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俄藏Дx3558唐《格式律令事类》残卷试考.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319850262
  • 上传时间:2022-06-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俄藏Дx3558唐?格式律令事类?残卷试考  ?俄藏敦煌文献?第十册载Дx03558号文书图版,题名为“道教经典〞[1]荣新江、史睿?俄藏敦煌写本〈唐令〉残卷〔Дx3558〕考释?[2]一文〔以下简称?考释?〕最早研究这份残卷,将之定性为法律文书,可谓独具慧眼该文在详悉考证后,判断此文书为?永徽令?修订本的抄本,并做了补字和复原,其分析考释,受到重视但笔者认为其所论有待补充残卷现有10行文字,其中第3行与4行、7行与8行文字之间均有空白,应是断片上部残缺,而原文仍有字考释?一文,已有该残卷录文,并补出缺字今为阐述方便,将残卷录文如下:  1.]□六[2.]四时享庙牲牢调度3.]几案有阙亦官给主客4.]5.]6.]上帝皇地祗神州宗7.]月星辰先代帝王岳镇8.]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9.]之属为小祀州县社及10.]11.]□圆丘高祖配牲用苍12.]□日月用方色犊各一五13.]中官一百五十九座外  文书1行残甚,内容已不可晓余12行含三项内容,其中2至4行是有关二王后祭祠物品供应者,6至10行是大、中、小祀的区分,11行至13行是有关祭[昊天上帝]于圆丘者文书内容皆与礼制、祭祀有关  一、文书的时间性  正如?考释?一文所指出的,文书第2至4行源于开元三年二月敕。

      册府元龟?卷一七三帝王部继绝门[3]略云:玄宗开元三年二月敕,二王后每年四时享庙牲及祭服祭器,并官给其帷帐[4]几案有阙,亦官给主客司四时省问,子孙准同正[5]三品荫文书内容较敕文有省略,应为?主客式?,详见本文第3局部文书6至10行记载了大中小祀的区分,对判断年代,颇为重要据残卷可知,[五方]上帝、皇地祗、神州、宗[庙]为大祀,[日]月星辰、先代帝王、岳镇、[海渎]等为中祀、司中、司命等为小祀这些记载已表达了文书的上下两限册府元龟?卷三三帝王部崇祭祀门略云[6]:  〔天宝〕三载三〔二〕[7]月戊寅,并社稷五星为大祀诏曰:“……自今已后,社稷及日月五星并升为大祀,仍以四时致祭〞  日月星辰在天宝三载二月升为大祀在文书中,其与先代帝王及岳镇等并列,应为中祀据此可知残卷应在天宝三载二月日月等升大祀前,天宝三载二月为该文书最下限[8]文书的上限为显庆二年七月十七日文苑英华?卷七六四显庆二月十七日长孙无忌、许敬宗同议?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9]略云:  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唯此一议〔礼〕,咸秩未申今新礼及令,无祭先代帝王之文,今请聿遵故实〔事〕,修附礼令,照旧三年一祭  可见显庆二年七月前,唐无祭祀先代帝王之制,太尉长孙无忌与负责修礼事宜的礼部尚书许敬宗同上奏议,祀先代帝王才被列于礼及令,成为定制。

      文书残卷中,“先代帝王〞属中祀,可推知文书表达的是显庆二年七月后的制度日本学者著?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历史文书?“补遗〞局部将此残卷定名为“永徽〔显庆〕礼抄录〔?〕〞[10],当亦是根据“先代帝王〞一条,而将文书年代注为显庆时根据日月星辰、先代帝王为中祀的记载,我们可将文书年限确定在显庆二年七月至天宝三载二月之间这是文书第二局部所表达的时间性残卷11至13行更是我们判断的直接根据,其中“中官一百五十九座〞一句尤为重要旧唐书?卷二一礼仪志略云:至〔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天一岁有四,祀地有二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高祖神尧皇帝配,中官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中官一百五十九座,是开元礼制改革的结果旧志?所记简单,开元中中外官座数多有变化册府元龟?卷五八九掌礼部奏议门略云[11]:  唐张说为中书令,开元十一年与秘书监贺知章参定南郊之礼,奏议曰:“……臣等案祠令,五星已下内官五十三座,中官一百六十座,外官一百四座,众星三百六十座臣共所由勘史传及星经,内外所主,职有尊卑,旧图座位,升降颇错,今奉墨敕,授尊卑升降,又新加杠〔星〕等座,总三百一十九座,并众星六百六十九座,凡六百八十七座,具图如左。

      〞诏遂颁于有司,以为例程  开元十一年前祠令中规定,“中官一百六十座,外官一百四座〞,张说奏改后,数额不详,至开元二十年开元礼撰成,中外官座数又有变化通典?卷一六开元礼纂类序例上神位条[12]略云: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第三等祀〔中官市垣座、七公、日星、帝座、大角、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并差在前列余百四十二座……〕又祀外官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大唐郊祀录?卷一凡例上俎馔条略云:  昊天上帝及配帝,每座笾豆各十二……内官凡五十五座,中官一百五十九座……外官众星四百六十五座……  开元二十年九月萧嵩奏上?开元新礼?[13]〔即?大唐开元礼?[14]〕中规定,中官159座,外官105座,众星360座[15],外官众星合为465座也就是说,较张说奏改前,中官有所减少,外官有所增加,与武德时中官135座,外官112座[16],永徽时中官136座,外官112座[17]相比,变化更大中官一百五十九座〞,为开元二十年?新礼?改定之制结合上文据残卷6至10行的年代推测,我们可将该文书时间定于开元二十年九月至天宝三载二月之间。

        二、大祀、中祀、小祀  唐祀分大中小三等[18],具载祠令唐令拾遗?复原了开元七年、开元二十五年的令文[19],池田温代表编辑的?唐令拾遗补?又据?天地瑞祥志?追加补充了永徽令[20]武德时关于大中小祀的祠令已不可考[21],贞观年间三祀制只能约略推见玉海?卷六九礼仪门礼制下“唐贞观礼、大唐仪礼〞条略云:  至太宗时,中书令房玄龄、秘书监魏征与礼官学士等因隋之礼……是为?贞观礼?吉礼之别,有大祀、中祀、小祀,而天子亲祠者二十有四大祀:天地、宗庙、五帝;中祀:日、星、社稷、岳、渎;小祀:风、雨、灵星、山川焉  ?玉海?称此段引?礼乐志?,但?新唐书·礼乐志?中,并无“?贞观礼?〞之下一段原文,?新唐书?卷二一礼乐志关于大中小祀的记载也与?玉海?不同,此段只能作为判断贞观祠令的参考[22]根据?天地祥瑞志?复原的永徽令是现存最早关于大中小祀的祠令唐令拾遗补?卷八云: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祗、神州、宗庙等为大祀;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先农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诸星、山林、川泽之属为小祀,州县之社稷、释奠及诸神司,亦准小祀例  永徽令于永徽二年闰九月十四日删定后颁于天下[23]。

      其后,中小祀的内容不断增多,三年三月,先蚕被敕列于中祀显庆二年七月许敬宗奏曰:“社稷多于天地,似不贵多……又先农之神,尊于释奠……今请大祀同为十二,中祀同为十,小祀同为八,释奠准中祀〞[24]那么知此前社稷已为祭祠中定项,而释奠又被列在中祀中显庆二年七月十七日,中祀又增补先代帝王一项,显庆二年七月后中祀的排列顺序应为社稷、日月、星辰、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先农、先蚕、释奠等,唐代中祀的规模至此确立但这时的大祀中少了神州一项武后时,大中祀有所增并,如乾封中,恢复了大祀中的神州[25],垂拱以后,把此前的籍田改为先农高宗、武后又大兴明堂,因与常规三祀关系不大,此不多论神龙元年,“改先农为帝社坛,于坛西立帝稷坛〞[26],中祀的先农分为帝社、帝稷两项但“睿宗太极元年,亲祀先农,躬耕帝籍〞[27],那么帝社、帝稷又被合并为先农祀开元时的大中小祀诸书多有记载,却不尽一样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员外郎条云:  假设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祗、神州、宗庙为大祀;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孔宣父、齐太公、诸太子庙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众星、山林、川泽、五龙祠等及州县社稷、释奠为小祀。

        ?大唐开元礼?卷一序例2择日门[28]的记载与?六典?近似,除个别文字外,?六典?较?开元礼?最大的不同是小祀中一作“众星〞,一作“灵星〞,?开元礼?多了“诸神祠〞一项六典?开元二十七年撰成,有关祠部局部应抄录祠令、礼部格式及?大唐开元礼?等,除“众星〞尚需多论外,其它与?开元礼?的文字不同当视为撰抄时的增改省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中,据此恢复了开元七年、开元二十五年祠令但从开元七年到开元二十五年,唐祭祀制度多有变化这表如今五个方面其一,?唐会要?卷二二龙池坛条略云:  开元二年闰二月诏,令祠龙池……十六年,诏置坛及祠堂,每仲春将祭,那么奏之  似五龙池祭祠的制度在开元十六年之后,开元七年祠令中小祀是否有五龙祠一项,尚待考证其二,灵星是贞观礼中名目,永徽祠令中作“诸星〞开元二十年奏上的?大唐开元礼?又使用了灵星这一名词开元二十四年七月,“敕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恒以千秋节日,修其祠典又敕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着之恒式〞[29]由于增加了寿星等,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灵星被替为“众星〞,故而开元二十七年上奏的?唐六典?改为“众星〞,天宝四载七月二十七日敕,提到“众星〞[30],而“天宝三载二月戊寅,升日月五星为大祀,诸星为中祀〞[31],那么“诸星〞很有可能是开元二十五年祠令所使用的名目。

      其三,关于诸太子庙通典?卷一六开元礼纂类序例上神位门云:  隐太子庙、章怀太子庙、懿德太子庙、节愍太子庙、惠庄太子庙、惠文太子庙〔以上六庙……并新加此礼〕  那么知贞观、显庆礼无祭太子庙条六太子中,惠庄太子撝开元十二年薨后册赠,惠文太子范开元十四年册赠[32],那么开元七年祠令中如有诸太子庙一条,也应是四庙而非六庙开元三年,“右拾遗陈贞节以诸太子庙不合守供祀享,上疏〞,要求“其四陵庙等,应须祭祀,并令承后子孙,自修其事〞,而群臣计议的结果,那么为“隐太子等四庙,请祠如旧〞,只是减削了陵庙官署的一半府史[33]因此,开元七年祠令中应列有诸太子四庙的条文,修?大唐开元礼?时,四庙更开展为六庙此后,祠太子庙又发生变化通典?卷四七皇太子及皇子宗庙条[34]略云: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敕:“赠太子顷年官为立庙,并致享祀,虽欲归厚,而情且未安……其诸赠太子有后者,但官置庙,各令子孙自主祭,其署及官悉停假设无后者,宜照旧〞  这样,以诸子孙祭祀教孝为名,撤销了有后的诸太子庙,实际上,即将诸太子庙从国之中祀里销除,因此承袭此制而来的开元二十五年祠令中应无诸太子庙的条款其四,关于“诸神祠〞除大中小祀条例的内容外,尚有许多由国家祭祀的神祠,?唐六典?卷一四廪牺令丞条注提到的司人、司禄、司冰皆在大中小祀条目之外,而?通典?卷一六开元礼纂类序例上神位条“立冬后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于国城西北〞下注云:“已上四祀,旧不用乐。

      〞可见司人、司禄等贞观、显庆礼中已存在,故而永徽祠令中有“诸神司〔司当为祠之误〕〞一项据?大唐开元礼?,诸种神祠尚包括司寒、马祖、先牧、马社、马步等[35],以文省事增为原那么的欧阳修在修?新唐书·礼乐志?时,索性将小祀概括为:“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伯、雨师、灵星、山林、川泽、司寒、马祖、先牧、马社、马步、州县之社稷、释奠〞将“诸神祠〞详细化了因此就完好性起见,祠令中的小祀条款中应包括诸神祠一项其五,关于“风伯〞风师改称风伯的详细时间不详,开元十四年六月丁未,以久旱,命六卿分祭山川,诏曰:“动万物者莫先乎风,眷彼灵神,是称师伯虽有常祀,今更陈祈,宜令光禄卿孟温祭风伯〞[36]那么至迟在开元十四年,已改为风伯其后,天宝四载七月升风伯雨师为中祀敕[37],五载四月十七日祭雷师诏[38],与雨师相提并论的是风伯,说明风伯是这期间祭祀的法定称谓称风伯而不是风师,应是开元二十五年祠令的又一显著特征根据以上分析,似可恢复开元二十五年祠令条文了其中大祀条是可以肯定的,应为“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祗、神州、宗庙等为大祀〞,中祀条应包括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或称先农〕、先蚕、孔宣父、齐太公,小祀包括司中、司命、风伯、雨师、众星〔诸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