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史专题总结.doc
7页1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嬗变一、英法关系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组织发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与法国争夺霸权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3.1854— 1856 年,英法联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俄国4.1856— 1860 年,英法联合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5.1900 年,英法均参与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6.20 世纪初,英法签定协约,加入三国协约,共同对付来自三国同盟的威胁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共同参与对同盟国的战争,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8.十月革命后,英法共同参与干涉苏维埃俄国的战争9.在巴黎和会及会后的对德政策上,法国主张严格限制德国,英国则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在赔款等问题上采取了扶植德国的政策10.在国际联盟问题上,英法联合抵制美国,取得国联控制权11.二战前,面对德日法西斯的扩张,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12.二战中,英法共同对法西斯德国作战13.二战后,英法共同参与对德国的占领14. 1973 年英国加如欧共体,英法在欧共体(欧盟)的框架内开展合作二、法德关系1.1870 年普法战争,法国割地赔款到一战前,法德矛盾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2.一战中,法德为主要交战国。
3.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及会后,法国主张严格限制德国4.二战前,法国对德国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5.二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7.1951 年,法国、德国共同发起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欧共体前身) ,后来,在欧共体、欧盟的框架下开展合作三、美欧关系1.北美独立战争(1775 年—1783 年) ,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得到法国的援助3.美国独立后,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欧洲国家(英、法、西等)在北美的殖民地4.美国南北双方,在与英国的经济关系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之一5.19 世纪末 20 世纪处,欧洲资本、人员大量流入美国,是美国经济迅速- 2 -发展的原因之一6.一战前期,美国与欧洲交战国做生意1917 年美国参加协约过一方,与同盟国作战7.一战后,与欧洲争夺世界霸权,巴黎和会上遭到英法抵制,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8.二战前,面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推行“中立政策”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9 二战全面爆发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家的援助,并最终参加了对德意法西斯的作战10.二战后,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11.二战后,通过“杜鲁门主义” 、 “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欧洲国家,1949 年拉拢英法等国成立北约12. 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国家组建欧共体,在美苏两国之间求生成、求发展随着欧共体经济的发展,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13.两极格局该体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欧盟则努力争取自己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四、美日关系1.1900 年,美国、日本都参加了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2.一战期间,美国、日本都加紧侵略中国,双方斗争激烈3.一战后,美国、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达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4.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与日本是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但美国在保护自身权利和坚持门户开放的前提下,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政策5.九一八事变后,美日矛盾激化,美国对日本侵华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英美派抵制日本6.1938 年,美国为推动日本侵略进攻苏联,力谋与日本妥协,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7.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支持中国抗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之一8.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日本9.在远东国家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法西斯战犯时,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胜利后,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植日本,提前结束对日占领,并在经济上予以扶植11. 70 年代以来,一方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对美国的霸权构成冲击另一方面,日本又是美国的战略伙伴五、国家关系格局的演变- 3 -1.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1﹚14—16 世纪,世界中心由亚洲开始转向欧洲,亚洲开始衰落﹙2﹚16 世纪至 19 世纪晚期,欧洲成为国际格局的中心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同时又占有大量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尤其是英国,拥有的殖民地最多,并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掌握着世界霸权﹙3﹚19 世纪晚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英国、法国,日本经济也有较大发展,从而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及英国的霸主地位形成冲击﹙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这一体系下,英法勉强维持了欧洲在国际格局的中心地位,但欧洲的霸权遭到的严重的削弱2.两极格局﹙1﹚二战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格局被新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2﹚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成为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的冲击着两极格局。
﹙3﹚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国鼎立的局面3.世界格局的多级化趋势﹙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从长远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重要解读一、英美等过的重要外交政策1.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这是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实行的一种政策,起主要内容是使欧洲大陆的各强过的实力均等,以达到他们之间能互相牵制的目的其具体操作是,英国对欧洲大陆国家仰强扶弱,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大陆,从而使英国能够掌控欧洲局势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先后经历了联合抗法(组织反法同盟)→联法败俄(克里米亚战争)→联合抗德(协约国)→扶德仰法(“一战”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纵德反苏的过程英国曾经是运用这种“势力均衡”战略的大赢家2.美国的孤立主义:反对美国卷入欧洲事务,以免给美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孤立鼓励主义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它的形式是中立主义。
孤立主义表现有,一战前期美国“中立” ,二战全面爆发前,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等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美国政府对外政策逐渐背- 4 -离孤立主义如美国对中国、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侵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谋求世界霸权,插手欧洲事务,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美国更是到处插手世界事务例 1】 下图是 1942 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西特勒》 图中三之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着三国是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C.美国、英国、苏联 C.美国、法国、苏联二、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1.国际会议:近代现代史上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这些国际会议对国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从总体看,多数国际会议的召开有利于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缓解国际矛盾与冲突有的国际会议,促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许多国际会议体现着大国强权政治;二战后的国家会议,从参加成员、会议主题等方面看,较二战前都有新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2.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根据国家利益原则结合形成的国家间的组织根据其性质、功能可分为多种类型①世界性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联合国。
②政治军事组织:如反法同盟、同盟国、协约国、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北约、华约等③国际经济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共同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例 2】 有网友看了下面这副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英法设计,美国制桥 B.美国设计,英法制桥C.国会设计,总统制桥 C.总统设计,国会制桥第 15 讲 近现代史上中国对外关系知识梳理一、晚清政府的对外关系1.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对英作战失败,签定《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丧失主权2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签定不平等条约战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放弃闭观政策,勾结西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3.甲午中日战争,又败给了自己的邻国日本,签定不平等条约,继开放商品市场之后,又允许外国在华投资4. 《 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外国列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对外关系1.袁世凯为独裁和复辟帝制,出卖国家权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都依附于帝国主义。
3.巴黎和会上,提出正义要求,但遭到拒绝三、国民党的对外关系1.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没有提出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效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并与苏联联合3.蒋介石掌握政权后,投靠英美帝国主义4. “九一八 ”事变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妥协退让政策5. “八一三 ”事变后,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6.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争取英美的支持,并取得一些外交成就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国签定协议,宣布英国等通过不平等条约摄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通过 1943 年的《开罗宣言 》和 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确定了中国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主权7.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依靠美国支持,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内战时期,为了求得美国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四、新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破旧立新:①破旧:结束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遗缺特权②立新:原则上,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事实上, “一边到” ③成就:第一年,与 17 个国家建交;1953 年,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 年,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国际威望;1954 年,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 年,参加亚非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成功,会后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
2.60 年代对抗苏美:中苏两党关系中断,两国关系紧张;中国援越抗美3.70 年代取得重大突破和转机: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交帮正常化;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4.新时期的对外政策:估计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种估计是新时期我国对外方针的一个出发点;独立自主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和睦友好关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重点解读- 6 -一、新中国的重要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际形式的变化对外政策不断作出调整建国初期的“一边倒” ,是由于当时国际上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认识,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只有“一边倒” ,才能巩固新生政权,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提出,但它具有普遍的实用性,为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至今仍发挥作用。
求同存异”方针,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今天中国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仍遵循这一方针独立自主,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就是苏联试图控制中国,妨碍了中国的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是对立自主原则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中国不把任何国家作为“敌人” ,而是要发展同任何国。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