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管理效率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选择.doc
13页基于管理效率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选择内容摘要本文从管理效率的视角研究民营企业在家族 式管理与职业化管理中的选择问题本文运用威廉姆森的理 论框架与博弈论的原理证明职业化管理成本高于家族式管 理成本,但另一方面,又论证了职业化管理的管理收益也高 于家族式管理,管理效率随管理职业化水平的变化而定,找 出了管理职业化水平的最优点,分析了管理职业化水平与企 业规模的匹配问题,提出了政府在提升企业管理职业化水平 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家族式管理;职业化管理;管理效率一、基本概念与选择模型在中国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绝大部分实 行家族式管理所谓的家族企业是按照所有权来划分的,如 果家族占据绝对控股(50%以上)或相对控股(持股比例不足 50%,但为第一大股东,并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地位, 那么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式管理和职业化管理是按照经营权来划分的,企业 的经理人员可以采取主要由家族成员担任的方式,也可以采 取主要由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的方式,前者称为家族式管 理,后者称为职业化管理家族式管理与职业化管理都并不 是绝对的,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介于两者之间还有很多 模糊的空间所谓的管理职业化水平是指由外部职业经理人 占所有经理人员的比例以及所担任职位的重要性程度。
本文从管理效率的视角来探讨民营企业在家族式管理 与职业化管理之间选择合适的内部管理模式问题该模型建 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之上:(1)管理效率(SE)是管理收益(SR) 与管理成本(SC)的比较,即SE=SR/SC; (2)管理成本(SC) 与管理收益(SR)都是管理职业化水平(x)的增函数;(3)管理 效率取得最大值时,管理职业化水平为最优基于假设(1)、(2)我们可以建立起管理效率SE与管理 职业化水平;的函数关系,即SE=SR(x) o基于假设3,我们 可以得出,管理效率SE达到峰值时,对应的x即为最优的 管理职业化水平,即图1中的E点二、家族式管理与职业化管理的管理成本比较Agency Costs指出,经理追求自我利益而非股东利益,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成本委托代理成本 是指利益冲突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在构造、监督及保证一 系列契约履行时发生的费用总和它包括监督成本、保证成 本以及剩余损失监督成本是指委托人为了激励和控制代理 人,使后者为前者的利益尽力的成本,比如董事会、监事会 的运作成本,给代理人一定的分红奖励,委托人为以上而花 费的时间与精力等;保证成本是指由代理人向委托人保证他 不采取损害委托人利益行为,若采取了这样的行为将对委托 人进行赔偿,这种赔偿的费用就是保证成本,它其实是监督 成本的一种替代;委托人支付了监督成本或者代理人支付了 保证成本以后,代理人就一定会完全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要求 行事吗?事实上永远不可能消除这种利益偏差,剩余损失由 此产生,它是指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 实际上是因为代理人不尽力而产生的损失。
一)威廉姆森理论框架下的交易成本分析威廉姆森认为,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 即交易主体的人性假定;环境因素,即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小 数条件;以及介于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之间的信息压缩1第一组变量:人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对 职业化管理来说,在从企业外部聘请外部职业经理人的过程 中,在二者达成契约前,一方面由于所有,者的有限理性, 他们很难对职业经理人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有一个准确的把 握,从而易招聘不合格的经理人,即使招聘到能够胜任的职 业经理人,相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他们也很难订立完备 的契约,从而需要消耗大量的搜寻、鉴定、谈判等成本;而 在二者达成契约后,又由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时时都会出 现不确定性,事前订立的契约此时也漏洞百出,职业经理人 的行为就像一个黑箱,所有者的有限理性使之很难全盘掌控 职业经理人的行为,从而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监督、保证等成 本而家族式管理则不然,家族人力资本与家族企业家之间 由于长期的共处已形成共有的公共知识,信息基本对称,委 托人对代理人更加了解,交易成本相对较低2第二组变量:人的机会主义和环境的小数条件根 据威廉姆森的定义,机会主义是指人们采取非正当手段谋求 个人利益的行为。
对职业化管理来说,首先,外部职业经理 人具有利己的动机非家族成员具有低身份感,低感情投入, 低就业稳定感,他们和所有者之间心理契约的一致性很低, 这大大提高了企业成员之间的心理契约成本,为自己谋求个 人利益的可能性提高;其次,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信用危 机而我国社会体制正处转型阶段,一方面是传统的信用规 则、特别是泛族方式联结人际交往的信用规则受到极大破 坏,其社会资本的功能大大弱化;另一方面是法制型的信用 这种社会资本远未充分建立起来,使得家族企业的成长既受 传统信用资本弱化的制约,又受法制信用资本严重稀缺的制 约社会信用的缺失使得外部职业经理人常常采取有违道 德,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谋求个人利益对家族式管理来说则不然,首先,家族成员具有利他主 义倾向贝克尔认为,在家庭中,利他者会以精神收益代替 货币收益在市场中,利己行为是市场交易的动力,利他行 为由于精神收益索价太低而无效率在利己的人们之间的劳 动分工可能会鼓励欺骗和逃避责任,而不是有机的团结,而 利他主义是家庭内实行有效劳动分工的基础利他主义在大 公司中没有效率,是缘于公司中的人很多,这就使公司中的 每个成员从少数具有利他心的人处所获益微乎其微。
但是, 家族组织人少,利他行为对受益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利他行为在家庭内较为普遍其次,家族内部的声誉机制效 用显著它作为一种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可以促使与企业 家具有亲属关系的经理人实施自我激励和自我监督根据威廉姆森的定义,小数条件是指交易一方面临的可 供选择的交易对象不多,此时交易的另一方表现出较为严重 的机会主义倾向在职业化管理中,正面临着这种问题当 前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还很不健全,一方面缺乏一个开放 的、多层次的、充分竞争的“经理人劳务市场”,使得民营 企业在从外部招聘职业经理人时面临小数条件,可供选择的 余地不大;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很多民营企业本身治理很不 规范,存在着大量‘不能说的秘密”,所有者很担心外部职 业经理人进驻企业以后掌握这些秘密这使得所有者起用外 部经理人时慎之又慎,所有者对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尤为看 重,所有者进一步面临着小数条件而在家族式治理中,小 数条件很难出现,这是因为尽管所有者在从家族中挑选经理 人时可供选择的对象不多,但是由于家族成员存在的利他主 义倾向以及相互忠诚信任,机会主义倾向大为降低因此, 在职业化管理中,外部职业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可能性很高, 而这种行为大大提髙了交易成本。
3信息压缩信息压缩是从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导出 的另一个条件,它与有限理性有关在交易活动中,交易一 方由于拥有较多的信息或对双方拥有的信息有更深刻的认 识,同时,由于获得信息或深入地理解这些信息要花费一定 的费用,因此,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 在职业化管理中,正存在着“信息压缩”当外部职业经理 人进驻企业以后,由于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有 者很难掌控职业经理人的行为,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信息不 对称,职业经理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处于主动地位,于是就 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综上,我们认为:职业化管理比家族式管理的交易成本 要高,而交易成本是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化 管理的管理成本比家族式管理要高二)博弈论分析我们将企业的管理模式简单分为两种:z模式(职业化管 理)和J模式(家族式管理)假设博弈的参与人甲和乙他 们的策略空间是:(1, 2), 1代表低努力水平,2代表高努 力水平假设高或低的努力水平作为一种行为取决于参与人的 态度,而参与人的态度又与彼此的信赖或相互支持程度直接 相关也就是说,信赖程度高,则会采取高努力水平,否则, 釆取低努力水平由于“差序格局”的存在,人们对家族 “内部人”和“外人”的信赖程度往往相差很大,于是可推 知,在J模式中,策略1与2之间有较大的策略差距,而z 模式则相反,因此,两种模式之间的支付函数有所不同。
在 此,博弈的支付函数是一个期望值,是长期博弈的结果人 们可以理性地预期支付函数及其变化这样,我们可以根据 Bryant模型设计出两种管理模式下的协调博弈如图1所示,z模式是一个典型的Bryant协调博弈假 定参与人甲和乙都致力于一个交易的实现或生产过程,参与 人i从消费Ci和努力Ei中得到的支付函数是:RZi二2Ci-Ei二1, 2 (1)其中,Ci=min(El, E2),且 Ei{l, 2}, RZi 代表在 z 模 式中的参与人i的支付函数,Ei代表参与人i的努力水平 对应于(1)式,博弈的策略组合和由于J模式中的较高策略差距,我们需要对Bryant的 支付函数进行改进在此,以二次方结构给出J模式下的支 付函数:Riz=2c2i-E2i, i二 1, 2(2)其中,Ci=min(El, E2),且 Eie {1, 2},对应于(2)式, 博弈的策略组合和支付矩阵如图2中的J模式由于策略1对应于“外人”,策略2对应于“家族内部 人”,而髙(低)信赖程度与髙(低)努力水平相对应,那么, 可以看到,相较于Z模式,J模式中处于不同信赖程度下的 支付函数有较大的收益差距实际上,(2)式给出的支付函 数表达了 一个成倍放大的奖惩机制。
换言之,在J模式中, 彼此的信赖会使参与人得到更多的收益(货币收益或声誉收 益等),而这将强化经理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监督行为无论是Z模式还是J模式,就其协调博弈的特征来看, 只有双方同处于一个位置时,才会出现帕累托改进的均衡结 果当双方处于不同的位置如{1, 2}或{2, 1}时,双方都会 产生净损失对z模式来说,毫无疑问,帕累托最优在{2, 2}时产生但这一结果是有风险的,因为,若参与人甲选择 策略2而乙选择策略1,则甲将蒙受净损失因此,策略{1, 1}是安全的选择,因而是稳定的均衡结果但是,在J模式 中,均衡结果常常被稳定在非安全的帕累托最优点上,原因 是J模式的参与人都是家族内部的人,长期的共同经历和相 同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足以了解对方的信息和支付函数结构 上述协调博弈已显示,如果参与人信息较充分地显示为“高 信赖程度”,从而可以很高的概率估计其策略选择为高努力 水平时,策略{2, 2}就具备很小的风险性协调博弈的结果说明,家族式管理内在地具有一种代理 人自激励机制可以断言,其委托代理成本较职业化管理要 低随着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水平的提高,其管理成本也随 之提髙三、家族式管理与职业化管理的管理收益比较如果仅从管理成本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家族式管理 是优于职业化管理的,但是管理成本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家族式管理与职业化管理的选择问题还涉及到管理收益。
如 果再考虑管理收益,职业化管理的管理收益高于家族式管 理这是因为:(1) 职业化管理相对于家族式管理,降低了决策风险在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小,业务相对单一,家族管理者由于 对业务技术较为熟悉,他们的独立决策可以显示其高效的优 势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管理幅度的拓宽、经营领域的变 化,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市场、融资等方面,均超出了 “家长”本人和家族成员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另 一方面,家族式管理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由于缺乏民主管 理机制和集思广益,实际上孕育着作出错误决策的较大风 险2) 职业化管理相对于家族式管理,提高了制度的规范 化水平家族式管理以人治为主,缺乏健全的制度与科学的 治理结构家族企业中经常出现以“亲情代替制度”管理企 业的现象,部分家族成员可能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造成管 理不顺畅,形成不合理的权力运作机制如果家族成员之间 关系处理不当,很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