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崇明民间灶花艺术.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8134007
  • 上传时间:2023-1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9M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崇明民间灶花艺术 过去, 崇明乡间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砌有烧菜煮饭的灶头,这种灶头一般都以灶台上置放的镬子多少而称之的置两只镬子的称“两眼头灶”,置三只镬子的称“三眼头灶”,也有少数穷苦人家的灶台上仅有一只镬子,人们便称为“一眼头灶”这些灶大都砌在厨房一角为了防止烧火时秸杆的烟灰从灶口飞出落在灶台的镬子内或灶台上的盆、碗内,因此往往要在从灶台的平面到屋顶这一空间内砌上一垛墙加以遮挡,这垛墙称之为“灶山”崇明民间把画在灶山上的这类灶头画称之为“灶花”灶花的题材细观各农家的灶山就可发现居者无论贫富,上面均画有各种各样的好口采的内容图案来装饰一般主要有:1、 五谷丰登民以食天中国几千年来始终以农业为本,农作物的生产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存,所以粮食的丰收一直是老百姓心目中最美好的祈望由于谷是古人对粮食作物的统称,谷物成为象征农业丰收的吉祥物灶花中所出现的由谷穗、蜜蜂、灯笼组成的图案,取“蜂”与“灯”的谐音,合起来便成了希翼岁熟年足的“五谷丰登”《民间故事》南宋时期的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诗中这样写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所以腊月二十四旧时也称“灶神节”,这一天,如果灶君老爷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坏事多的话,玉皇大帝就要罚人间第二年遭遇荒年。

      因此,腊月廿三日即灶君老爷上天的前一天,为生计终年劳碌奔波的穷苦百姓和以租米为收入的粮户人家,都要祭祀安放在灶台上的灶君老爷神位,祈望他上天多言好事,以期来年丰衣足食,保佑下界平安因为灶花是画在供奉灶君老爷的灶头上的,所以五谷丰登的题材成了它的首选2、 六畜兴旺六畜虽为猪为首,但由于人们十分厌恶日常生活在脏污不堪的猪圈内的猪仔,所以,在崇明灶花中从未出现猪的形象跟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牛和鸡等畜禽常出现在灶花中因为牛是耕作的重要工具,所以常以牧童嬉戏的牛,负重耕作的牛等,体现对年足岁丰的期盼公鸡黎明时分的引颈打鸣,深得勤快农户的喜欢,还有如喜鹊登梅、年年有余等也深得农户的喜爱3、 神话传说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往往寄托着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道德、文化、习尚和是非爱憎的反映所以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常出现在灶花中,如美丽娟秀追求自由的嫦娥,反映天上人间爱情专一的牛郎织女,仙风道骨潇洒飘逸的八仙,福禄寿三星等4、 山川景物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壮丽在崇明的灶花中,可以看到象征福如东海的滔滔海水,又可以看到寓意长寿的泰山青松或白鹤亮翅,或秋菊怒放,或快鹿回首等美丽的图案。

      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但随着岁月的更迭,人民生活的改善,灶花中也出现了反映新生活的内容:如东升的旭日、农村的新居、航海中的渡轮等优秀灶花作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对未来的憧憬灶花的表现手法和绘制1、 特点:黑白对比强烈在旧时灶花主要以黑线条勾勒为主,在粉刷得雪白晃眼的灶壁上,用黑色作画,黑白分明,效果明显,对比强烈在画的四周,民间工匠还配之以黑色的裙边,这样一来,灶花更显得富有立体感了2、 表现手法:工写兼备在崇明的灶花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工笔的手法描绘山川景物,创造出了清丽雅致、雍容华贵的画面,也有简练随意的笔墨绘就的花草树木,创造出了含蓄深远、笔简意赅的意境工写兼备的表现手法使灶花焕发出特有的质朴、纯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随着时代的发展,灶花从过去单一的黑白对比发展成为色彩鲜艳的 红、蓝、绿等多种色彩,构图饱满,简练的造型,艳丽的色彩,通俗明了的画面,富有很强的装饰性3、 灶花的绘制 由于崇明岛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江一面临海旧时交通极不便利,因此,聪明的工匠们便就地取材,把烧过饭菜的铁锅外面常会产生一层薄薄的深黑色的灰粉(崇明人称其为镬锈)用刀刮下来,拿水调成黑色液体就制成勾线的颜料了,久而久之,工匠们就习惯于就地取材了。

      灶花的绘制没有专业人员,而是产生于崇明岛上为数众多的泥瓦匠队伍中,他们没有上过高等学府,也没有名师指点,是凭着对灶花的耳濡目染和对其赖以谋生的紧迫感,并凭着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悟性,无师自通地绘就了一副副精美的灶花作品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等灶头砌成以后,等灶山上粉饰的石灰还未干时就挥笔在上面作画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和自然挥发,灶山渐干,上面的灶花能历经几十载寒来署往的变迁而不变其形我们把这种绘制法称之为湿壁画的作画方法 灶花比赛现场讨论与思考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崇明农村早已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灶头——这一往昔农村百姓一日三餐与之打交道的老伙伴,早已淡出了日常生活领域了,炊烟袅袅,灶火红红的景象已成了人们梦中的记忆和诗书中的偶尔描写随着灶头被液化气灶的取代,灶花在崇明农村已极为罕见了,新世纪出生的小孩只能在他们的大人口中依稀听到灶头的名称了,更不用说灶花了因此,我们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让我们这乡土艺术能保存下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