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复习资料.docx
16页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概念:以鱼类种群为中心,研究渔业生物的生命周期中年龄与 生长、性成熟、繁殖、早期发育、饵料食性、洄游分布等种群生活史特征,以及 渔业生物渔场形成机制、中国海洋渔场概况、渔情预报等内容第二章:鱼类的种群及其研究方法种群: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 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的遗传属性一一同一基 因库的种内个体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集合群体: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之下的一个研究单位,指能够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的 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 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主要项目有:全长与体长、头长与体长、体高与体长、吻 长与头长、眼径与头长、尾柄高与尾柄长之比等第三章: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鱼类的生命周期: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语,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活 过程,又称之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早期发育:鱼类生命周期中的早期阶段,从鱼卵到幼鱼的几个时期是鱼类数量 最大、死亡最多,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
卵膜:位于卵的最外层,保护卵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使卵细胞保持一定 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隔离的作用,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卵黄的大小和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有关油球:是许多种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的,表面围有原生 质薄膜的小球状体油球对于浮性卵不仅是营养的贮藏,还起到了“浮子”的作 用,使卵子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但对沉性卵只是营养的贮藏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 动的中心卵质的多少决定了细胞的大小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关系极性:由于卵质中卵黄的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卵子的极性卵黄多的一端称为植物 极,卵黄少或没有的一端,即主要是细胞质集中的一端称为动物极卵黄间隙或围卵腔:介于卵膜和卵细胞本体之间的空隙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如含有油球,卵黄间隙 大等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子产出后沉于水底,一般较浮性卵大,卵黄间隙小可分为:不附着沉性卵,附着沉性卵,有丝状缠络卵第四章年轮:鱼类耳石、鳞片等材料上由于四季生长速度的不同而留下的可用于年龄鉴 定的轮纹痕迹。
鳞焦:鳞片的中心,是最初期的鳞片细胞,它是块状的突起,环轮以它为中心作 同心排列辐射沟:又称鳞沟,在鳞片的角质层里,由特殊的浅纹断裂而成,完全由环纹的 存在而突显出来环片:围绕鳞焦中心排列的许多隆起线,这些隆起线就称环纹,或称轮纹或环片 环纹的排列一般以同心圆圈形式相对边缘测定法:在一周年内逐月采集一定数量的鱼类标本,并观察轮纹在鳞片、 耳石边缘生长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鳞片(或耳石)边缘增长幅度与鳞片长度 的比值来证明鱼类年龄的形成周期和时间测量鳞片边缘增长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计算鳞片边缘增长幅度与鳞片长度的比值;第二种是根据鳞片边缘增长 幅度与鳞片最后两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第五章:生物学最小型:从幼鱼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性腺开始发育成熟的时间,成为初次 性成熟时间鱼类达到初次性成熟时间的最小长度即称之为生物学最小型雌雄同体:有些鱼类在同一鱼体内具有卵巢和精巢,这种现象称为“雌雄同体” 卵生:鱼类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进行受精和全部发育的过程卵胎生:卵子在体内受精,而且在雌鱼生殖道内惊醒发育,不过正在发育的胚体 的营养是依靠自身卵黄进行的,母体不供应胚体营养胚体的呼吸是依靠母体进 行。
胎生:胎体与母体发生循环上的关系,其营养不仅依靠本身卵黄,也靠母体来供 应个体绝对繁殖力:一个雌性个体在一个生殖季节可能排出的卵子数量个体相对繁殖力:一个雌性个体在一个生殖季节里,绝对繁殖力与体长或体重的 比值,即单位长度或单位重量所含有的可能排出的卵子数量第六章:食物网:一种动物往往是摄食多种生物,而其他各种生物也同样存在相互依存的 营养联系因此整个水域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相互制约着,形成 一个复杂如网格那样的网络状态,称为食物网寄生性鱼类:以其寄主的营养或排泄物来养育自己,如神鱼专门吞食大型鱼类 排泄物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为生角簸食康的雄鱼寄生在雌鱼上吸取营养为生 选择指数:是一种数量指标,是鱼类消化道(管)中某一食物的百分数与食饵基础 中这一食物百分数的比值饱满总指数:鱼类胃含物的当场重量(或换算更正重量)乘以10000,再除以鱼 体重量,所得的万分比,称为饱满总指数饱满分指数:如果把胃含物逐个成分分开,把各个成分称出当场重量,分别乘以 10000,除以与的体重,所得的万分比数值,则为某成分的饱满分指数更正重量:统计出全部食物团中各成分个体数(残余个体也按完整个体计之),然 后按预先测定的各成分每个个体的平均重量,换算出该种成分全部个体的重量一 一更正重量第七章:洄游:鱼类的洄游正像候鸟的迁徙,是一种大规模集群进行周期性、定向性和长 距离的迁移活动,是鱼类集群行为的特殊形式,也是扩大其分布区和生存空间, 达到满足某一生活时期需要的环境条件。
产卵洄游:又称生殖洄游,是当鱼类生殖腺成熟时,由于生殖腺分泌性激素到血 液中,刺激神经系统导致鱼类的排卵繁殖要求,并集合成群,去寻找有利于亲体 排卵,后代生长、发育和栖息的水域而进行活动的洄游索饵洄游:又称摄食洄游或肥育洄游越冬后性未成熟鱼体或经过生殖洄游和生 殖活动,消耗了大量能量的成鱼,游向饵料丰富的海区强烈索饵,生长育肥,恢 复体力,积累营养,准备越冬和来年生殖越冬洄游:又称季节洄游或适温洄游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鱼类为追求适合 其生存的水域,便产生集群性的移动,这种移动叫越冬洄游第八章:生物群落:系指在一定地段或者一定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单 元,这个集合体中的所有生物在种间保持着有机联系,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 组成一个具有独特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优势种:群落中少数数量较多、个体较大或活动性较强的种类,在群落中占据主 导优势地位,称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方面的内涵,一是种数的多少即种的丰富性;一是群落中 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即群落的异质性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序演变过程第九章:大陆架渔场:在有上升流的水域,正由于营养盐充足,初级生产力高而形成的渔 场。
第二部分:大题第二章:1. 种群的定义?划分鱼类种群的方法?答:所谓种群,实际系指生活在有限空间内、有较多特征一致的同种生物 个体的集合换句话说,种群是一个在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 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理生态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 性,即相同遗传属性 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以下方法可鉴别种群:形态学方法:又称生物测定学方法,是属于传统鉴别方法是根据对大量个体 的形态特征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性比较来鉴别1) 分节特征方面:主要是计数测定鱼体解剖前后各项可计测特征,并进行统 计分析一般计数测定的鱼体分节项目有:脊椎骨(躯椎骨+尾椎骨)、鳞片、各 鳍鳍条和鳍棘数、幽门垂数、鳃耙、鳃盖条、鳔支管、鳞相和耳石轮纹数2) 量度方面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 并计算其比值优缺点:在统计学水平上给予判断,科学性较强,但对种群判断说服力不大 生化遗传学方法:通过对不同群体生化遗传学指标如肌浆电泳、同功酶特征的比 较来鉴别生态学方法:通常是划分种群最直观、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洄游分布 的研究,考察生殖及分布区的隔离状况从而判别种群1) 洄游分布最直接的方法是标志放流2) 生殖习性鱼类生殖习性的差异是最有效的隔离与间断的要素,其中以繁殖 期的分异最常见。
3) 寄生虫标志栖息于不同水域的群体,往往有自己固有的寄生虫区系2. 种群结构的基本特征:a)年龄结构:年龄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包括着各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个体的百分比组成b) 长度与重量组成:各长度与重量组所占比例c) 性比与性成熟组成种群是由不同性别个体组成的如果按性别统计其雌、雄个体数及其相对比率,即为性比性成熟组成为种群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着外界环 境和捕捞压力对种群的影响3. 种群鉴别的采样原则与要求种群鉴定的材料:1. 一般应采用产卵群体,并在个别产卵场采样,方有可靠的代表性2. 其次是鱼体新鲜、完整,尤其是生理、生化遗传学方法更要求现场鲜活采样, 即使形态学方法也要求鱼体的鳞片、鳝条等完整无缺损,以减少测计误差3. 采样的数量则依方法不同各有要求总之,采集有足够代表性和数量要求的标样,是开展种群鉴别研究的前提第三章:*鱼类发育阶段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胚胎发育期幼鱼时期成鱼期衰老期1. 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8个)1、 卵期:鱼类个体在鱼卵膜内进行发育的时期2、 仔鱼期:是鱼苗脱膜孵化,从卵膜内发育向卵膜外发育的转变时期,口尚未 启开,属内源性营养性质。
3、 仔鱼后期:开始依靠外源性营养进行发育与生活的时期在鱼体外形与内部 结构上,为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但与成鱼相比仍有很大差别4、 稚鱼期:是体形迅速接近成鱼的时期消化器官不仅在质上向成鱼的基本类 型发育,而且胃、肠、幽门垂等也均达到各个“种”固有的类型和数量鳞 被发育完全及完成变态是该时期结束的基本标志此期生态习性的一个主要 特征是集群性显著增强5、 幼鱼期:一般指性未成熟的当年生幼鱼,体形上与成鱼完全相同,但色泽、 斑纹仍处于变化之中,是个体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6、 未成熟鱼期:这是形态和成鱼完全相同而性腺尚未成熟的时期,一般是从当 年生幼鱼向性成熟转变的时期7、 成鱼期:已具备生殖能力,于每年一定季节进行繁殖发育的时期,第二性征 发达8、 衰老期:性机能开始衰退,生殖能力显著降低,生长极为缓慢的时期鱼类生命周期类型1单周期型鱼类:年满1周龄便性成熟,终生只繁殖1次,产后即死亡,种群只 由一个年龄级组成.如大银鱼种群数量波动剧烈,易衰退,如保护得当亦较 易恢复2. 短周期型鱼类:可重复性成熟,但寿命较短,年龄组简单数量变 幅往往很大,这也意味着该鱼资源易受过度捕捞等破坏不过措施得当,资源 也较易得到恢复。
3. 长周期型鱼类:生命周期长,一生中重复产卵次数多、年龄结构复杂如 小黄鱼、大黄鱼资源逐年变动较为平稳,变动过程较为和缓.变动幅度不大, 但该类型鱼类资源受到破坏之后,恢复速度也较缓慢2. 鱼类早期发育的一般特征1、 卵期:(1) 卵裂阶段由一个单细胞的有机体,经过繁殖分裂而成为一个囊胚期的多 细胞体2) 原胚形成阶段原肠作用开始到胚孔关闭为止延续时间最长,变化最复 杂3) 胚胎形成阶段尾芽形成到心脏开始跳动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主要器官 系统原基的分离和组织结构的分化4) 孵化阶段心脏开始跳动到仔鱼破膜孵出特点是胚胎在长度方面显著增 长,特别尾芽加速生长,头与卵黄分离及孵化腺体的出现,胚体不停地在 卵膜内收缩摆动,即将破膜孵化2、 仔鱼期:仔鱼仰浮于水面,不时作波状游动结束仔鱼期,鱼苗在水中姿态 亦仰游到垂直倒挂,最后开始转平,进入仔鱼后期3、 仔鱼后期:外源性营养时期1) 卵黄囊消失阶段 鱼体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