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文论余华小说的儿童视角.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87797910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余华小说的儿童视角摘要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儿童视角的创作自五四运动后才逐渐展现出来而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极具个人特色的儿童形象儿童视角成为他书写世界以及反思现实社会的一种独特的角度余华小说中的儿童视角按照年龄阶段,可分为三种:学前儿童视角、学龄儿童视角和少年儿童视角;在主题思想上,包括暴力与死亡、欲望与人性、孤独与苦难三对关系;影响余华以儿童视角进行写作的因素有两种: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其儿童视角在价值层面上不仅增强了作品反讽的叙事效果,也增添了作品审丑的美学价值关键词 余华 小说创作 儿童视角A Study on Yu Hua’s Writing Strategies-From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Abstract Literary cre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gradually emerged 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after we have a panoramic view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Yu Hua, as a representative of Vanguard Literature, portrays several characters of children with personal features in his novels. Describing and reflecting the world in children’s eyes is a special one amo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ccording to stages of age, perspectives from children in his nove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those from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school-age children, from adolescents. Themes of his novels include three pairs of relations: violence and death; desire and humanity; loneliness and suffering. There are two factors that affects his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social environment and family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value, depicting in children’s eyes not only enhances the narration effect of irony, but also adds some aesthetic value to works.Key words Yu Hua Novel creation Child perspective目 录引言 1一、“儿童视角”的表现形式 1(一)学前儿童视角 2(二)学龄儿童视角 2二、“儿童视角”下的主题思想 4(一)暴力与死亡 4(二)欲望与人性 5(三)孤独与苦难 6三、“儿童视角”的成因 6(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7(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8四、“儿童视角”的价值 8(一)增强作品反讽的叙事效果 8(二)增添审丑的美学价值 9结 论 10参考文献 11致 谢 12引 言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叙事角度。

      [[]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简单的说,儿童视角是指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以儿童的眼光打量成人世界,展现出与成人眼光完全不同的世界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角度,通过孩童眼光的观察与透视,有助于揭示人物形象,审视成人世界难以察觉到的丑恶,反省人性的本质意义所在,反映社会现实,从而唤醒读者对儿童的关爱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不仅塑造了很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还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具有代表性儿童视角是他在书写现实世界以及反思人类社会的一种切入角度例如《现实一种》中的男孩皮皮;《我胆小如鼠》中的杨高;《我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活着》中的有庆、苦根;《在细雨中呼喊》中的国庆、鲁鲁、孙光林余华笔下的“儿童视角”与现在大众所熟悉的天真、纯洁、积极阳光的儿童视角大相径庭,他们或暴力、或冷漠、或懦弱、或独立、或老成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余华小说中儿童视角的表现形式、主题思想、成因、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儿童视角”的表现形式我国和国际对于儿童的界定标准是什么?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

      [[] 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力公约[Z].1990-9-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的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Z].2013-1-1.]因此,只要是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心理学上都可以被称为儿童那么该如何划分儿童时期?“将人的一生依据生理、心理特征,按年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目前,多数学者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状况,把人的一生划分为9个时期,即婴儿期(1周岁以下)、幼年期(1~5岁)、童年期(6~11岁)、青春期(12~17岁)、青年期(18~24岁)、壮年期(25~44岁)、初老期(45~59岁)、老年期(60~89岁)、长寿期(90岁以上)[[] 陈昭典.中国老年百科全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参照现行教育的学制,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学前期和学龄期其中学前期分为婴儿期(0~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期分为小学生期(6~12岁)、少年期(12~14岁)和青年初期(14~18岁)[[] 张永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9页。

      ]从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出6岁和12岁是儿童成长时期中的分水岭在余华的儿童视角小说中,同样可以以6岁和12岁来划分儿童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一) 学前儿童视角“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界和发展心理学界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不完全一致,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7岁)的儿童[[] 张永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5页]这个时期的儿童是最纯真的他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懵懂无知,善良纯洁,对新事物具有好奇心,喜欢模仿周围人,特别是老师、父母、小伙伴的一举一动,并开始有了一定的主观意识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善与恶,是与非,只会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祖先》中处在襁褓中的“我”便是婴幼儿视角形象的最佳代表我”并不喜欢母亲瘦弱的胳膊和刺耳的笑声,反而喜欢祖先那宽厚的胸膛,毛茸茸的膀子在村庄陷入惊慌失措中,在母亲认为快要失去“我”的时候,“我”却感觉十分舒适我和那些成年人感受相反,在他们眼中十分危险的我,却在温暖的胸口上让自己的身体荡漾。

      [[] 余华.鲜血梅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第4页]在《现实一种》中,四岁的男孩皮皮发现自己做出的举动,不能获得亲人的注意,弟弟的哭声却能得到亲人的注意他便模仿自己父亲对母亲做过的那样,掐弟弟的脖子,扇弟弟耳光,来让弟弟嚎啕大哭,从而获得一段时间的愉悦感同时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注意力还不是那么容易集中,很容易被转移走,文中的皮皮在把堂弟抱出来看太阳时,觉得手里的东西太重了,便直接松开了手,摔死了幼小的堂弟对于弟弟的死,在山峰质问全家人究竟是谁把弟弟抱出门外时,他发现自己好像得到关注了,于是大声地说:“是我!”在他眼里,堂弟的死是不重要的,能够赢得父母亲人的关注才是首要任务二)学龄儿童视角学龄儿童通常指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儿童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较稳定;他们富有友爱感,善于把自己的愿望和集体相结合;他们热爱劳动,有同情心,主动要求帮成人做事,关心他人,不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余华小说中的学龄儿童,少部分具有该时期儿童所应有的天真、异想天开,和对父母的崇拜,但更多的却是极其懦弱或极其独立在《阑尾》这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我”和哥哥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在一次聊天中,父亲提到了他最经常做的手术——“阑尾手术”,他提到了英国的一名外科医生自己给自己开阑尾,并且在“我”和哥哥询问他是不是也能自己给自己开阑尾时,父亲表示如果情况紧急,那他也会像外科医生那样。

      这个时期的儿童总是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的父母,听到父亲可以自己给自己做手术,“我”和哥哥更加觉得自己的父亲了不起,在父亲的阑尾真的发炎的时候,“我”和哥哥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去找医生,反而自作主张偷来手术包,想要父亲自己给自己动手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父亲也因为“我”和哥哥的举动而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最终从一个强壮的外科医生变成了瘦弱的内科医生这篇短篇小说中的“我”和哥哥便具有了该时期儿童所应当有的天真,有着对父亲盲目的崇拜《我胆小如鼠》中的“我”——杨高,极其懦弱上课时老师的唾沫飞到“我”的脸上时,“我”会害怕的眨一下眼睛;父亲在世时常常对“我”说不能去河边玩,因为会掉下河淹死,不能爬到树上玩,因为会掉下来摔死,“我”便老实地在夏日的阳光下,看着小伙伴们“卖南瓜”连全班同学都不怕的鹅,都只有“我”一个人怕,因而被冠以“胆小如鼠”的称号这样一个老实木讷的男孩,在当代父母眼中是乖孩子,但在当时的小伙伴眼里,便显得十分懦弱《在细雨中呼喊》中的鲁鲁极其独立面对其他孩子的欺负,他没有向大人求助,而是虚构了一个“哥哥”的形象,告诉别人:“我哥哥回来找你们算账的[[]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第113页。

      ]面对母亲冯玉青对他的嫌弃,他没有感到委屈,依旧爱着自己的母亲在冯玉青成为娼妓,卖淫被抓后,五个穿着警服的人来询问鲁鲁他的母亲卖淫的细节,面对这种情况,鲁鲁恶狠狠地,明确拒绝了回答,保护了母亲的尊严在得知自己的母亲不能回家,甚至要被送到劳改农场后,鲁鲁依然表现出了不符合年纪的冷静,他说:“你们把我妈送走了,谁来管我?”[1]P124在他的认知里,无人看管这个理由足以让他们放了自己的母亲但事与愿违,冯玉青还是被送到了劳改农场在冯玉青被送到劳改农场后,7岁的鲁鲁问清楚了七桥的位置,决定去找冯玉青他带着自己的书包和大旅行包,踏上了寻找母亲的道路他第一次坐上汽车,却全然没有孩子应该有的对汽车的好奇,而是神情严肃地注视着窗外,时刻注意着七桥的位置在提前知道七桥没有停靠站后,他甚至无师自通的学会了用香烟贿赂司机,让他能在七桥下车小小年纪的他,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却被生活所逼迫,学会了坚强独立三)少年儿童视角少年儿童视角多指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