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中美科技奖励制度对比研究与启示[①]毕业ppt论文.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135****微信
  • 文档编号:279468341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2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美科技奖励制度比照研究与启示[①]_毕业论文ppt论文导读::科技奖励制度是一个完善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正反应机制中美科技奖励的制度差异论文关键词:科技奖励制度,比照研究,中美 人才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增长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仅是将其投入生产线那么简单,需要激发他们的能量科技奖励制度是一个完善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正反应机制,最早对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指出:奖励制度其模式的核心就是将它当作某种功能强化所导致的产物,是某种功能强化制度这种强化大致可以从精神和物质层面去理解,从精神层面来考虑科技奖励制度,没有什么比达尔文所阐述得更加贴切了:“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因为想得到我的自然科学家同行的尊重而大大加强〞从美国科技奖励的实效来看,达尔文这种提法是及其符合科技事业开展的规律的,美国的科技大奖中,其中总统科学奖和总统技术奖没有任何奖金,但由于其本身的巨大精神鼓舞而倍受科学研究者所追逐从物质层面去理解科技奖励制度的价值那么更为容易:大局部科技工作是科技工作中谋生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很多专门科研机构工作人员更是如此,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获得成认,为后续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及其他物质生活方面会有重大改善毕业论文ppt,是推动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建设的动源。

      1中美科技奖励的制度差异1.1 科技奖励的体制差异美国的科技奖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部门或总统名义设置的科技奖励,如美国设有国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奖作为政府的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学奖是美国最高的科学荣誉,由总统授予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国家科学技术奖也是由总统授予促进就业、提高美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另一种是各行业、企业和个人设立的各种独立的奖励如美国的科技咨询机构〔美国科学院〕、专业协会、各种社会基金、科研研究所、大学学院等设立这是美国奖励制度的主体,所设立的奖项也根本覆盖了科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奖项,获奖成果也代表了本学科和本领域的最高荣誉,其中比拟著名的有美国科学院奖[②]、美国工程院奖、美国物理学会奖和美国化学学会奖他们之间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呈现分层分布,各种奖励独立设置,不相互干扰,一种奖励的成认不会影响到其他奖励的参与,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鼓励性中国的科技奖励是由各级政府颁发的奖励作为奖励制度的主体,在绝大情况下,颁奖机构的行政级别决定了该奖在奖励体系中得地位,如国家奖的效力大于省部奖,省部级奖励效力大于地方奖,地方奖效力大于基层奖奖励的垂直型分布现象及其明显。

      中国社会设奖种类也较为丰富,但是得奖无论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效力还是奖励本身的权威性都不被社会接受,特别是各种逐利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名义设立的奖项几乎没有任何鼓励意义,它们的存在只是为这些团体和个人取得各种评审费用和其他各种名目费用的手段1.2科技奖励的效力差异在美国,由于各行业、基金会、企业和大量慈善家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奖励,根据刘泽芬等编的?国外科技奖励制度?的介绍,美国除联邦政府设立的国家科技奖励之外,其余的奖励都是由政府奖和民间奖构成,设奖最多的是全国性学会和协会,这些奖励和政府颁发的奖励一样具备权威,能被科技界成认和认可,和少数的政府奖一起组成了极富有鼓励功能的奖励体系中国的国家层面的科技奖励对科研人员来说,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成认和认同免费论文获得国家级别的大奖是科学家或者身份和权威认同的方式但是,除政府之外的科技奖励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其效力,这种状况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比政府奖励相差甚远在1999年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前毕业论文ppt,国家奖励曾经多达800余项,省部级奖励高达1.2-1.4万项之巨[1]与此相对应的民间奖励只有100多项,在奖励力度和覆盖范围上远远不如政府奖励。

      1.3 在奖励的对象方面在美国,政府颁发的有影响的大奖如美国国家科学奖、国家技术奖等奖项的奖励对象都是个人,奖励的依据是获奖者在所在领域所取得的奉献和影响为衡量标准,由独立的评审委员会组成的评审团评审得出除政府之外,各民间团体如美国科学院、美国化学学会等颁发的各种奖励,奖励的对象都是依据奖励个人在所在领域所做出的奉献和影响在中国,科技奖励的授予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科技成果国家五大科技奖励中除了数量极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不超过2人〕和国家科技合作将〔每年不超过5人〕是针对人物之外,设奖数目较多〔包括各种级别高或者低〕的奖项都是针对工程受国家层面奖励规那么的影响,各部委、省〔直辖市〕、基层单位所设立的科技奖励根本上都是成果奖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成果奖励的比例占奖励总数的90%以上[2]1.4科技奖励资源分配方面一般来说,科技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的性质区分为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是一个源本关系,根底研究是源泉,没有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就无法谈起从科技开展史来看,根底研究的重大发现,往往能够大大的推进科技开展与进步正因为如此,美国对根底理论研究的奖励非常丰厚,据相关统计,美国1991年到2000年间,共有102位科学家活动国家科学奖,而获得科技奖的科学家只有70位。

      [3]相比之下,中国的根底研究在整个国家的奖励体系中所占比例较低据统计,2002-2022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创造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将共计1802项,自然科学奖只有177项1.5在对待年轻科学家获奖问题方面美国非常重视年轻科学家的培养,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量级资助奖励政策和制度,形成了比拟完善的青年科学家培养长效机制美国设立了沃特曼奖、总统杰出青年学者奖等专门针对青年学者的奖励,特别是总体杰出青年学者奖,对从事生物、医学、物理等科技领域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学家60名,每位得将人在未来五年内分期获得NSF提供的高达30万美元的研究资助各种科研机构、基金会、私人慈善基金等也不遗余力的对年青学者进行资助这些做法毕业论文ppt,对美国科学界吸引年青科技人才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也是美国源源不断的吸引开展中国家青年才俊的有效方式反观中国,首先是针对年轻科学家培养的奖项缺乏,局部针对年青科学家的奖励因为奖金额度较低,对年轻学者的吸引力不够而以工程为参评对象的评价体系青年学者往往做了较多的事情,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以年青科学家成果参与各大奖项的评比,虽然有陈智勇这样的70后科学家称为国家自然科学获得者的个例,但整体较少在有影响力的大奖中有所斩获。

      二、中美科技奖励制度的差异给我们启示由于中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照搬美国的科技奖励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作为世界的科技中心,美国在多领域的核心科技远远强于我们的现实根底之上,对美国的科技制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和启发价值的2.1 中国奖励制度的体制健全方向中国基于行政级别的主体奖励评价体系存在很多的弊端,影响了奖励制度的有效鼓励,首先是区域科技水平开展不均衡,造成同一级别奖励影响力不同如一个科技成果在西部落后省份能获得较高级别的奖励,而在东部沿海甚至没有入围的希望;其次是行政化的奖励级别势必造成奖励程序的行政化在我国,候选人由所在部门按行政级别逐级上报,科技行政人员是审批的主要职责人,这种缺乏相应专业的评审者对申报人的行政级别和学术权威等外在条件对奖励的评价,极大的影响了参评工程价值的认可科技奖励主体的多元化,已经是各国奖励制度开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一群有实力和需求的经济体和个人的出现,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奖励的适宜时机,扶持各种民间奖励,标准民间奖励的评审过程,逐步扩大民间奖在整个奖励体系中得比例,更关键是提高民间奖的地位,将大局部应用研究的奖励由政府转移到民间,国家层面扩大根底研究的奖励,尤其是弥补国内奖励对教育奉献和人文社会科学根底理论的缺失。

      2.2 逐步提高获奖的含金量相比美国的科技奖励制度,我国奖励的特点是奖励设立过多,各级行政机构重复设奖1996年对现存奖励有所精简毕业论文ppt,但是还是数目巨大,特别是以工程为奖励对象的奖励制度,很多人因为行政权力、学术权威和个人关系,“搭便车〞现象严重,获得奖励的名单很长,很多没有潜心于科学研究的人因各种关系获得奖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奖励的含金量这种奖项设置过多,造成单项奖金数额较小,也造成奖励的含金量有所缺乏奖励因其崇高性与稀缺性而对科学家产生吸引力,奖金额高才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力,鼓励科技工作者向难度大、周期长的工程挑战免费论文目前的奖励方式对获奖者的鼓励作用缺乏,在社会上产生的荣誉导向效果也有限,许多获奖者更关注的是这些奖项背后的种种派生利益2.3 奖励对象的调整中国科技奖励制度注重奖励工程,而美国科技奖励注重奖励个人JerryGaston认为,默顿实际上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只有当竞争机制以一种普遍主义的方式运行时,最能实现科学的建制目标在普通主义的运行方式下,奖金的额度水平不会威胁到奖励系统,只要资金的分配方式是奖励优秀者但如果奖金是按照人口或者按照比例方式分配,那么就会对奖励系统造成消极后果。

      [4]所以说针对工程的奖励在鼓励效果上有较多的缺陷严格来讲,科技奖励的本质就是奖励对做出科技成果或者奉献的个人和组织,不存在针对奖励成果的科技奖励针对个人的奖励也不会对整个团队的进取心产生太大的影响,古语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科技奖励中仍然有借鉴意义长期关注奖励科学技术成果本身,而无视了创造相关科学技术成果的人,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奖励,就可能抹杀了科学家的奉献,降低了科技奖励的影响力2.4引导将研究力量的转移,形成合理的研究经费投入比例根底理论研究是科技开展之源,只有源远才能流长中国科技界要改变目前这种“轻根底、重应用〞急功近利的研究势头,通过加大对根底研究的奖励投入力度,对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的根底理论研究予以扶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主要研究力量向根底理论研究转移毕业论文ppt,允许各种企业参与各种行政级别的评奖活动,将游离于科技奖励制度以外的科研队伍组织起来,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己投入科研经费和力量,建设自己所需要的应用型科研同时,要加大应用型成果的针对性2.5 奖励要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与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既是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代表着国家科技开展的未来,又是科技开展的中流砥柱。

      韦伯尔分布〔历史上重大科学成果获得者即时年龄在年龄谱上的分布规律〕说明,历史上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大都是年龄在25—45岁之间,概率峰值是37岁[5]而科研奖励中的“马太效应〞不可防止的存在,尤其是中国行政化严重的评价体系中,各种越轨因素[6]〔报奖者的名望、报奖者的以往获奖记录、职权大小、报奖者所在单位的名望、报奖者所在单位的职权大小、以及评委是报奖者、科研主管单位有人参与报奖工程等〕,使本应该受到奖励的年青科学家败在年长者手下,严重影响了科技奖励的公正性,挫败了年青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积极性故可以考虑在科技奖励设置中强制性的设立年青科学家受奖比例,增加年青科学家专项奖励,增强年青科学家的工作积极性,稳固和增强这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参考文献:[1]新疆自治区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科技奖励一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DB/L]. :// xjkjeg.eom,2022一06一05.[2]阮冰琰.中外科技奖励制度差异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22.8[3]高洪善.美国的国家科技奖励及特点[J].中国科技奖励,2002 (4): 72-75.[4]GASTONJ, SONSW J. The RewardSystem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Science [M]. Inc. New York. 1978.[5]仲伟纲.走进诺贝尔奖[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 (5):65-69.[6]刘爱玲.科技奖励获得中越轨现象探因[J].科学学研究,1997.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