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四年级2认识多位数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docx
30页小 学 数 学 单 元 作 业 设 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苏教版认识多位数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认识整万数P10-11,练习二第1~3题2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P12,练习二第4~8题3认识整亿数P15-16,练习三第1、2、9题4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P17-19,练习三第3~8题5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P20,练习四第1~4题6近似数P21-22,练习四第5~11题二、单元分析单元课标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指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估算的意义;在“数学思考”方面指出:初步形成数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教材1.知识网络2.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万以内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万级数和亿级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9分析分析序、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万级数和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理解多位数的组成,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是中间有零的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从认识五位数到认识十二位数的跨度相当大,因此编排七道例题,分成两大段前四道例题着重认识多位数的意义和计数方法,从整万数到非整万数,从整亿数到非整亿数,教材编排十分细致,有利于学生逐步认识各个计数单位和数位,循序渐进地掌握多位数的组成以及读法、写法后三道例题教学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改写多位数和求多位数的近似数,这些都是多位数的数学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学习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会有更清楚的理解,能更好地掌握但学生平时很少用大数,缺乏对大数的感性认识,学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特别对于读写大数,且中间有0的数更是难以掌握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 元学 习目 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万级和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并掌握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会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大数的实际大小,能用大数描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具体数量,获得良好的数感;能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考和表达,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认识多位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单 元作 业目 标1.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万级和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加深理解并掌握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2.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会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4.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根据“落实育人目标、夯实数学基础、促进融会贯通、发展创新思维”的作业宗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作业层次主要分为“基础作业”“提升作业”“拓展作业”三个板块基于单元一体化的视角,各板块的作业既独立承担功能,又相互联系,梯度推进,形成完整统一的作业体系,促进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得到相应的发展,结束学生“望作业而兴叹”的旧常态,开启学生“见作业而喜”的新模式。
2.作业评价评价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力求多元化评价,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第 1 课 时 作 业 设 计基 本 信 息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学期第二学期教材出版社、模块、章节、课时苏教版教材“数与代数”模块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整万数》课时内容及教材 分析课时内容:教材第10-11页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了四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层次,呈现了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总产量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提出“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个层次,借助直观的计数器,引导学生从已经学过的“10个一千是一万” 开始,利用已有的“满十进一”的计数经验进行数数,通过一万一万地数到十万,十万十万地数到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到一千万,依次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并在计数器上揭示相应的数位顺序第三个层次,以六十一万为例,通过在算盘上拨数、分析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整万数的含义,掌握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在引导学生分析数的组成时,是从一个整万数里有多少个万的角度进行的,这样的表达方式和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完全一致,更有利于学生联系数的组成,自主探索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第四个层次,引导学生通过填写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表, 整理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并介绍了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课时作业目标及设计思路作业目标: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认识整万数,理解整万数表示的意义;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感受大数目的数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设计思路:如果布置的作业内容“一刀切”,往往容易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这样的作业无疑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屠宰场”鉴于此,设置了分层作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进步的空间本课时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拓展作业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先消化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布置相应的简单作业,可选择基础性作业;中等生可选择基础作业和提升作业;对理解领悟力强且好学肯钻研的学生,可选择稍有深度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拓展作业这样争取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作业类型□单元作业☑课时作业□假期作业作业功能□课前预习 □当堂训练☑课后复习(仅限于课后复习)题目序号题目类型完成时间难度来源1基础作业3分钟易选编2基础作业1分钟易改编3提升作业3分钟中等改编4提升作业5分钟中等原创5拓展作业5分钟较难原创题号作业内容对应学习水平及设计意图基础作业(必做题)慧眼识珠对 应 学 习 水1平:了解设计意图:此题了解学生对数的组成理解和由( )个万组成 由( )个万组成由( )个万组成读作: 写作: 掌握情况, 再完成写数和读数,巩固整万数的读写法2飞鸽传书900 90000 900000 北江市的人口总数 荷塘村的人口总数 湖滨镇的人口总数大约是( )人 大约是( )人 大约是( )人对 应 学 习 水平:了解设计意图:选择数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数的大小,培养数感提升作业(至少选做1题)龙争虎斗3对 应 学 习 水平:理解设计意图: 帮最小的六位数是( ) 最大的六位数是( )邻两个计数单比一亿多一千万是( ) 比一亿少一千万是( )位 的 进 率 是10个十万是( ) 一千万里有10个( )10。
助学生感悟整万数的大小、数的组成及相4“读”树一帜整万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读下面信息, 谈谈你的感受人体 1 小时要呼吸 1200 次, 每小时吸入空气 3705 升, 人的一生, 大约要消耗 1500000 立方米的空气,然而大气污 染 导 致 每 年 约 有300000~700000 人提前死亡, 25000000 儿童患上慢性咽炎对 应 学 习 水平:理解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让抽象的数字灵动起来, 丰富起来, 同时渗透了环保的观念, 让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拓展作业(选做题)5奇思妙用在算盘上拨出682900001) 如果去掉一个珠子会变成多少? 并写出这个数,读出来2)如要在万级上增加一个珠子,会变成多少?对 应 学 习 水平:应用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发散思维习题, 帮助学生感悟整万数的读写法, 有一定难度, 让学生积极动脑, 体验成功的喜悦作 业评 价设 计作业评价表设计意图:全方位 、 多 层 次 考量,抛弃分数式的评价,并在评价中增加适当的评语,鼓励学困生 、 带 动 中 等生 、 激 励 学 优生通过多元评价,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 好 数 学 的 信心,不断寻求进步。
第 2 课 时 作 业 设 计基 本 信 息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学期第二学期教材出版社、模块、章节、课时苏教版教材“数与代数”模块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课时内容及教材 分析课时内容:教材第12-13页例2,“练一练”,练习二第4-8题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用算盘呈现了一个万级和个级都不含有0的数(52395239),引导学生结合算盘理解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读出并写出这个数,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接着,继续用算盘呈现了一个每级末尾都有0和一个每级中间都有0的数, 要求学生先说出它们各“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由于每级末尾有0和每级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材在组织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这样,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扶到放地组织学生的认数活动,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学生体会具体的学习方法,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