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米芾之《苕溪诗卷》.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55065312
  • 上传时间:2018-09-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米芾之《苕溪诗卷》-国学教育论文米芾之《苕溪诗卷》《苕溪诗卷》 ,北宋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行书,纵 30.3 厘米,横 189.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 35 行,共 394 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 ,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 1088 年) ,时米芾 38 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知所书为自撰诗,共 6 首米芾书《苕溪诗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面貌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 ”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 ,虽有人以为笑柄,王文治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米芾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 “独有四面” “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 “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钩也富有特色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者也不免有失“艰狂”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