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薛湖煤矿基本资料.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99830310
  • 上传时间:2023-10-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97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前言本次毕业设计是据在河南省神火集团薛湖煤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 收集的矿井生产图纸和资料,对矿井进行的一个采区的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作为对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知识技能考查,它主要是考查学生 这四年来对基础知识及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 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综合起来应用这 样达到了对理论知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 过程中的经验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认 真贯彻《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安全规程》、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其它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积极 采用切实可行高产高效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力争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 水平本设计以《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为依据,严格按照《安全规 程》的要求,采用工程技术语言,对矿井的开拓、准备、运输、提升、 排水、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进行了设计由于时间关系和设计者水平 有限,设计中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审阅老师给予批评指正!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基本概括 3第二章井田地质特征 51地层 52构造 83煤层 134煤质 165水文地质 17第三章采区储量计算 21第一节采区边界 21第二节采区储量 21第三节采区生产能力 23第四节采区服务年限 24第四章采区方案设计 24第一节区段及工作面划 24.第二节开拓准备方式 25第五章采煤工艺 29第一节采煤方法 29第二节生产工艺 30第三节放炮管理 32第六章采区风量的计算 561采区风量计算原则 562风量计算 563车场设计 61第七章生产系统 69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761总则 762回采安全技术措施 773五大灾害预防 98第九章采区技术经济指标 102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井田概括:地理位置与交通:薛湖矿井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北部,属永城市管辖。

      地理坐标 为东径 116° 17' 30〃 〜116° 28' 30〃,北纬 34° 05' 30〃 〜 34° 10' 00〃井田中心南距永城市23 km,西至商丘市75km,东至江苏徐州 市80km,至安徽淮北市40km,分别与京九、陇海、津浦三条铁路干线有公路相连,北至陇海铁路砀山站38km,永城矿区自用铁路与京九、陇海铁路相连连、霍高速公路从本区北缘通过,砀山〜 永城公路从井田东部通过,井田内乡间公路纵横成网,交通便利附:交通位置以及薛湖井田在永夏煤田中的位置图1-1-1aina永诚市交通位置示意图 图1-1-1地形外貌与水系:1、 地形地势本区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北部,地势平坦开阔,总体为西北高, 南东低最高海拔标高+40.2m,最低+32.3m,一般+36〜+38m2、 地表水系本区属淮河水系,地表水体不发育,主要河流为王引河,流 经勘探区东北部边界附近,最大流量为46.6m3/s,最高水位标高 为+39.70m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水位上涨,流量增大,旱 季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无水气象:本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77.4mm,年 最大降水量1518.6mm,年最小降水量为556.2mm,降水多集中于7、 8、9三个月。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11.12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每年七、八月最热,一、二月最冷,最高气温为+ 41.5°C,最低 气温为-23.4C,年平均气温+14.4C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北、 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20m/s冰冻期为每年 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最大冻土深度为0.21m地震:永城市属郯城〜庐江地震带影响范围,地震烈度小于6据有 关记载,公元925年以来,永城市东部安徽省境内肖县、宿县一 带曾发生38次强烈地震1668年山东郯城曾发生8.3级地震,永 城市受到地震影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位于地震烈度丑度区矿区经济概括:永夏矿区地处黄淮平原北部矿区工业以煤炭、电力、冶金、 建筑材料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 主要有花生、棉花、芝麻等矿井建设所需钢材、木材从外地采购,经铁路和公路直接运 至工业场地,砖、瓦、沙、石及水泥均可就地供应本区地处黄淮冲积平原的北部,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在矿 区范围内分布有薛湖乡、聂四楼、候寺村、洪寨村、洪路口、洪 后楼等40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征地和拆迁工作对矿井生产会有 一定的影响。

      神火集团公司已建成的矿区中心居住区及机修、器材供应等 辅助设施,可为矿井建设和生产提供生活服务及生产服务第二章井田地质特征一、地层永夏煤田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新生界松散沉积 物覆盖全区,为一掩盖型煤田依据钻孔揭露,本井田发育地层 自下而上分别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0加)、中、上石炭统本溪组 (C)、太原组(C )、下二迭统山西组(P )与下石盒子组(P )、上 b 3t 1sh 1x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七成)及新近系(N)、第四系(Q)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02m )主要为浅灰、灰色隐晶质〜细晶质中厚〜厚层状石灰岩,上 部含黄铁矿,岩溶裂隙较发育,本区仅有少数钻孔揭露,揭露最大厚度38.86m2、 石炭系(C)(1)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上部由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偶夹二层薄层 泥灰岩;下部为灰〜灰白色铝土质泥岩或铝土岩,含菱铁质鲕粒, 具滑感;底部有紫花色铝土泥岩,含较多的铁质鲕粒和结核本 组地层厚16〜23m,平均厚19m,与下伏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 触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J由薄〜中厚层状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含薄 煤3〜4层,据区内钻孔揭露,未见到可采煤厚点。

      全组共含石灰 岩9〜11层,单层一般厚3〜5m,厚者可达14m本组地层厚135〜 142m,平均139m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3、 二叠系(P)(1)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即二煤段自二1 1煤底板砂岩 至下石盒子组底鲕状铝土质泥岩(K4 )底,由泥岩、砂质泥岩、粉 砂岩、砂岩组成含煤3〜4层,分布于中下部,其中二2煤是本 区主要可采煤层本组地层厚68〜109m,平均92m,与下伏太原 组呈整合接触2)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x)1自K4鲕状铝土质泥岩底至K7中粒砂岩底,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泥岩、铝土泥岩、砂岩、粉砂岩与煤层组成本组地 层平均厚404m,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据煤、岩层组合特征 可分为三、四、五三个煤段3)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s)2自K7中粒砂岩底至“平顶山砂岩”底,主要由灰绿色、灰色、 紫花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煤线组成,地层厚约350m,与下 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据煤、岩层组合特征分为六、七两个 煤段4)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本区石千峰组地层揭露极少,地层厚度不详区内仅发育石 千峰组第一段地层,以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为 主,夹有灰绿色细砂岩及粉砂岩。

      该段地层厚107〜121m,平均 114m,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4、新生界(Kz)(1)新近系(N)新近系下部(N1):属河湖相沉积,厚度180〜250m,与下伏 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可分为上下二段下段(N1 1):以土 黄、棕黄、灰绿色粘土、亚粘土为主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灰白色, 俗称“钙质层”的亚粘土,含1〜4层粉砂、细砂,厚度变化幅度 为0〜30m,呈透镜体状该段地层厚35〜127m,平均90m,埋藏 深度280〜300m上段(N2 1):由浅黄、棕黄色中〜细砂、亚砂 土和灰黄、灰绿色亚粘土、粘土组成,含钙质和铝土质砂层松 散,单层厚度大,粒度粗,泥质含量少,砂层5〜10层,厚度60〜100m该段地层厚110〜160m,平均135m埋藏深度165〜300m2)第四系(Q)更新统(Qi—3):属冲洪积相沉积,厚度46〜78m,平均厚65m, 与下伏新近系地层呈整合接触以土黄、黄褐、浅黄色亚粘土为 主,夹亚砂土及粉砂、细砂透镜体含砂层3〜7层,厚度12〜35m, 亚粘土中姜结石富集埋藏深度35〜100m二、构造1、构造特征本区位于区域构造永城复背斜北部仰起端、次一级构造聂奶 庙背斜的北翼,总体构造形态呈一走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由于 受东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和影响,而使其构造形态局 部复杂化。

      本区地层产状在西部为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向西倾 斜;中部走向北西至87勘探线转为近东西向,向北倾斜,倾角在 浅部为25°左右,深部一般为5〜10°,沿走向及倾向均有小型 起伏;62勘探线以东,受北北东向滦湖断层带影响,地层走向基 本上为北50°东,并发育北北东向的背、向斜构造,其北端走向 转为东西,向北倾斜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北北东向、北东向和近东西 向三组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东部以北北东向断层为主;中 部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层;西部以近东西向为主全井田共 发育断层65条,其中落差大于100m的9条;落差100〜50m的5 条;落差50〜20m的10条;落差小于20m的41条大断层主要 分布于井田东、西边缘的两侧,呈相互平行状展布,形成阶梯状 或地垒、地堑状组合的特点,构成本区边界本区发育的主要褶曲有5个,即北西向的聂奶庙背斜、薛湖 向斜,近南北向的侯寺向斜和北北东向的张营背斜、徐营背斜本区局部发育岩浆岩,主要分布在井田东部66勘探线以东及 西部87勘探线以西,岩浆岩侵入范围各煤层中不同,二2煤岩浆 岩侵入范围较大,其上的I、三 侵入范围较小,可采煤层被吞 3蚀或部分吞蚀,残留部分也往往大部变质成不可采的天然焦。

      2、主要构造形迹描述(1)褶曲① 聂奶庙背斜聂奶庙背斜轴位于井田南缘,区内延展长度8km背斜北翼地 层倾角21°〜27°,南翼15°〜23°本井田主体部分位于该背 斜的北翼② 张营背斜张营背斜位于井田东缘外,延展长度2.7km,轴向为北东45° 背斜西翼地层倾角20°左右,由于滦湖断层组的切割破坏而不完 整,东翼被刘松园断层切割③ 徐营背斜徐营背斜位于井田东南部、滦湖断层组西侧延展长度1.6km, 背斜轴向为北东30°,呈8°倾角向北东倾伏,与滦湖断层基本 平行,为一短轴宽缓褶曲该背斜轴部及两翼均由二叠系下统下 石盒子组地层构成,两翼地层倾角平缓,约20°左右由钻孔控制,较可靠④ 薛湖向斜薛湖向斜位于井田东部首采区内向斜轴走向为北西65 °, 延展长度2km,该向斜南西翼倾角较陡,约32 °;北东翼平缓, 约10左右,为一不对称向斜⑤ 侯寺向斜侯寺向斜位于井田中部,走向近南北,延展长度1.7km,为一 短轴宽缓向斜控制可靠2)断层区内发育的主要断层有:北北东向的滦湖一号断层(fii3)、滦 湖二号断层(F112)、滦湖三号断层(F111)、滦湖四号断层(FQ, 北东向的张庄断层(F115)、聂庄断层(F116),北西西向的八里庄断 层(F)、陈楼断层(F),近东西向的郭庄断层(F)、孟庙断117 116 123层(F⑵)、万庙一号断层(F129)、万庙二号断层(F132)、万庙三号 断层(F133)、万庙四号断层(f134),均为高角度正断层。

      各主要断 层见断层情况一览表,表1-2-1主要断层情况一览表 表1-2-1断层名称编号位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