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野望》.docx
4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野望》 野望东皋薄暮(东皋薄暮望) :王绩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首联叙事兼抒情,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谈笑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 - - - - - - - - -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解释】 [1]东皋:皋,水边地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x)倚(yǐ)(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