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李白与王维诗歌创作差异之源初探论文.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135****微信
  • 文档编号:279527436
  • 上传时间:2022-04-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白与王维诗歌创作差异之源初探内容:李白王维同为唐代最富有盛名的大诗人,身处同一时代,几近同龄,理想抱负很是相似,又都历经安史之乱之祸,遭遇之后精神寄托却大相径庭,诗歌风格亦迥然不同发现这一疑惑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一“仙〞一“佛〞所处同一时期的政治生活、精神寄托、家庭环境、个人秉性等四方面的浅略探求比拟来解析二人创作风格差异之源论文关键词:李白,王维,创作风格,差异之源李白无疑是中国文化在唐代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运用多样诗体,变幻莫测的笔触,天马行空式的梦想,叛逆的思想,其浪漫飘逸又奔放奇逸为后世打造出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顶峰,被后世尊为“诗仙〞王维亦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且擅长绘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独特创作风格著称,清丽旷淡、含蓄浑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后世人尊称其为“诗佛〞这一“仙〞一“佛〞 同为唐代最富有盛名的大诗人传统意义上李白生卒年被认为是公元701年---公元762年;而王维生卒年被公认为是公元701年---公元761年,二人似为同龄然而这两位诗歌大师身处同一时代,几近同龄,理想抱负很是相似,又都历经安史之乱之祸,王维乱中被俘,李那么乱中被囚,遭遇之后精神寄托却大相径庭,诗歌风格亦迥然不同。

      发现这一疑惑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一“仙〞一“佛〞所处同一时期的政治生活、思想寄托、家庭环境、个人秉性等四方面的浅略探求比拟来解析二人创作风格差异之源一.政治生活盛唐之时,国力强盛,文人十分热衷于功利,渴望建功立业,有远大的抱负、高度的自信为了实现“兼济天下〞的人生目标,李白一直在努力寻找时机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屡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尽管从政途中荆棘丛生、屡遭失败,但他并不服输四十二岁,他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被征召入朝,为翰林学士,这时候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布衣身份的李白一夜之间就登上了天子之堂,步入仕途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气宇轩昂地来到京城在京城尽管受到玄宗的隆重礼遇,并“问以国政〞,做了皇帝的参谋,但他很快失望了:他不过是这个朝廷豢养的一个填填新词,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应景之作的御用文人,是一个宫廷荒淫生活的点缀与摆设令“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使他赢得了千古美名,又着实让他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不久遭尽谗毁,玄宗对他的热情也因此骤减于是“帝赐放还〞,李白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长安生括,离开了京城第一次从政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从宣城来到剡中,不久便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密切关注着事件的开展第二年冬,永王李磷打着“抗乱平乱〞的口号,率领太军东下,路过庐山时坚决邀请李白参加自己的幕府李白对当时的各种政治关系缺乏客观的了解,看不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更洞察不了李磷的狼子野心,主观地认为只要参加了李磷幕府便可实现多年来济世报国的理想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于是接受了邀请,入永王幕,慷慨参军,他哪里知道自己的报国丹心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原来李璘暗坏和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的野心,不久阴谋败露,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先是下浔阳狱,出狱后被放逐夜郎,途中险些丢了性命这就是李白的第二次从政,历时缺乏三个月同样以失败告终尽管从政途中荆棘丛生、屡遭失败,但他并不服输他还在寻找时机上元二年,李白61岁,已经投靠在当涂当县令的族叔当他听说李光弼将率大军征讨史朝义时,心潮澎湃,冲动不已马上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无奈中途因病折回,不久就病逝于当涂族叔家中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未能如愿他就这样带着满腹的遗憾离开了人间!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他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使诗人陷入了无止无休的孤独、苦闷之中。

      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孤独灵魂的呼喊,这呼喊既有对不合理的黑暗社会的抗议,也有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渴望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少年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一生,仍然多遇坎坷,极不顺利,竟至险遭杀头之祸王维开元九年春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但他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法参军,赴济州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后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天辞去司法参军之职,离开济州据陈铁民?王维年谱?,王维离开济州后,在淇上住了二年,开元十七年〔729年〕赴长安,在长安又闲居了几年初到长安,他即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开元十六年〔728年〕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第二年冬返回襄阳,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这是因自己中状元后仍不得意,所以有这样的话作为一个才子,一代名人,王维这个时期不太得意,青年时期赋闲,心中当然不是味道而且此期间又丧妻王维的妻子大约在开元十九年〔731年〕去世,当时他才31岁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单身,于此也可见他的思想情态。

      虽那么王维劝孟浩然归旧庐隐居,但他自己的求仕之心并未完全死灭,或者因名臣执政,复又求仕闲居长安时,即他34岁那年,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希求汲引,随后便隐于嵩山嵩山地近东都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次年他便拜右拾遗,又为朝官,做了两年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就在闲居和这样的官职变换中,他度过了许多年的时光,而进入中年,此后或隐或官,所为官为左补阙、库部即中,品阶虽稍高了点,但仍为侍从闲官,总不得意,这样又过了10年王维50岁时,丁母忧,离朝屏居辋川,服满后,又做了几年的文部郎中进一步使他仕途失意的,是安史之乱中曾陷于叛军中,得罪了唐王朝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为他的诗名很大,安禄山派人将他迎到洛阳,拘于菩提寺,不管他容许不容许,硬委之以伪职无奈之中,王维当了安禄山的给事中但他的心依旧追随唐王朝安禄山宴其部下于凝碧宫,王维闻之而悲,暗中作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正是这首诗救了他的命唐肃宗特此原谅了他,不但不杀,而且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可谓不幸中之大幸。

      这时,王维已57岁,接近暮年了,接太子中允不久,加集贤殿学士,后又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上元元年〔760年〕夏,60岁的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只任了一年,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所以后世称他为王右丞与李白政治遭遇相似,王维这段时期诗作所表达的亦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内容二.思想寄托唐王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对儒、释、道三教都加以利用,使三教之间既有矛盾斗争又互相融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