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反思.pptx

112页
  • 卖家[上传人]:开***
  • 文档编号:55236446
  • 上传时间:2018-09-2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882.99KB
  • / 1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反思,1、试题形式、内容分布、难易度(稳中有降)、考核目标等都比较稳定基本特征,1、试题形式、内容分布、难易度(稳中有降)、考核目标等都比较稳定续),2、突出考查历史骨干知识,即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成就和历史人物,不偏不怪基本特征,3、注重考查传统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渗透家国情怀基本特征,4、引入史学界学术成果尤其新的研究发现,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基本特征,4、引入史学界学术成果尤其新的研究发现,引领中学历史教学 (续),5、史料的来源和呈现方式多样化,注重考查对史料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基本特征,选取的史料有文献史料、学术专著、考古发现、文学艺术作品等 (图表等非文字材料题总计10题,占比近三分之一),6、加强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史和改革开放史的考查,体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价值倾向基本特征,6、加强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史和改革开放史的考查,体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价值倾向续),7、关注现实热点和周年纪念基本特征,一卷 二卷 三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分析:战国时期墨家以外的其它各家很少有科学技术方面的论述,所以A项错误;题干材料只能反映《墨子》在几何、物理等一些领域的探索和发现,不足以说明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B项错误;联系所学,墨家代表当时平民结成的利益,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和总结了上述科技成果,与贵族阶层的旨趣物管,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对有效信息的正确解读能力(历史解释素养)也体现了尊重劳动人民历史地位和贡献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提倡科技创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智慧,树立文化自信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分析:文献中商汤“网开三面”的典故,说明他的仁德甚至实施于禽兽,对比夏桀的暴政,因此得到诸侯和人民的拥戴,成功“革夏命”建立商朝,因此A项正确,全面阐述了题干材料的意思文献记载的个别人一次狩猎现象不能说明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就是捕猎,依据所学知识,夏商王朝已经进入农耕文明,农业才是是主要的经济活动,B项的论断以偏概全,因此错误C项也是只看到表象,D项更是武断地不符合实际的推断,都不选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及对材料信息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史记》的这一记述宣扬了儒家提倡的“仁政”思想本题也体现了传承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导向。

      部分涉及关注生态保护时事热点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分析:题干材料说墓葬中发现不少铁器实物,没有体现有多少铁农具,因而证明不了铁农具得到普遍使用,并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在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是战国以后,所以A项错误题干图中可以表明当时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发现了铁器,但还不足以证明新疆地区的铁器就是从中原大量引进的,或许是当地独立铸造的,因此也不能表明两地联系紧密,依据所学知识,中原新疆发生紧密的联系实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因此B项错误由题干中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可知,这些铁器在当时数量应当比较稀少,因此当时我国冶铁技术不可能已经相当普及铁器的出现标志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图中铁器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相对社会发展较快,D项正确本题考查古代生产技术,时空观念素养,要求考生能够把文字信息与地图信息结合起来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解读凸显了实物史料的研究价值,并以崭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引领中学历史教学。

      一卷 二卷 三卷,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分析:依据表格中的信息,东南九省给中央缴纳赋税,中原和边疆也有少量上供,只有河朔地区完全不上供。

      而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富庶江南地区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区,朝廷还是控制了最主要的经济命脉,A项错误题干信息可以得知并不是所有地区的藩镇都是之间攻伐不已,只有中原型可能性最大,因此B项错误从表格中河朔型藩镇的情况(不上交税赋,拥兵自立)表明中央的权威在这些地区已经基本丧失,因此,C项错误从大部分地区的藩镇仍有朝廷任命,经济发达的江南仍向中央提供税赋的情况可知,这一时期的唐王朝在政治和经济上仍能比较有效地维持统治,因此D项正确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并涉及经济重心南移问题,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准确解读,通过藩镇的分类比较,引导学生对具体历史事物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打破模式化的认识和评价,引领历史教学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在西汉前期一直推行,题干中显示的国家收取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仍能体现重农政策。

      一些富商大贾欺压小农是钻了国家税收等政策的漏洞,利用了当时的市场行情,并不代表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不再抑制商业保护小农生产,因此A项错误题干信息中大商人当时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趁机掠夺农民的举动造成了土地兼并和自耕小农的破产,说明了B项正确农民是因为加纳钱币形式的人头税而出卖粮食,而被大商人趁机敲诈破产的,是被迫脱离生产,粮价低也不是当时农民失去生产热情的唯一因素,C项没能反映材料的主要意思,因此不选题干只能反映富商操纵市场物价,而不是税收,税收权仍掌握在当时国家手中,D项不符合史实,因此不选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涉及西汉初年的重农抑商、休养生息等经济政策、赋税制度、土地兼并现象和小农经济等关注农民问题、粮食问题、税制问题、市场监管、贫富分化和社会稳定等,具有现实警示和借鉴价值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分析:表格中由北宋到南宋祖上无官职记录的宰相增多至占据多数,而“官二代”式宰相大幅度减少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科举制的推行打击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可知B项正确,A项和D项都违背史实和材料意思。

      C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本题考查对历史表格材料的解读能力,考查科举制度推行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变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生需能够把握科举制度的本质特点和影响一卷 二卷 三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分析:从题干信息“井主雇佣工匠”得知,这成百上千个竹筒井都是民营制盐手工业,联系所学宋代商业发展的情况,因此A项正确题干中的受雇工匠情况不能反映当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的高低,因此B项不选题干只能反映当时这一地区的这一新制盐部门存在雇佣劳动情况,而就当时全国和各个行业的使用雇佣劳动情况并不得而知,因此不能武断下“已经普及”的结论,因此C项不选此题反映了四川此地的井盐是民营的,但实际上当时海盐和池盐仍然都由官营榷卖,因此题干信息并不能反映盐业专卖制度在整个北宋辖区和整个制盐业中已经完全解体,因此D项错误。

      本题有助于考生对民营手工业和历史上雇佣劳动情况产生崭新和具体的认识,更新观念,有助于引领中学历史教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