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三年级7《长方形和正方形》4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docx
28页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四边形第79-82页2周长第83-84页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85页4解决问题第86页5练习第87-88页9二、单元分析单元信息梳理表(一)四边形和长、正方形的认识1.例1(认识四边形)(1)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2)注意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并丰富学生对四边形外延的认识2.例2(认识长、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为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做准备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认识共同点: 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认识。
二)周长 1.例3(概念)(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实物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封闭图形2)用描述性的语言来陈述周长的含义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有的是拿绳子把物体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是分别测量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经历探索测量周长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2.例4(长、正方形的周长)(1)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进行连加;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的简便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2)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教学中,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加深概念理解注意方法优化,总结周长公式三)解决问题 1.例5(问题解决)(1)例5,这是一个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长、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2)用16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为长16厘米、宽1厘米和长8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
其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一般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3)“分析与解答”环节教材呈现了画出所有可能结果来解决问题的策略4)“回顾与反思”环节通过提问“只有这三种拼法吗?”提示应用此策略时,需要检查是否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2.在解决了用16张正方形纸拼摆的问题后,让学生继续探究用36张正方形纸拼摆的情况,以便发现规律三、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3.使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四、单元作业目标单元目标序号单元目标描述学习水平①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A理解②理解四边形的特征A理解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A理解④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B操作⑤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A理解⑥理解周长的含义A理解⑦掌握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B操作⑧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C应用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逆应用C应用⑩会解决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D综合⑪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D综合说明:目标①②③④⑤⑥⑦为常规作业目标;目标⑧⑨⑩⑪为单元作业目标。
五、单元作业设计整体思路在现实学校日常教学中,教学、作业与评价没有完美结合、协同发展,而是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不一致、不协调的情况,从而带来了非常严谨的后果所以,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之前,要先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对学科进行合理规划;第二,从教学、作业和评价三个维度系统思考单元目标;第三,依据单元目标整体设计教学、作业、评价内容;第四,依据评价结果不断诊断改进本次作业设计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明确作业内容,确定单元作业目标, 作业分组设计,确定作业分析评价标准,预估分析,作业分析与记录见下图)作业设计流程图明确作业内容本次作业设计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为进一步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基于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作业设计为4课时新课习题,1课时整理和复习习题和一份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要依据学习内容来确定,兼顾知识、能力、品格、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单元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直接根据这五个模块确定作业目标,并最终汇总形成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分组设计本次作业设计共有5个老师参加,由胡芳老师统领分配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表左琳课本《例1例2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作业设计单元设计整体思路和评价设计撰写周卫靓课本《例3周长的含义》作业设计单元检测题填空题和选择题作业设计王琴课本《例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业设计单元检测题作图题和解决问题作业设计郑燕课本《例5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单元内容和教材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撰写胡芳课本《练习》作业设计审查单元测试题作业分工说明表确定作业分析评价标准制定作业分析评价标准,依据作业分析评价标准判定作业的时间、作业的难度,依据作业分析评价标准改进作业设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主要维度内涵分析内容育人理念主要指作业在体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方面的情况作业的功能导向指向全面育人,三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业目标主要指作业的目标针对性和适切性,包括符合学生情况、课程标准情况等作业目标符合数学学课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相关联。
作业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情况,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科学性着重关注作业内容、用 语 等 方 面 的 正 确性、可理解性等作业要求和作业内容表述形式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作业不存在概念、文字、数据等方面的科学错误,每题后附由详细的解答作业难度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困难,与学生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等密切相关作业分为简单、一般、困难三个层级,以简单和一般难度的题目为主,困难的题目一课时设置1-2题简单的作业多为对课本内容的直接运用,以填空判断形式为主,难度较大的作业以实际操作题为主选择性着重强调作业内容、作业难度的可选择性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作业思 维扩展”部分的题目难度较大为选做题多样性着重强调作业类型的丰富多样,可以从呈现形式、功能等角度进行划分本次作业设计使用目的为学生新课后复习巩固使用,但也分为不同难度梯度和不同类型, 有选择、填空、判断、作图、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作业时间是指学生实际完成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基于“双减”的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作业设计完成时间为20分钟经学生练习验证实际完成时间在15分钟到25分钟,基本符合设计情况作业结构对作业在内容结构、类型、难度和目标分配等方面的整体分析作业内容和作业目标一致,内容为5课时作业和一份质量检测习题,作业之间存在前后关联。
作业分析评价表作业分析与记录依据作业分析评价标准,做好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目标等方面的分析分析中要做好过程性的记录与评价,以及典型案例的摘录六、评价(一)评价建议本单元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能够正确描述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认识周长的基本概念,掌握规则图形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实际含义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该重点考查学生:能否说出长方形的特征能否给出按要求拼摆长方形的正确范例能否说出周长的含义,指出规则图形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边线,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等在数学思考方面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概念是否清晰; 能否有条理地表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以及计算方法,对图形的空间概念是否清晰明确等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注重学生是否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是否有与同学合作,动手操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能否根据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与同学交流中形成自己的反思意识在考查与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时,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
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平时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查笔试的时候所出试题应该结合具体情境,以各知识点和知识间的联系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数学能力的提高,注重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活动经验的积累考查学生是否充分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二)评价量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自身对其认知、感情、动机、行为和环境等因素进行自我监控与调试,更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和策略给予支持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价反思量表,供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评价与反思,教师还可以进行抽查,并给予个别学生自我评价反思量表如下表)维度建议反思内容目标判断1.这些作业的目标我都清楚了吗?2.我读懂每一项作业的要求了吗?3.哪些作业目标已经掌握了?哪些需要我继续巩固?4.我选择完成哪些作业?我想自主增加哪些作业?(说明:这一 条需要教师允许,并鼓励学生完成自主作业)……过程监控1.我是否在复习了已经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开始写作业?2.完成作业过程中,是否认真审题理解了每一个要求?3.是否运用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1.在完成相应作业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请教教师?2.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作业更有效?……结果反思学生自我评价反思量表教师的批改价值不仅仅是打对错,而是发现学生存在错误的内容及其原因。
对此,教师可以在日常作业批改中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设计记录表,记录学生常见的错误与原因(记录表如下表)评价指标等级备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