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西递考察报告(共15页).docx
15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安徽西递考察报告 篇一:西递、宏村调研报告 民族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人: 学号: 指导教师: 考察时间: 考察地点:西递、宏村、南屏、樘越牌坊、屯溪老街等 考察目的:较为系统的了解安徽一带的民族艺术精华,包括传统民居建筑、传统装饰 图案、民族文化历史遗迹以及传统艺术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提炼、升华与运用等 考察过程 20xx 年5月10日我们充满期待的坐上了前往安徽的汽车,在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此次考察的对象之一西递,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民族艺术考察 当天我们就开始了对西递的考察,通过导游的解说和之前查阅书籍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 西递的历史我了解到西递村名的由来,这里的河水在村的西边流过,而古时候这里有驿站,故因此的明西递村子座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 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 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xx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 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二天我们又去考察了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此外宏村的水设计的很巧妙,它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 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不但拥有深厚的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色也非诚美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这里完美的结合,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真是名不虚传 第三天我们又去了樘越牌坊群,一座座牌坊透露着历史的沧桑,记录着人们的荣誉和功绩,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高超的设计思想和工匠的精湛技艺。
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 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使棠樾牌坊群成为天然的影视基地《红楼梦》,等三十多部影视名剧在此拍摄牌坊群建筑的非常雄伟,布局非常合理,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牌坊承载着历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千年前的往事,将民族文化永远传承 之后几天,我们又陆续去了南屏、卢村、屯溪老街等地,最后于十五号返 回南京,结束了考察在这几天我们充分领略到古徽州文化的博大,由于这次采风作业并不多大家把更多的经历放在拍照和考察上,一座座逶迤的牌坊、庄严的祠堂、被风雨所侵蚀的古建筑、充满文化气息的屯溪老街,让我们欣赏的同时又十分担心,害怕这些民族艺术文化 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考察中我发现好多建筑物已经有不同程度都的损坏,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的挖掘它们所带给我们的财富,同时加大保护力度,将这些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考察收获 在考察过程中,根据专业我特别关注了房屋的构造、室内的结构、以及室内装饰,在几天的考察中我受益匪浅 徽派古建筑有其独有的风格,有很多元素都可以融入现代的设计,徽派的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非常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或圆形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每个图案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图案雕刻细致且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斜撑等大多雕刻有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让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的我们叹为观止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洁白的墙 壁、黝黑的屋檐,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色 徽派建筑的装饰艺术成就很高,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用砖、木、石的雕刻上,表现出了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 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非常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 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大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体现了古代劳动 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一些很有意思的构造也非常吸引我,比如天井,它能让光线照进室内,使室内的采光效果便好,设计者充分考虑了房屋的采光效果,同时徽州人喜欢雨下到里面,认为与外界沟通有好的预兆于由房屋大多是木结构每间屋内都有一缸水,里面还会养一些鱼,使室内更有生机,而且起到防火的作用,可见房屋设计者在设计时还是考虑的相当周全的祠堂在设计时高度一般比较高,木料以大块木料为主,多垂直状分布,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与现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认为徽派建筑中很多装饰性的东西可以运用到设计当 中去,里面有很多中国传统的元素在里面,如云纹、饕餮纹等装饰性都非常强,虽然在现代设计中不会装饰的太过复杂,但可以吸取一些元素到设计里面,如一些繁简的对比、一些纹理的排放等。
此外,徽派建筑的对比非常强烈,在颜色的黑白、木材的大小、房子的高矮等,都可以运用到设计中去徽派建筑之所以如此漂亮,还与美丽的自然景色息息相关,这些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我的启示是在做室内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室外空间,让室内外环境有机的结合,这些都为我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徽派建筑的结构非常紧密,把木材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把木材、石料、砖结合的很好,给我的启示是在设计中要把各种材料进行结合,把材料的功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村子里所有的路都是用大的石板铺的,在城市中基本上全是混凝土,可以把这种石板路用在别墅、花园等地,让城市中的人更加接近自然在这些村落里,有很多小的巷子,虽然狭小却不觉得压抑,现在城市空间非常拥挤,室内空间非常狭小,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元素,把它引入室内,在狭小的空间里,做出不狭小的空间 在几天的采风中,我深刻的了解了民族文化的伟大,在经历沧桑后,这些民族艺术依然释放着它们的光芒,里面浓厚的中国元素正是现在中国设计所缺少的,我领悟到很多原来所不懂的东西,我更加了 解了民族艺术灵魂,期间我拍摄了很多照片,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很多的素材,也给了我很多灵感,对我的设计有很大的启发,对当地的民俗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领略了当地的风情,被民风的淳朴所打动,让我收益颇多。
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将把我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今后的设计当中去,有机会我会对更多的民族艺术进行考察,吸取其中的精华,将中国的民族艺术继续发扬,同时宣传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让民族艺术继续发出它的光芒 篇二:安徽考察报告 风格实习考察报告 班级:环艺111姓名:张舒涵学号:20xx05014127课程名称:风格实习指导老师:岳璐日期:20xx.11.01 考察时间:20xx年10月9日——20xx年10月19日 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等地的古村落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考察环境的了解:我们主要实习的落脚点安排在黟县宏村,以宏村为起中心,我们在实习的10天时间里参观考察了南屏,关麓,宏村,西递等古村落黟县因黟山而得名,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67万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图一)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图一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图二),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图二 一,村落布局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图三);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二,徽派雕刻艺术 图三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图四、五) 图四 图五 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宏村承志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和“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木雕精品,每每令旅游者惊叹不已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 三,徽派建筑的特点 徽派建筑由于在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这种建筑体系最大的优点是承重与围护构分离,适宜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充分优化自然条件,使人们生活适应自然,自然环境为生活服务最大的缺点是防火性能差,墙挨着墙,屋顶挨着屋顶,在古代没有消防队,也无消防通道,一旦失火,便遭遇灭顶之灾为了避免灾害,聪明智慧的徽州劳动人民在房屋建造中创造了徽派马头墙(图六),砌筑了高高的马头墙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封火墙,也称为防火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 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