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导学案高三语文复习修辞学生版.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6244677
  • 上传时间:2022-05-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三语文复习修辞(学生版)【学习目标】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重点及难点】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课前预习】一、考情梳理(一) 考纲要求无论是全国新课标卷,还是其他省市高考卷,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式 都灵活多样近年来最常见的考查方式包括:在语言运用题(如仿写、扩写、 拟对联等)中,根据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 内容解说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 章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在作文中,要求“善于运 用修辞手法”等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来看,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考查,多与其他 考点结合起来,反映出重能力、重运用、重表述、重综合的总趋势二) 考点聚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几乎都考查 到了,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几种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次:一是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容,二是能解 说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 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 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 求运用修辞方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 仿用句式兼顾考查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 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 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 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三)常设题型一般出现在诗歌鉴赏,语言运用,大阅读等题目中,偶尔也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二、预习检测高考必须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三、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1.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有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 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 总是喻中有代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 字,换成明喻②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作 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 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 方面的相关。

      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 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 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 “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 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 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 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 有关2.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 出现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 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 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我以为必须作进一步 的全体阐释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 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 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 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 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一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 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 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 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 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飕》)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 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 比喻例(3) “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 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 比拟。

      例⑷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 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 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 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了)构成又如“我 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喻,借“厚 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 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 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 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 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3. 比喻与象征的区别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 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休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 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 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 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 喻常限于局部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县佐.的表丞抽象的.县直含薑性― 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 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 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 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 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 比喻也是分开的4.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见教材)1、 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 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 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3、 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排比和对偶的辨析(1)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 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 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2)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 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3) 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5.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分析: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 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岀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 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作用)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 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 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 又用了反问(后一问)反问和设问的辨析(1) 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 么2)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 的作用主要是提岀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 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四、典型试题解析1. 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A. 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B. 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C. 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岀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D.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2.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 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3. 下列各句中比喻词用的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 快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 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看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 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4・以下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恰当,并确实增强了表达效果的一项是:()A. 海外儿女思乡,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B. 他的话没有实质内容,全得像战鼓一样C. 蒲公英柔软的茎上顶着小黄伞,雄纠纠地守卫在道路两旁D. 个人的自学,个人的努力,个人的独立钻研,是主要的;但是适当的讨 论,相互的讨论,集体的讨论也是必要的5. 对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A.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一泻而下的自然美B. 用夸张的手法,极力表现荷塘上月色的清朗纯洁C. 用比喻的手法,描绘荷塘上月光的清纯柔和D. 用拟人手法,描写月夜的寂静安宁6. 对下面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o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返骗,却看看他们 的筋骨和脊梁运用了比喻方式,喻指不细致的工作作风B.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 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违反马克思列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