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丽江古乐的特点及其形式.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6432671
  • 上传时间:2017-1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7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浅谈丽江古乐的特点及其形式【摘要】 丽江古乐包含丽江洞经音乐和丽江东巴音乐丽江洞经音乐是流传于丽江境内的洞经音乐在国际社会被称为“东方音乐活化石” ;东巴音乐“寄生”于丽江纳西族特有的“东巴教” 目前对纳西族音乐文化介绍与研究的资料比较缺乏,本文从丽江古乐两种基本形态的产生与敷衍及从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运用和它们在丽江存在的形式,结合丽江纳西文化而所含有的特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意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保护它关键词】 丽江 纳西族 洞经音乐 东巴音乐一、历史与发展洞经音乐渊源于内地“道乐” ,它以唱奏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基本内容丽江洞经音乐产生的说法有很多种,多数学者认为产生于公元 1530 年之说较为可信其音乐主要来自宫廷,同时融合了江南丝竹音乐是自元明以来从中原逐渐引入并植根于丽江的道教“经腔”音乐丽江洞经音乐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原先虔诚、肃穆和恭维的谈演仪式日趋平淡,代之的是人们对音乐更为直接的认知和追求晚清以后, “西学东进” ,人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为达到获取功名利禄而进行洞经谈演的活动日渐失去其应用的价值。

      鸦片战争后,丽江进入社会动荡时期,在此时期出现了一批“改流”后的文化艺人,他们不仅是纳西族学习汉文化的倡导者和佳佳者,同时也是纳西古乐的传承者和洞经乐会的核心会员在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后,今天丽江洞经音乐迎来了它普及与敷衍的极盛时期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有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唱诵的经文大多是东巴经典并伴有器乐,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巴经典中的诗体韵文,不仅是东巴祭司凭借神坛吟诵的经文,也是东巴祭司和民间歌手在歌场吟唱的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由于没有能够确切证明东巴音乐产生的资料,所以东巴音乐产生的确切年代,我们无法得知学术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只有通过现存东巴经典、绘画、文字及纳西族相关历史资料来进行推断学术界普遍认为,纳西族的东巴教产生于唐末宋初 1进入“木氏治理” 2后,随着开放政策和大理国“茶马古道”的重新开通,纳西族的许多传统文化艺术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并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渗透、融会社会生活也进入一个相对发达的历史时期另一方面,纳西族的东巴教也得到自唐宋以来最为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东巴音乐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其中祭天民俗及祭天古歌方面更为突出2二、形式类别与特点1. 洞经音乐洞经音乐从表演形式、内部结构等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大调和小调 3:大调指在唱诵经文时伴奏的乐曲,小调指无经文唱诵的乐曲。

      从结构看:前有引子段,引子又包含序段,后接乐曲主部,有尾声,最后是终止段称大调乐曲;无引子,间奏或尾声的称小调乐曲大多乐曲都有七个音,既: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在旋律中虽有小二度进行,但应用较少调式多为羽调式音乐节奏较为稳定,节拍基本上是一板一眼(2/4)或一板三眼(4/4)的偶数结构丽江洞经音乐的速度多为行板可谓大调如歌,小调似吟,常能给听者一种安详,飘逸的感受旋律以级进为主,很少有大跳丽江洞经音乐是宫廷遗曲,纳西人民在继承中发展它,并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同时也吸收了江南丝竹音乐的特点,逐渐发展并形成有自己个性与风格的音乐如作品《水龙吟》乐曲听起来如述如吟,声调柔和,令人陶醉音阶形式仍然保留有宫廷音阶的特点;雅乐用于祭祀与谈经活动中有关仪式相符合;演奏格调与表达情绪与宫廷乐队相似;曲中虽有江南丝竹音乐旋律的影子,却有很浓的纳西族民歌及民间音乐的特点:颤音的使用颇为频繁独特——这受到纳西族古老的“古凄调”的影响,体现了纳西人的情感气质和审美感受例《鲁般鲁饶》速度缓慢,旋律悠远,以抒情语调表达纳西族人民对悲剧主人公的同情、理解和对生活的追求独特的运弓方法——在洞经乐队中拉弦乐器一律采用一音一弓的分弓方法,构成一种很奇特的效果。

      特色乐器“苏古笃”在乐队中的使用、丝竹不同的乐器组合,都综合了“纳西化了的汉传音乐”的审美心理与文化诠释打击乐器的频繁使用——使丽江的洞经音乐充满虔诚、肃穆、飘渺等神秘色彩2. 东巴音乐东巴唱腔音乐有五十种左右,吟唱以纳西民族曲调为基础,在器乐上主要是用板铃、板鼓、锣、钹等,节奏单一,谱曲简单东巴教还有器乐音乐,在东巴教祭祀活动中,唱祭词和演奏器乐相结合,可以演奏出节奏鲜明、音调宏亮的和声乐章东巴曲目都以东巴文记录于东巴经典中,据统计大约有 1600 个左右曲目记述了纳西族先民对自然、鬼神、祖先等的崇拜包含了开天辟地、降服妖魔、争战厮杀、爱情、生产劳动、风俗习尚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已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创世纪》 、 《东巴经典选译》等三四部东巴说唱曲目3. 东巴音乐与洞经音乐的关系东巴音乐是丽江本土的原始音乐,而洞经音乐是在历史发展中“侵入”的外来音乐;它们在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社会功用等方面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如:洞经音乐主要运用于谈经活动或丧葬仪式,而东巴音乐主要用于祭祀仪式中3它们之间又有相互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在洞经音乐的大多数曲目中都有古老的纳西古凄调。

      作品《小白梅》 、 《拉伯穷家女》等俩者都为了丽江的文化艺术事业作着贡献三、功能与运用丽江古乐在纳西人民的生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是构建纳西族文化、性格、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祭天是纳西族民俗节日和东巴祭祀仪式中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祭天仪式具有永久的历史,它不仅凝聚着纳西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本民族内部相互认可的最直接的标志为此,纳西族有“纳西母布迪” (直译:祭天是纳西人的大事)“纳西母布若” (直译:纳西是祭天的儿子)的说法东巴音乐在纳西族东巴教道场仪式、法事仪式中,如在大祭风、祭天、祭神等活动中都有运用东巴音乐不仅具有丰富其仪式内容和形式的功能,同时还兼有渲染宗教气氛,营造某种神秘氛围的重要功用在东巴教仪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哦热热”是广泛流传于丽江纳西族民间并被吸收于东巴经中的丧葬歌舞根据民间俗定,这种歌舞只能在长辈过世时的丧葬中才能唱跳非自然死亡者的丧葬中是不允许跳的 “哦热热”的唱跳一般在丧葬仪式的第二天晚上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领唱,领唱除了要唱诵固定内容外,还要唱诵死者生平的事迹,功德和对死者的哀思追忆等内容的诵词男的要唱“哦热” ,是原始崇拜观念的遗存。

      女的要发“羊咩” ,是图腾崇拜概念的遗存宫观会”和“家庭会”是洞经音乐谈演的两种重要形式宫观会是指在宫里或在庙宇里举行的谈演活动,包括“四季会” “三元会” “朝斗会”等旨在为民众消灾解难,求雨祈晴,驱疫除秽有时是为了新庙宇落成,或追悼官方烈士等而举行的家庭会指在居民家中举行的谈演活动,包括丧葬超度,做寿祈福,祝婚求子,新居落成等仪式上举行的谈演活动另外,丽江洞经音乐在丧葬超度仪式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成书的《丽江县志》记载:“疾革必迁正寝,含饭沐浴,不离男妇手小殓后,每逢七或请缁流,道士诵经典,亲属各具酒食相奠馈……” 4迄今为止丽江的丧葬活动中仍有用洞经音乐超度亡魂的活动,并且还占着重要的地位四、传承丽江洞经音乐的传承方式为:于实际中边学边干、以口传心授为主、有少数以谱传承;而东巴音乐流传于“东巴”口头,或零星保存于东巴经和东巴画中全国政协委员、画家龙瑞说过:“没有民族习俗和相关节目,保护民族文化便会落空,顶多是‘无土栽培’ ”原始音乐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它包容了人们复杂的情感,更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投射到里面的影像4洞经音乐紧随着汉文化的传播而浸入到丽江纳西族地区。

      因此,对于丽江洞经音乐的研究无形中也成了纳西族整体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对洞经音乐的研究结果又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印证汉文化在纳西族地区的传播、普及与提高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所以,传承和保护好“丽江古乐”对发展或研究丽江风俗民情,民间文化,有很大的意义东巴音乐能否永远传承?这是受国家、政府对它保护的政策是否到位,世人对它是否足够关注,它在这个民族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从目前来说,国家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政策越来越多,随着丽江旅游业的逐渐发展,世人对东巴音乐也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而且东巴音乐在丽江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所以,失传的可能很小但是不能说它不会失传五、学术价值约 30 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 50 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在承袭并综合了古氏羌文化、大理文化、汉传文化、东巴文化等后形成的纳西文化中最重要的历史产物之一就是洞经音乐相反,洞经音乐传人丽江后,不断地融会于纳西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定氛围中因此,洞经音乐的存留成为纳、汉民族文化及其他区域文化积淀、并相互综合融会的最好证明。

      纳西族音乐文化遗产十分丰厚,体裁多样,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特别是东巴文化,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活的,用少数民族古代文字书写的原始舞谱我们对丽江古乐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客观的认识丽江地区的发展情况,了解丽江纳西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民族特征等国家在大力倡导保护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把“丽江古乐”大致的作个介绍只愿纳西族的洞经音乐、东巴音乐,以及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让更多的人理解与支持,并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它们永远传承参考文献】“云南省宋词乐调调查组,洞经音乐调查记”民族音乐,1983;2;78-96伍国栋.“纳西古乐”名实谈——答《人民音乐》记者问.人民音乐.1999;1;27-29崇先.丽江洞经音乐初探.民族艺术研究,1989;1;32-39、31桑德诺瓦.东巴仪式音乐的若干调查研究.中国音乐学,1995;4;29-43和云峰《纳西族音乐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6注释: 1 :详见《东巴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62 :(公元 1253 年——1723 年)见和云峰《纳西族音乐史》3 :这里的“大小调”既不是指西洋音乐体系中的大小调也不是指中国民歌中的小调体裁,而是指纳西族老艺人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54 :光绪《丽江县志》 ,丽江县图书馆藏书Shallowly discusses the Lijiang ancient music【Abstract】 The Lijiang ancient music contains Lijiang Dongjing music and Lijiang dongba music. Dongjing music in Lijiang spreads is called “lijiang dongjing music”. Is call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Eastern music Live fossil”; Dongba music with the Lijiang na “Dongba religion” for parent substance.At present the music culture introduction and the research Quite deficient is deficient to“na”, This article from Lijiang ancient music Two kind of basic shapes productions with are perfunctory, from ancient until present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aily life use of the function and They 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