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书王筠传》翻译注释.docx
4页《梁书 王筠传》翻译注释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机警聪明) ,七岁能属(zhǔ 写作)文年十六,为(wéi 写作) 《芍药赋》 ,甚美及长,清静(心性纯正恬静)好学,与从兄(cóng xiōng 堂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谢)举,亦有重誉( zhòng yù 崇高的声誉),时人为(给)之(他们)语(编赞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泰,养即筠,并(都是)小字也王筠)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调任)\ 太子舍人,除(升任)\尚书殿中郎 (琅玡)王氏过江(指东晋建国)以来,未有居(当,担任这里翻译为“任职” ) (于)郎署者,或(有人)劝(王筠)逡巡(徘徊不进;观望)不就(接受任职) ,筠曰:“陆平原(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之秀(俊秀) ,王文度(王坦之,山西太原人,东晋名臣)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于)江东,吾得(能够)比踪(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昔人,何所多恨(遗憾) ”乃(于是,就)欣然就(接受)职尚书令\沈约, (是)当世辞宗(文坛宗师) ,每见筠文,咨嗟(赞叹)吟咏(吟诵玩味) ,以为(认为) (自己)不逮(赶上)也。
筠为文(做文章)能压\强韵(险韵,生僻少用的韵 ) ,每(每次)公宴(官宴) (所有人)并(一起)作(作赋) , (王筠的作品)辞(文辞)必妍美(美丽) 约\常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启 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句意: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 )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chuí) 、到洽、殷芸等游宴(游乐宴饮)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 ,太子独\执筠袖 \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所说的)左把(拉着)浮丘袖,右拍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肩 ”其见(被)重(看重)如(像)此(这样) 普通(梁武帝萧衍年号,520 年)元年,以(因为)母忧(办母亲的丧事)去(离开)职筠有孝性(孝顺的天性) ,毁瘠(huǐ jí 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过礼(超过了礼制)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闋,终了)后,疾(生病)废(躺卧)久之(很久,许久) 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530 年) ,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 (皇帝)敕(下令) (之)为(写)哀策文(亦作“哀册” 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
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类似于“祭文” ) ,(文章)复见(被)嗟赏(赞赏,叹赏) 筠性(天性)弘厚(宽大,忠厚) ,不以(因为)艺能(技艺才能)高(认为……高人一等)人,而(并且)少(年少的时候)擅(占有,据有)才名(才华名望) ,与刘孝绰见重(于)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更加)笃(专一) 虽(即使)偶见(偶尔看见)瞥观(暂观;偶尔阅览) ,皆即(立即,当即)疏记(分条记载) ,后重(重新)省览(审阅;观览) ,欢兴(兴致,兴趣)弥(更加)深(深厚) ,习(习惯)与(随着)性(性格)成(形成,养成) ,不觉笔倦(笔力倦怠) 自年(岁)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年)矣幼年读《五经》 ,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 ,吟讽(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常为(成为)口实(经常议论、诵读的内容) ,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 ,凡三过五抄(总是多次抄写) 余(余下的)经(经典)及《周官》 《仪礼》 《国语》 《尔雅》 《山海经》 《本草》并再(两次)抄子(诸子)史(史书)诸(各种)集(集子)皆一遍。
未尝(不曾)倩人(请托别人)假手(借用他人之手) ,并躬自(亲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值得)传(流传)之(这些)好事(值得称道,有益于世的事情 ) ,盖(发语词,无实义)以(用来)备(防备) 遗忘而已(罢了) 。
”又\与(写给)诸儿书(书信)论(谈论)家世集云:“史传称(称道)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一起)累世(历代;接连几代)有文才(文学才能) ,所以\范蔚宗\ 云\崔氏‘世擅雕龙’ (世代擅长写文章辞赋) 然(然而)不过父子两三世(代)耳;非(不是)有(在)七叶(七世,七代)之中,名德(名望德行)重光(chóng guāng 比喻累世盛德,辉光相承) ,爵位(爵号,官位)相继(相承袭) ,人人有集,如吾门世(累代相承的世系)者也沈少傅约(少傅沈约)\语(告诉)人云: ‘吾少(小时候)好(喜好,喜欢)\百家之言,身(亲身)为(担任)四代之史(史官),自(自从)开辟(开天辟地)已(以)来,未有爵位蝉联(世世继承) ,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隆盛)者也 ’汝等(你们)仰观堂构(“堂构”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 ,思(想想)各(各自)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