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三年级五面积2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docx
23页单元作业设计】基于学习路径 发展核心素养——《面积》单元作业设计版本:北师大版 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三年级下册内容:第五单元《面积》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 级学 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北师大版面积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教材内容优化后教学内容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主题教学内容1什么是面积第一节 P49度量对象面积的含义2面积单位第二节 P51度量活动面积单位产生,用面积单位度量3长方形的面积第三节 P53度量的值长方形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4面积单位的换算第四节 P56拓展应用应用度量解决问题二.单元分析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对面积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把测量与面积计算有机地结合, 让学生体会面积的实际背景和估计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对面积内容要求:【内容要求】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面积,会进行测量。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业要求】能通过具体事例描述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提示】图形面积的教学,可以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图形面积的过10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程,感知图形面积的可加性,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二) 教材分析1.单元知识前后联系2.单元知识编排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面积概念、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及其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具体思路如下:3.单元知识内容分析第一节“什么是面积”是通过实物的表面积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帮助学生感受面积的含义,为深刻单元分析(二) 教材分析领会面积的含义,教材又设置了估计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活动第二节“面积单位”是在学生领悟了面积的含义、初步会比较图形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比较图形大小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第三节“长方形的面积”是通过摆放图形引导学生理解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原理再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直接引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面积单位的换算”是通过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内摆放面积为1平方厘米小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得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并根据该关系引导学生推断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三) 学情分析1.理解学习目标的前测及分析(1)前测的目的:了解学生对于面积概念理解的情况(2)前测题设计:结合学生理解面积概念的表现, 设计相应的试题经过多次的试用、对比,不断调整,以便更好的检测学生相应的水平从 1.0 版本到 2.0 版本3)调研结论:学生认识“面”,能够比较图形“面”的大小,能够感受到面积的守恒;缺乏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单位累加的意识,但缺乏“正单元分析(三) 学情分析方形”作面积单位合理性的认识;周长与面积相混淆;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处于水平0到水平1之间2.确定学习起点(1)学生能找到面和有面积的区域,但是对于面积“二维”的属性理解不深刻,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帮助其充分体会只要是封闭的图形或物体的表面都有面积2)学生在观察和重叠比较中对面积的“大小” 有一定的认识,能通过观察和重叠比较出面的大小但容易将周长和面积混淆,认为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3)学生缺乏测量的经验,难以想到用单位面积(小正方形)去度量面积的大小,缺乏对面积是一个数的本质理解。
3.学法建议(1)初步认识面积大小选一些日常中比较明显的物体的面积进行比较,对面积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②面积计算原理通过测量数学教材或者指定图形的面积,可以用画方格、画小图形、摆小正方形等方法,通过摆放的过程领悟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四) 问题思考单元问题:1.面积单元教学目标如何从初步认识面积到理解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它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来表示,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如下图,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厘米,全部面积是6平方厘米2.面积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理解面积概念的 难点是什么?此时根据教材、教书用书难以得到结论,需要1 平方厘米查阅其它资料,精准把准面积的含义:学生对面大小直观的认识上升到用数准确描述面大小的飞跃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知识整体学习目标单元具体学习与作业目标1.初步认识面积1)知道面积在哪里;(2)会通过观察和重叠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作业练习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2.理解面积概念1)理解图形的面积就是其中含有标准量(面积单位) 的数量,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衡量2)会借助小正方覆盖长方形的面来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3)会将简单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数出面积单位个数求出其面积通过作业练习加深对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度量活动经验3.运用面积计算公式1)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通过作业理解长方形面计算公式中长、宽与每行、每列所摆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3)通过作业练习对不同的作为标准量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4. 辨析面积与周长的关联1)体会面积的大小受图形形状、周长的影响;探索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关系;(2)通过作业联系感悟长度、面积度量结构的一致性,掌握度量方法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根据“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学科育人宗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3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题量2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每课时均设计了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指向对课堂教学补充的基础巩固类、指向对学生差异分层的综合运用类、指向对素养目标提升的实践活动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基础巩固类”作业主要是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级的练习,主要以“常规练习”“整合运用”“思维拓展”类型为主。
基于单元一体化的视角,各类型的作业既独立承担功能,又相互联系,梯度推进,形成完整统一的作业体系,促进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综合运用类”和“实践活动类”作业在内容上主要偏向于数学思想的运用,信息的获取与分析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主要以“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跨学科作业”类型为主各类型的作业以活动为载体,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动口经历整个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品质, 指向的是高阶思维为了鼓励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基础巩固类、综合运用类、实践活动类三类作业并不指向固定且唯一的学生对象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巩固类作业,都可以自主选择综合运用类、实践活动类作业,以实现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这样的设计意图旨在实现分层、弹性、个性化布置作业3.作业设计体系:4.作业多元评价对作业评价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力求多元化评价,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一单元的作业评价进阶变量主要有以下:(1)面积单位: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测量面积的标准单位以及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一变量重点指向“知识内容”。
2)测量或求出面积的方法:包括估测、叠合、用面积单位测量或计算图形面积等方法,这一变量重点指向学生的测量技能3)空间观念与量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对“面”的大小有感知, 这一变量重点指向能力或素养维度4)问题解决能力:面对开放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解决,这一变量重点指向学生的认知维度这些进阶变量涵盖了本单元所包含的核心概念,有的作业中可能只体现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变量,而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则可能包含更多的变量在评价和指导作业时,能够依据量规对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五、课时作业单元名称课题名称节 次用 时面积度量对象第一节20 分钟课时作业目标1.初步认识面积,知道面积在哪里;2.会通过观察和重叠比较面积的大小3.通过作业练习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作业层次作业内容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评价主体时长基础性作业技能展示台1.请把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描出,他们的面用蓝色涂上2.下面哪个省的面积最大?画“√”哪个省的面积最小?画“○”解析:第 1 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面积的含义第 2 题:分析比较地图面的大小,可以发现它们的面积有大有小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第 3 题: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生共学互评师生互评生生师生8分钟3.下面放个中的两个图形,那个图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互评大?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通过数方格发现,左边的图形面积等于6 个方格,右边图形的面积等于 7 个方格,这样可知右边图形的面积大发展性作业智慧大舞台解析:第 1 题: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展示,最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第 2 题:逆向分析比较图形的大小,可以发现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你能画出几个面积等于 18 个小方格的面积的长方形吗?试试看数学活动——小小思考家】生生师生互评师生互评12分钟要用方砖把下面的空地铺满,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学生完成作业自评:✫ ✫ ✫ ✫ ✫作业整体性评价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