器内部已清洗干净后,全开进水阀组的旁通阀,启动给10 水泵(要求软水温度不得低于 15℃)一直到水进到水位计顶端(蓄热器 中心线以上 H=1700mm 高度)为止,关闭进水阀组的旁通阀,之后打开 DN100 排污阀排污及排除多余软水,使水位降至蓄热器中心线以上 H=750mm 高度关闭排污阀 2、炼钢 蒸汽回收系统投运操作: 2.1、打开需投运的蓄热器的蒸汽进、出电动调节阀前、后的截止阀 (进蒸汽手动投运时电动调节阀必须处于全开状态;自动投运时电动调 节阀必须处于关闭状态),此 时蓄热器蒸汽进、出电动调节阀的旁通阀必 须处于关闭,旁通阀严禁在蓄热器正常投运时使用,一般只在调节阀检 修时开小量临时使用,或用于系统吹扫、试压故障等时候使用。
2.2、回收蒸汽操作步骤 2.2.1、40 吨转炉蒸汽回收:在 40 吨转炉汽包蒸汽放散支管上新安 装的 DN150 蒸汽电动 放散阀、截止 阀处于全开,40 吨转炉二号或三号 转炉正处于吹炼时,慢慢打开汽包外送蒸汽截止阀,以小量、低压(蒸汽 送出压力 P <0.5MPa )蒸汽 进行管网暖管(具体见疏水器将管道内积水 基本排净,管道温度升至与蒸汽温度相当为准,炼钢一般暖管时间在 10 分钟以上),在疏水阀组出口基本出水完毕,并有少量蒸汽溢出时,关闭 疏水阀组旁通阀,打开疏水器前、后阀门, 进行正常疏水之后可继续慢 慢开启汽包外送蒸汽截止阀,直到全开若汽包蒸汽外送截止阀全开, 管网送蒸汽情况正常(蓄热器进汽调节阀前压力 P≥1.05MPa 自动开启调 节阀),可试 投关闭新安装 DN150 蒸汽电动放散阀,进行炼钢该转炉蒸 汽的正常回收(若采用自动投运, 蓄热器进汽调节阀前压力 P<1.05MPa11 调节阀不能打开,可慢慢关小电动放散阀前截止阀,直到蓄热器进汽调 节阀前压力 P≥1.05MPa 自动开启调节阀为止,蓄热器送汽正常后,再关 闭电动放散阀,重新全开电动放散阀前截止阀)若二号或三号转炉汽包 其中一台正常送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