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综合实践:农村小学依托区域优势开展“学农育人”教育活动的探索.doc
20页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小学综合实践论文:农村小学依托区域优势开展“学农育人”教育活动的探索【精品文档】第 - 20 - 页综合实践活动我实践 我探究 我精彩——农村小学依托区域优势开展“学农育人”教育活动的探索内容摘要:受应试教育影响,家校普遍存在重分数、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放松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农村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低下,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尤为明显缺乏生活磨炼,缺少吃苦耐劳精神,这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校凭借着地处生态乡镇的区域优势,确立了“学农育人”的特色办学方向,通过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亲身体验学农活;开发学农校本教材,落实教学知农趣;推广种植教育活动,实践摸索探农技通过几年的科技劳动实践教育,学校在“学农育人”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关键词】开辟基地 开发教材 推广种植 学农活 知农趣 探农技五年前曾带学生参加春游,路过一片绿油油的萝卜地,同学们万分欣喜正在谈论萝卜话题时,突然传来一阵笑声:“萝卜吗,是白菜吧?”“是啊,萝卜怎么也会长叶子呢另一个同学随声附和道原来同学们平时见到的萝卜都没有叶子,这才将萝卜认成了大白菜。
虽然只是春游路上的小插曲,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倘若城里的孩子不分萝卜白菜,那也许是因为他们甚少走进农村,不懂农活,不知果蔬长相甚至五谷不分还可以理解但这是一群农村孩子,居然也萝卜白菜不分,令人不解印象中的农村孩子是“质朴、勤劳”的几乎所有的农村小学生都会干农活,平时一放学和双休日还参加一些简单的农田劳动而今,写作业、看电视、上网成了孩子课外的主要活动,父母也常告诫:“你只要学习好,这些脏活累活用不着你干劳动光荣”的思想不再盛行,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望子成龙”、“跳出农门”的追赶思潮受应试教育束缚,学校教育也存在重考分数、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而放松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农村孩子不懂农业知识,不干农活成了普遍现象据调查:当前的农村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低下,对劳动的成果不珍惜的情况比较严重他们缺乏艰苦生活环境的磨炼,缺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人类发展学观点笔者认为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式越发严峻的形势下,农村将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大舞台农村孩子如果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走近农村,顺应农村的发展,在建设自己的家乡上将会大有作为考虑到我校地处农村,生态农业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少有名气,葡萄、蜜梨、西瓜等农产品都具有“绿色食品”称号。
近海滩涂养殖也在市内外也有较大的影响,学校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长期聘任当地的优秀农技人员和退休教师等为农技员,确立以“学农育人”为培养方向,在创建学农特色教育品牌中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一、开辟实践基地,亲身体验学农活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体验活动提供必备条件,在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走出课堂,学做家乡农活,体验劳动过程,感受其间酸甜我校利用区域内的生态种植优势及学校自身特点,先后开辟了“果蔬种植”、“青蟹养殖”、“水稻种植”及“名优特农产品种植探索园区”等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加田间劳作,亲身体验学本领1、果蔬基地练本领老五农庄、约翰农庄等是我们学校周边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基地里面种植的“滨珠葡萄”、“喜梢蜜梨”、“有机蔬菜”在全市乃至省内闻名,学校与各示范园区建立联系,成立了“果蔬实践基地”每期活动时,学校联系安排农庄内专业的种植培育员为学生讲解,手把手教学,示范讲解后学生可以马上在基地内实践操作,这样的劳动体验深受学生亲睐,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实践程度高一年四季大棚里的水果蔬菜不间断种植,学校依据果蔬的生长特性,制定相应的体验课程表,从而有计划、有层次性地组织学生参与活动。
果树长嫩叶期,学生们学着为果树“打脑”、“摘叶”;果树结果初期,学生为果子“套袋”、“蔬果”;果蔬的整个成长期,学生们定期“喷洒营养液”,为果蔬除草、捉虫,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每次进基地,轮到活动的中队都事先把学生生分成几个小队,做到分工有序,职责明确通过实践体验,同学们不仅了解到各类果树、蔬菜的生活习性,也掌握其种植的窍门,更体验到生态种植的乐趣2、滩涂基地习技能滨海濒临大海,滩涂面积广,是出“极品”海沙蚕的罕见“良涂”,也是其他滩涂海鲜青蟹、对虾和蛏等养殖的优良区域,养殖“钱涂”无限近年来,随着生态海洋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一部分学生家长在搞滩涂养殖业方面也逐渐成效,几名学生家长不光自己钱包鼓了,也热心于学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学校联系养殖户,成立了“生态滩涂实践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养殖基地,帮助养殖人员喂养饲料,捆绑、搬运各类海鲜产品,听取养殖户们讲讲创业中的艰辛历程等感人故事,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海产品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巧,知道养殖农户创业的艰辛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每年一次的青蟹捆扎课上,同学们看着养殖人员们熟练地把威猛的青蟹捆起来,大家都跃跃欲试,全然没有胆小怕被扎的担忧,捆过之后才发现,吃熟的青蟹容易,捆活的青蟹可真难啊,一不小心手反被青蟹给“困”住了。
诸如此类的体验方式让学生认识海洋,了解了基本的捕捞、养殖知识,锻炼了胆魄,也为他们掌握初步的养殖技能打下基础 3、水稻基地求新知除了科学利用区域内的种、养植优势,我们还有效地挖掘当地的优质人力资源,为打响学校的科技劳动实践教育品牌添砖加瓦蔡泾伦是滨海当地的农民,经过多年的种植实践,他在探索高产水稻——克病克虫稻(又称“K优117杂交籼稻”)的培育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联系,学校聘请蔡泾伦为学校的农技校外员,并在学校后面的良田里开辟了一亩地作为我们学校的“水稻种植实践基地”,其中半亩种植普通的杂交水稻,半亩种植新产品“K优117杂交籼稻”,从种子的催芽到播种,成长期管理到成熟期收割,学校都组织骨干种植队员们参与其中通过定期的观察记录,区分普通杂交水稻与“K优117杂交籼稻”在根、茎、叶上的长相不同,以及对水分的不同需求、播撒农药的次数差异、成熟时间早迟等性状差异,结合员老师的知识传授,学生提出实践过程中的疑惑,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克病克虫稻”的品种优势——水稻自身抗病抗虫的免疫力强,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水稻的播种、育秧、收割等常规知识,更了解农产品高产的奥秘,对探索高效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名优特作物基地”学种植学校除了聘请当地农技人员担任员外,还充分利用退休教师的教学余热,在校园内建设了“名优特作物基地”尝试种植活动,并长期聘请管华宙老先生为科技种植指导师(管华宙擅长培育名优特农作物,其种植成果曾在温岭民生等频道报道)学校在管老师的引领下,先后引进了“奇异砍瓜、巨型南瓜、红蜜南瓜、葡萄蕃茄、香蕉蕃茄、顽皮葫芦”等集实验性、竞赛性为主的名优特农作物进行种植利用校园内约二千平方米的劳动实践探索园区,全校学生找到了实践的空间,也有了充分的体验机会,更为学校的科技劳动特色教育找到了突破口在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三年级为“科技活动普及组”,主要认识基地植物生长情况及特性,并协助四年级组对实验基地进行管理,从中使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四年级为“科技活动提高组”,收集别人的栽培先进经验,做好田间的常规管理工作和记录,体验劳动的酸甜;五、六年级组为“科技活动实验组”,主要进行有关植物的课题研究活动,如在科技员的直接参与下,实验组学生针对植物的“高位嫁接”等作了探索,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而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过小的原因,学校安排他们以参观实践基地成果展示为主,这既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同学劳动的兴趣,也可以熏陶低年级学生领会劳动最光荣。
除了基地内的科技实践外,学校还给4—6年级的学生分发培育成功的农产品种子,让大家回家再进行种植,让种植活动从面上推广开来每逢丰收季节,学校都隆重举办一次“名优特农产品小型博览会”——刻着学生名字的南瓜,砍了又能继续长的砍瓜,葡萄串般的番茄,香蕉味的番茄,形态各异的葫芦等在农博会上全新亮相,让同学们打开眼界,更激发了学生投入种植活动的激情与兴趣附件(一)果蔬基地 滩涂养殖基地 水稻基地 “名优特农作物”基地二、开发校本教材,落实教学知农趣要确立劳动实践活动的课程意识,不能仅仅把各类实践活动当作活动来开展,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开发来完整地加于实施与指导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在省课题《“知农趣 学农活 探农技”教育实践研究》研究基础上,通过整合各类研究过程素材和活动经验、成果等资料,开发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知农趣 学农活 探农技》的校本教材这既是对现行《科学》教材农技方面知识量不足的补充和延伸,又为我们学农活、知农趣、探农技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海洋,让“学农”教育之船可以自由航行《知农趣 学农活 探农技》这一学校教育读本共分五大块,综合常识篇,着重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果蔬种植篇,认识家乡的特色水果,各类常见农产品的种植;滩涂养殖篇,认识各类家乡的海鲜特产,普及养殖技术,了解养殖故事;农技探究篇,创想未来的农产品,认识新、奇、特农产品的开发与普及。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显了家乡本土文化,将劳动实践活动和家乡种植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归类,为学生知家乡、学农知农提供了充分的课程资源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用好校本课程,学校通过开办讲座,让全体教师了解校本课程的编写意图,使其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导处落实各班科学利用地方课程专门安排《知农趣 学农活 探农技》的读本教学,还组织科学老师和部分班主任老师具体拟定了校本课程教学的计划和《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预案集》,为广大老师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提供相应的资料储备,优化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老师们还创新性地在同级段内尝试分层分组教学——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分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班级内再细化,分组进行通过全体老师的努力教学,在给全体学生普及农业知识,教学简单农活,探索农技奥秘,培养劳动兴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推广种植活动,实践摸索探农技1、植物领养进教室现在的很多小学生都喜欢上网玩游戏,农场里的植物领养曾风靡一时,那些“体验新(心)生活,劳动最光荣——开心农场DIY,好玩、好看、好吃!”的诱人广告信息深深牵动着孩子们的心。
受这款游戏的启发,我们学校也启动了“植物领养进教室”活动,把学生沉迷电脑的热乎劲引入教室,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动初期学校购买“龟背竹、绿萝、孔雀斑榆、文竹、榕铁”等常绿、易养、美观的植物供全校各班领养在领养过程中,学校创导各班组建植物摄影、写作、绘画、标本制作等兴趣小组,围绕绿色教育,积极开展农技探索活动,如“与植物交朋友”,指导学生进行植物领养,记录观察日记,分析观察结果,了解植物的种类、名称,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栽种是否合理等如“叶趣”专题活动,学生通过赏叶、画叶,认识植物“感性美”,通过写叶、制作叶画,认识植物“艺术美”,再深入探究植物的作用与奥秘,感悟植物的“理性美”这些特色活动都使学生在教室生活中认识身边的植物,习得了不同植物种植中的技巧,同时也提高对学习科学种植的兴趣附件(三)植物领养观察记录表 领养活动小组讨论剪影2、趣味园艺进校园所谓“园艺”,指果树、花卉及庭园布置等经营规模不大,且栽培管理须特殊技巧,且按照过去习惯,其栽培的土地须有篱垣围绕保护的种植园在我们学校,除了家庭小种植成员在名优特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