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五章讲义.ppt
37页第六章 基督教的传播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六章 目录,第一节 传教士来华与基督教的传播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与中国的战败 第四节 《辛丑条约》的签订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第一节 传教士来华与基督教的传播,洋教士在中国乡间传教,19世纪以来,西方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在各地建立教会和教堂某些传教士为恶地方,挑起民教纠纷,酿成教案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传教活动,昆明教案 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法国驻云南领事方苏雅携带40余驮枪弹到昆明,被南关厘金局扣压,方苏雅以武力威胁索回枪械,激起昆明教案 云贵总督丁振铎保护方苏雅和32名法国人撤出昆明昆明教案中的“血与火”,返回总目录,返回本章目录,方苏雅(Augste Francois)法国驻中国龙州、云南府(昆明)领事法国摄影家他在地形险峻的中国西南山区游历,拍摄千余张照片,记录了社会风貌1989年,方苏雅拍摄照片在欧洲巡回展出,出版《领事的眼光》,引起轰动穿着龙袍的方苏雅,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皈依天主教的少女 向少数民族传教一直是西方传教士的目标,皈依基督宗教的少数民族信徒很多。
右图是1900年红河地区的少数民族天主教徒这是方苏雅拍摄的照片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云南的天主教徒 图中的男孩是方苏雅在中国的养子,名林河据说,“他既像个文人一样认识方块字,又像个家庭主妇一样会做家务 他的父母希望方苏雅教孩子学习欧洲的东西对于中国人,他们是“假洋鬼子”;对于法国人,他们是异族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民间反清秘密组织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拳的斗争矛头指向西方列强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团民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1899年10月,平原大捷后,义和拳改名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等口号1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山东、直隶和河南,后进入北京和天津左图为河北遵化石门镇义和团团旗 1900年春,绅士栾印凤家女仆组织义和团,称大仙姑八国联军侵华时,英勇抗击德军,因寡不敌众失败,大仙姑遇害团旗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1900年6月,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进入天津 左图为义和团在天津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百姓的情景。
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团民分属各坛口坛口是团民敬神、练拳、聚会、议事的场所1900年4月,义和团进入北京,设坛于东单裱褙胡同的于谦祠在北京设坛约800余所北京城内第一个神坛,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美、英、法、德等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剿除义和团1900年5月28日,各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德国船只装运大炮来华,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图为在中国水域活动的德国军舰,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1900年6月10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共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的率领下,以“救护使臣”为名,由天津向北京进犯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第三节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与中国的战败,,,由于义和团沿途狙击,八国联军4天才到廊坊6月12日,遭义和团埋伏,被困廊坊18日,义和团2000多人在董福祥甘军的配合下,向廊坊车站发起猛攻,击毙击伤侵略军400余人,西摩逃回天津。
义和团廊坊大捷,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廊坊大捷,左图为一艘被击沉的俄国炮舰,右图为被毁坏的清军阵地,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八国联军在天津租界集结,在通往租界的路上,埋设许多地雷张德成驱牛上阵义和团战士跟随火牛冲进租界,使侵略者损失惨重天津人民冒着枪林弹雨,送“得胜饼”和绿豆汤,慰劳义和团天主教紫竹林教堂,紫竹林至下园一带的英租界,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求和,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被炮火击毁的天津城内民房,联军在天津南门外焚烧被杀害的中国人尸体,左图为被击伤的八国联军士兵,右图为被联军炮火击毁天津城西门,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右图为被联军炸毁的天津机器局西局,左图为无家可归的天津人民,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俄国出动军警制造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强占,屠杀当地居民俄军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返回本章目录,沙俄强占后的海兰泡,返回总目录,沙俄强占,返回总目录,返回本章目录,1900年6月16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北京形势复杂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外国传教士组织教民对抗义和团清军和义和团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返回本章目录,1900年6月,义和团开始围攻西什库教堂持续63天之久双方伤亡惨重返回总目录,西什库教堂,返回本章目录,克林德事件 1900年6月,德国公使克林德带领水手在北京内城城墙上开枪打死20多名义和团团民一队美国巡逻兵用机枪扫射义和团20日,克林德赴总理衙门,途经东单牌楼时,开枪寻衅,被清军击毙1901年,清政府派醇亲王赴德赔礼道歉,在东单牌楼建克林德牌坊返回总目录,清军杀死克林德,克林德牌坊,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慈禧与光绪帝西逃,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公开抢掠3天,劫掠无数珍宝,绞杀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北京的城防工事——古老的城墙,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右图为八国联军在天安门前列队,左图为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将被屠杀的义和团团民,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团民,左图为八国联军毁坏的北京民房,右图为遭八国联军攻击的北京齐化门,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明朝的《永乐大典》等国宝奇珍,遭八国联军洗劫户部的银库、钱库被盗劫一空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永乐大典》,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10月,联军首领瓦德西到北京,设管理北京委员会,由各国分区占领北京城第四节《辛丑条约》的签订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辛丑条约》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①中国赔款银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折合达10 亿两以上以海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抵押 ②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出一个外国使馆区(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③大沽炮台以及大沽至北京沿线的炮台全部拆除 ④外国军队驻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12个重要地区 ⑤ 由清政府下令,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为敌的组织,违者处死 ⑥惩办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官员 ⑦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辛丑条约》危害,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向列强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慈禧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返回本章目录,慈禧回銮图,返回总目录,清政府根据《辛丑条约》向英、法、美、德、意、日、俄、奥等国家偿付的赔款。
这项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起,通称庚子赔款,简称庚款 1909年,美国将其所得赔款的大部分,改充中国留美学生的费用英、法等国也相继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停止对德、奥两国赔款的支付苏联政府于1920年正式宣布放弃对俄庚子赔款至1938年,列强实际掠夺白银65237万两,折合银元近10亿元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庚子赔款,参考书目,《近代史资料》编辑组:《义和团史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续编》,1990年版 陈振江:《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李文海等:《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齐鲁书社1986年版 苏位智、刘天路主编:《义和团研究一百年》,齐鲁书社2000年9月版 义和团运动研究会编:《义和团运动史论文选》,中华书局1984年版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总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