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ppt
15页读约翰·S·布鲁贝克著 《高等教育哲学》张建林2012.6.14汇报内容• 一、引言 • 1.作者简介 • 2.写作背景 • 3.著作影响 • 二、体系和主要观点 • 1.体系 • 2.主要观点 • 三、引用较多的三段话 • 四、一点讨论一、引言• 1.作者简介 • 约翰·S·布鲁贝克(John S.Brubacher) • 1898— • 1924年,26岁的布鲁贝克取得硕士学位,就在 达特茅斯学院讲授高等教育学 • 1928-1958任耶鲁大学教育史和教育哲学教授 • 1959-1969在密芝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讲授 高等教育思想述评 • 1969年退休 • 1978年出版《高等教育哲学》,1982年再版一、引言• 2.写作背景 • 20世纪60~7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艰难时期 ”、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季” • 从表面上看,由于美国国内种族和人权运动、侵越战争、 经济衰退、校园学生运动的接连爆发,使得人们开始对高 等教育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出现了高等教育“合法性危 机” • 实质上,60~7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型向普及型 阶段的转变时期(可称之为转变时期,或规模扩张时期) ,由于学生数量上的变化必然引起高等教育质的变化,新 型的高等教育必然对原先意义上高等教育的理念带来冲击 ,诸如高等教育的界定、高等教育为谁服务、高等教育培 养目标、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等问题,迫 切需要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作一次痛苦的重新评估,在哲 学层次上澄清认识。
一、引言• 3.著作影响•西方第一部高等教育哲学专著 •“1977 ~ 1978 年度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推荐的杰出学术著 作( 1977 ~ 1978 Outstanding Academic Book Selection of Choice) ” •1987.7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界的核心读物 ,是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人大复印资料( 高等教育) 》引用此书的文章数与国内述评此书的文章数二、体系和主要观点• 1.体系 • “一个基点”:逻辑起点“高深学问” • “两条线索”:以“高深学问”发展的内在逻辑 ,即认识论逻辑为主线,以“高深学问”发展的 外部条件,即政治论逻辑为副线 • “八个支点”:高深学问(逻辑起点)——学术 自治与自由(学术自治体及其从事学术活动的条 件)——高等教育为谁服务(学术标准)——普 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术教育)——高等教育学 (学术教学论)——治学的道德(学术道德与规 范)——作为教会的大学(学术信仰)二、体系和主要观点• 2.主要观点 • 高等教育存在的逻辑基点——高深学问 • 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 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 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
凡 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 里就会有大学 • 使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是 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的“认识论” 高等教育哲学另一种“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则认为 ,人们探索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 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二、体系和主要观点• 2.主要观点 • 高等教育的精华——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 • 按照认识论的哲学观,既然高等教育存在的逻辑基点是高深学 问,那么大学就应该由掌握着高深学问的人——教师来“决定 应该开设哪些科目以及如何讲授此外,教师还应该决定谁最 有资格学习高深学问(招生)、谁已经掌握了知识(考试)并 应该获得学位(毕业要求)更显而易见的是,教师比其他人 更清楚谁有资格成为教授 • 然而,自治也不是没有限度的传统的高等教育自治现在不是 ,也永远不会是绝对的 • 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我们就越有必 要用政治论哲学观来看待高等教育的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此 外,学术自由除了基于认识论和政治论的哲学基础来考虑之外 ,还应该从道德的立场来衡量学者的学术活动除了应该服从 真理的标准和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之外,还应该符合伦理道 德的尺度。
二、体系和主要观点• 2.主要观点 • 高等教育的民主化——高等教育为谁服务 • 认识论者认为,高等教育只能为有才能的人提供 服务,“它们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少数的 学术精英”然而,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已从 社会的边缘成为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起着分配 职业阶梯上的等级和社会再分层的重要作用,越 来越多的人希望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教育走向大 众化阶段作者认为如果人的差异在与教育性不 相干的情况下(例如人的种族、肤色、性别等 ) 应该一视同仁,而如果他们的差异是于主题相关 的(例如天赋或智力 ),就要区别对待 • 避免学术上出现格雷欣法则 二、体系和主要观点• 2.主要观点 • 高等教育如何实施——普通教育和专业教 育与高等教育学 • 高等教育的实施同样面临认识论哲学和政 治论哲学的矛盾对已经进了大学的本科 生,应该进行像自由教育一样本身就是目 的的教育,还是应该朝着更为实用和专业 的方向进行教育他认为:“普通教育和 职业教育必须携手并进二、体系和主要观点• 2.主要观点 • 治学的道德 • 鉴于高等教育存在的基础是“高深学问” ,学者是他们自己伦理道德的监护人学 者承担着对本学科的责任同时拥有学术自 由。
学术自由不是绝对的,有一定的道德 界线,而学者也会面临经济方面的选择, 学者也需要有一个“名誉准则”二、体系和主要观点• 2.主要观点 • 高等教育移动到社会的中心——作为教会 的大学 • 与以前的教会非常相似,大学是高深学问 的看管人,或者说是知识的权威,其社会 地位也移动到了社会的中心,大学已经具 有了一种崇高的地位,它是否也应该肩负 起一些神圣的使命呢?作者的态度是大学 要承当“社会的良心”三、引用较多的三段话★ “高等教育与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材的 不同: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在某种意义上,所谓‘ 高深’只是程度不同但在另一种意义上, 这种程度在 教育体系的上层是如此突出, 以致使它成为一种不同的 性质教育阶梯的顶层所关注的是深奥的学问这些学 问或者还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或者是虽然已 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 ” ★“就像战争的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叫给将军们决定一 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 ” ★“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即存在着两种 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 一种哲学主要以认识论为基础, 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
四、一点讨论• 实在论 • 生命论 • 本体论重建•谢谢! •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