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张爱玲的服饰世界.doc
10页标题】论张爱玲的服饰世界 【作者】白继兵 【关键词】 张爱玲 服饰 特征 形成原因 【指导老师】张江元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服饰的功用自古到今主要有二:一是蔽寒;另一则是人地位、个性、性格的集中 体现,所有的着装观念都反映着人们精神上一种潜在的追求,不同的着装更是人 心理、情绪在不同的处境中的主观表现古人云:“衣以彰身就如孔已己为 了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在短衣帮中穿起了长衫,以此来找到心灵的慰藉一样 由此可见,服饰描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心灵上的一种文学符号在现代文学史上, 张爱玲是这种文学符号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张爱玲本人的穿戴风格,还是创作中 人物的服饰描写,都可谓独树一帜 在张爱玲的日常生活中,犯冲的色彩的服饰搭配,出人意料的奇服式样,复古与 崇洋的服饰交织,构成了张爱玲服饰世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人物的塑造上, 对服饰的浓墨重彩、对服饰背后文化底蕴的关注,对服饰掩盖下人物心理、性格、 个性、处境的揭示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那位作家可以和她媲美洋洋洒洒的 《更衣记》更是她研究服饰的集大成 观照张爱玲本人的衣装服饰和其文学创作中的服饰描写,以及所体现的风格特征 和她对服饰如此痴迷的深层次原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 莎士比亚曾说过:如果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 历这句话放在张爱玲这位傲世的作家身上依然管用,甚至可以说表现得更充分 突出,个性张扬、孤傲独特的张爱玲的服饰的变化,便是张爱玲不同时期的心态 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她的服饰装扮来更深入的了解她的人生 张爱玲出生在没落的豪门贵族家庭,外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祖父张佩纶 “仪容俊伟,善言强辩”,“尤喜著竹布长衫,招摇过市,风流倜傥……京都士 大夫们争相效仿,以至竹布长衫畅销京都内外”,[1]形成一种“名将风度”,而 他的后代便继承了这一“名将风度”父亲张廷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王朝 的一代遗少”,“死啃老本,坐吃山空,狂嫖滥赌,在醇酒妇人中麻醉一生” [2]与她父亲形成极大反差的母亲,受过林译浪漫小说、五四时代风潮的影响,虽 也缠过脚,思想却十分解放,而且还留过几次洋这与张爱玲父亲的暴戾乖张性 格形成了极度的不调和,造就了一个无爱的家庭张爱玲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很 少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和父母的爱,更不用说在衣服上照顾到她,这些冷落、伤害 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根据现代心理学分析表明:一个人越 是在某方面欠缺什么,就会疯狂的去找回什么,而这种心理一旦有机会便会膨胀 起来,来弥补早前的缺失,达到心理的平衡,这就是“缺失性心理”。
张爱玲也 一样,少年生活的灰暗对她爱美心理的压抑,在追求漂亮衣服而未得到时,便萌 发了这种心理,所以一有条件,她就肆无忌惮的穿戴起来,用奇装异服来张扬自己,这种“缺失性心理”造成了她极向亢奋的一面藐视一切,孤立傲视,而这 一切便促使她到奇装异服中寻找慰藉和满足,父母离异后,父亲娶了姨太太,使 张爱玲犹如在一个巨大的梦魇里挣扎一般,不仅常遭父亲毒打,而且对于年幼时 就因羡慕母亲的装扮而简直“等不及长大”,扬言“八岁要梳爱司头,十岁要穿 高跟鞋”的张爱玲来说,拣继母的旧衣服穿那简直是奇耻大辱就如《童言无忌》 里所记录的一样:有一时期在继母的统治下生活着,拣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暗红的 薄旗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的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 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和羞耻,一大半是因为自渐形秽,中学生活是 不愉快的,也很少有朋友 正是这种压迫和遭遇,促使她最后逃离经济较宽裕的父亲家,投靠经济较拮据的 母亲家母亲提出公允的办法:“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 费来装扮自己,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3]张爱玲的衣装梦再 一次破灭,以至到港大读书期间“得了两个奖学金……认为可以放肆一下了,就 随心所欲地做了些衣服,至今也还沉溺其中”。
[4] 张爱玲对服饰的一往情深,近乎痴迷的执着与狂热使她本人与其作品成为现代文 坛上的一株奇花异草她及她的服饰世界,或含蓄内敛,或张扬放恣,或平淡雅 致,或高贵富丽,和谐完美的演绎了她传奇般富有戏剧性的一生 同时,服饰也是一个人不同时期心态、地位的反映那么这种反映在张爱玲处是 如何体现的? 张爱玲的童年是欢愉的快乐的,父母还没有离异,而且对张爱玲寄于了厚望,所 以这一时期的她像一个公主刘川鄂的《张爱玲传》就这样记述的: 最让瑛瑛高兴的是,夏日的中午,穿着白底小红桃子的纱短衫,红裤子坐在板凳 上,看谜语书、儿歌和外国童话绿茵茵的草地,红艳艳的太阳,清幽幽的树阴, 还有看童话书的小公主,真像童话世界一样 有时候她还穿着大花棉袍坐在姑姑身上撒娇,是那么的温馨、幸福上小学后, 迁居上海张爱玲更是感到身上的粉红底的洋纱衫裤上的一朵朵蓝蝴蝶在街道上 翻飞,像活泼的蓝精灵,神奇而快乐 上中学后,张爱玲父母离异,父亲娶了姨太太,张爱玲常常受姨太太的压迫和束 缚,在衣服上就表现为常穿继母的旧衣服,暗红的薄旗袍穿不完的穿着好不容 易等到中学毕业,穿上白色旗袍跨进港大校门,认为可以自由的放肆一下的时候, 母亲的经济条件已经不允许了。
所以得了奖学金买了几件漂亮衣服这样理所当然 的事,在张爱玲也欣喜了好一阵子,然而更多的时候,张爱玲穿的是她出人意料 的大胆改装的古中国的女性服装 1943 年,张爱玲初出文坛,她带着她的两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 香屑——第二炉香》,去拜见《紫罗兰》杂志主编周瘦鹃先生:“只见她穿一袭 鹅黄缎半臂旗袍,因高条的身材更显得袅袅婷婷,她梳着四十年代上海最时兴的 爱司头,使她浑圆的脸庞愈显饱满[5]默默无闻的张爱玲这时的着装既普通又 沉静,丝毫没有张扬的痕迹1943 年 7 月,张爱玲抱着“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 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的心理,携着她的小说《心经》找到了《万象》杂 志主编柯灵,她“身穿丝质碎花旗袍,色泽淡雅”,[6]此时的服饰也正说明了张 爱玲时时小心,处处留心的谨慎心态 1944 年 8 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杂志》月刊出版,并为此举办了 “《传奇》集评茶会”张爱玲身穿橙黄色绸底上装,青灰色长裙,长发只在鬓角处卷卷,戴淡黄色玳瑁边眼镜,风度仍旧沉稳而又庄重,矜持而又大方”[7]此时张爱玲处于一种既张扬但又略略内敛的矛盾状态 当张爱玲的读者群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之时,她的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以前的半内敛半张扬到完全张扬、极度失衡夸张。
款式的别致出格,色彩的光 鲜夺目,已成了人们注视的焦点,犹如她的文章一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她 刚从香港回上海时“便穿着一件矮领子的布旗袍,大红颜色的底子上面,是大朵 大朵蓝的白的花,这样扎眼的花色却又用了简单到单一的样式,只可以从头上套 进去,在领子上面打个结,而又只及膝盖长”[8]这使她见惯了洋气和摩登装扮 的弟弟都为之惊叹,而且她还经常与她的密友炎樱跑到日本绸料店去享受那五颜 六色的绸缎带来的快感和奢侈去参加朋友婚礼,她穿的是一套前清老样子滚着 如意镶边的绣花袄裤,无意争春秋,却鲜艳突兀得满坐惊叹,一片嘘声,十分抢 眼当《传奇》结集出版时,张爱玲穿着自己设计的奇装异服去较稿样,一度使 整个印刷厂停了工 1944 年,张爱玲的话剧《倾城之恋》公演她和当时明星公司的三巨头之一周剑 云会见时,张爱玲穿的是“一袭齐膝的旗袍,旗袍外套了一件短外套,是仿古的 水红色绸子,衣袖很宽,袖口用黑缎镶边,右襟下有一条舒卷的云头——也许是 如意”,[9]俨然一幅贵妇水彩画1945 年春,朝鲜舞蹈家崔承喜来中国,曾和张 爱玲等女作家聚谈,这次张爱玲穿的是桃红色的软缎旗袍,外罩古铜色背心,缎 子绣花鞋,长发披肩,富丽而典雅,多彩而脱俗,给人一种距离感。
她之所以无 视场合而孤傲独行,用炫人的奇服来装扮自己,也是对少年时代所承受的压抑及 成年后的成功满足之间达成的一种心理平衡 40 年代中后期,张爱玲由红极一时渐驱沉默着装上也似“雪洞一般”,第一次 “文代会”,她“着上海女士的旧装,深灰色的旗袍外面,罩了一件网眼的绒线 衫”[10]而 60 年代与好友的合影中,她穿的是:小 V 领大花的蝙蝠袖衫,衬着 齐耳的短发,显得非常富丽、傲气,搭配的精致婉约,有着她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的表现70 年代,张爱玲迁居美国,“穿着高领圈青莲色旗袍,头发是‘五凤翻 飞’式样的,斜签身子坐在沙发上,逸兴遄飞,笑容可掬”[11]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她的服饰再不是从前的大红配大绿,而是深灰、青莲的旧装,虽然透出一丝 苍凉,但却也依然傲视独立,与众不同隐约看到张爱玲情感受挫和婚姻失败的 痛苦,由红极一时的喧哗到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落寞,加之飘离故土的各种际遇 张爱玲的服饰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虽然也和别人一样地在厚棉袍外面罩着蓝布长 衫,却是没有地位,只有长度、阔度与厚度的一大块[12] 二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指出:张爱玲在《传奇》里所描写的世界,上 起清末,下迄中日战争。
这世界里面的房屋、家具、服饰等等都整齐而完备…… 至少她的女主角所穿的衣服,差不多每个人都经过她详细描写,自从《红楼梦》 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一番写实的功夫,不仅如此,她 的散文《更衣记》更是对服饰作出了详细的研究 张爱玲描写人物就像专业服装设计师一样,对其人物服饰的色彩、质地、款式都 不惜浓墨加以渲染,特别是以色彩为最用力去描写衣装服饰,关注沉淀在服饰 中的文化底蕴,以服饰的变化来展示人物心态、情绪、性格的变化,可以说是张 爱玲贯用的手法之一,以至她把生活理解为“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她 笔下的人物其面部表情往往都是模糊的,而衣装饰品却是完整的、鲜明的先让 我们来看看她笔下几个人物的服饰是怎样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 一个娇小的西装少妇跨出车来,一身黑,黑草帽檐上垂下绿色的面网面网上扣 着一个指甲大小的绿宝石蜘蛛,在日光中闪闪烁,正爬在她腮帮子上,一亮一暗, 亮的时候象一颗欲坠未坠的泪珠,暗的时候便像一粒青痣那面网足有两三码长, 像围巾似的兜在肩上,飘飘佛佛 梁太太扎着蓝绉纱包头,耳边露出两粒钻石坠子一闪一闪,象是挤着眼在笑呢? 她的脸却铁板着。
《倾城之恋》中的萨黑荑妮公主: 只见一个女的,背向着他们,披着一头漆黑的长发,直垂到脚踝上,脚踝上套着 赤金扭麻花镯子光着脚,底下看不仔细是否趿着拖鞋上面微微露出一截印度 式桃红皱裥窄脚裤 已经换了印度装,兜着鹅黄披肩,长垂及地披肩上是二寸来阔的银丝堆花镶滚《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只看见发髻上插的风凉针,针头上的一粒钻石的光,闪闪掣动着发髻的心子里 扎着一小截粉红丝线,反映在金钢钻微红的光焰里 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大镶大滚的夏蓝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 她穿着一件曳地的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 动了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衣服似乎做的太小了, 两边迸开一寸半的裂缝,用绿缎带十字交叉一路络了过来,露出里面深粉红的衬 裙 除了上述人物服饰的描写以外,还有芝寿、烟鹂、长安、艾许太太等,就连《红 玫瑰与白玫瑰》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两妓女的衣饰描写都十分完备详细而在她的散文《更衣记》中她主张服饰应化封闭为开放,反对传统服饰抹杀女性 美,主张美的自由展示她说:“中国女人的紧身背心的功用实在奇妙——衣服 再紧些,衣服底下的肉体也还不是写实的作风,看上去不大像个女人而像一缕诗 魂”,“人属次要,单只注意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 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
[13]强烈抨击了传统儒家思想对女性服饰自由的扼杀, 反对传统服饰对细节的过分追求,主张化繁缛为简约,特别是对道德观念和政治 态度对服饰样式、颜色的束缚,导致人们去追求繁缛的细节的反对尤为突出,主 张服饰不应有等级化、规律化、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