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质询答辩技巧.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67579330
  • 上传时间:2024-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2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质询答辩技巧—、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质询答辩技巧一、质询的种类我们一般可以把质询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击的、临场的、用来解构对方立论的,一类是防守的、赛前准备好的、诱使对方承认我方论点并展开自己逻辑第一类问题起到的作用是用连续的追问来将迫使对方展开自己的逻辑并举证,进而将逻辑链中的薄弱之处予以截断,或者是确定对方的答案,让对方失去回旋的余地举例:(辩题:经济全球化使竞争多于合作 )1.请问对方辩友,您方今天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答:看何者更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显然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社会发展2.这是一个价值标准,是吗 ?答:是的3.今天的辩题是一个事实命题,而您方出示了一个价值标准,请问您如何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衡量一个事实命题 ?答:由于这类质询问题是临场组织的,所以很大程度依赖于攻辩方辩手的个人实力,如果勉强去拆,反而让对方有机会展开自己的逻辑,或者自己自乱阵脚第二类问题由一连串封闭式问题和一两个开放式问题组成,效果是要么让对方陷入两难,要么承认我方观点,要么违背公众的经验法则这需要赛前精心组织举例:(辩题: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 )1.请问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开放式问题 )答: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请问主要矛盾需要被优先解决还是次要矛盾需要被优先解决 ?(封闭式问题,二选一 ) 答:主要矛盾3.那么请问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是要靠发展经济还是靠保护环境 ?答:(大家可以想一想怎么破解这套陷阱 )第二类问题兼顾取得战果和展开自己的底线,但是连环问题很难设计,碰到经验丰富的答辩者,他们是不会按照你预期的答案来回答的 !不过,在你决定采用哪一类质询问题前,有一点需要被了解:奥瑞岗制一开始规定的时间是 “三、三、三 ”,但是比赛到后来,很多辩士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时间不够 !也许刚刚好把对手逼到悬崖边,这时候时间就到了 !所以后面又把质询时间延长到四分钟甚至五分钟。

      但是海峡赛的一轮质询时间是两分半,这意味着时间一定是不够的,第一类临场攻击型的问题很难收到战果,同时一辩立论陈词时间三分半,时间也是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展开自己的立论所以在海峡赛的质询中大多都是用第二类也就是赛前组织好的连环套问,第一类的问题,除非你非常有自信,不然不要把一整轮的时间扔在这上面二、质询的准备出色的质询相当程度需要依赖临场反应,但这绝不表示质询无法准备透过“逆向思考 ”和“打造地基 ”,多数质询都可以在上台前准备妥当逆向思考在分析立场的过程中,辩手应该已经对哪些争议点有机会发展为 “可能议题 ”有了基本概念,质询的准备应该以这些可能议题为重点例如在 “大学生创业利大弊大 ”的辩论中,针对我方主打的 “大学生创业即使失败,仍将增进其挫折抵抗力 ”,以及对方可能主打的 “大学生创业会造成课业分心 ”等议题,辩论队伍都应该设计好质询题目 ;如果场上确如意料中的出现了这两个议题,就可以使用事先备妥的质询来回应换句话说,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猜中的议题越多,质询就越可以依赖事前的准备情况,而不必只靠临场发挥因此,准备质询题目时,辩手不应该从“我要怎么问,问什么 ”的 “问题设计 ”开始,而要先思考 “我要问出什么 ”,也就是先想结果,再想题目。

      这种由结果倒推问题的准备方式,就是所谓的 “逆向思考 ”(reverse thinking)一般而言,对攻防而言越重要的议题,也就是对质询而言越主要的主题,质询时辩论队伍攻击对手立论和防御本方立论的重要工具打造地基接下来辩手要思考怎样问出自己要问出的东西前面说过,辩论或者论证的基本过程是透过双方都同意的事,来使对方承认他原本不同意的事 (由 “第一共识 ”找“第二共识 ”)因此最好的论证拥有三大组成要素: 1、无可否认的根据 ;2、无从推翻的 “推论 ”,因此产生 3、无可回避的主张简单的说,主张的 “大楼 ”必须建立再根据与推论的稳固 “地基 ”之上而质询就是打造地基 (ground building)的有效手段举例来说,如果我方统一 “大学生创业回造成课业分心,因此弊大于利 ”的方式,是 “很多事情都会造成大学生分心,因此造成分心不构成弊大于利的理由 ”,这个我方主张就是要试图构建的大楼而要怎样使对方接受这个主张呢 ?类比论证使一个可能的方法我方如果以交男女朋友、打球与参加社团做类比,强调这些事情也会使大学生分心,但却不被认为弊大于利辩手可以这样问 ——问:对方辩友,请问您有没有女朋友 ?答:有。

      问:请问您交女朋友是不是会花时间 ?答:我懂得时间分配 (答辩者打算逃脱 )问:那请问有没有大学生会交女朋友交到无法兼顾课业 ?(质询者不为所动,继续以其它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追问 )答:这不一样 (答辩者回避问题 )问:请回答我的问题,有没有大学生会因为交男女朋友而耽误课业 ?(质询者不为所动,再次追问同样问题 )答:呃,有可能,但是 (获得对方承认类比 )问:谢谢你,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了在打造地基时,质询者最常用的就是 “类比论证 ”如果对方无法否认类比,又无法证明二者 “不能类比 ”,他将就无法回避主张 —— 交男女朋友利大于弊如果交男女朋友、打球、参加社团这些多数人不认为弊大于利的事情,依照对方的逻辑都属于弊大于利,其辩论的外部连贯性就将受到重伤所谓 “绝不能问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指的经常就是以对方无法否认的事情作为质询的地基 “有没有大学生会因为交男女朋友而耽误课业 ”,在一般人的 “已知 ”答案中显然是 “有 ”,因此对方无法否认除了一般人的已知,对方自己说过的话他们也将难以否认,同样可以作为质询的基础例如:问:您刚才是不是提到 “刑罚教育犯罪者的目标重于报复的目标 ?”(他们自己说过的话,这是很难否认的 )问:所以当二者冲突的时候应该以教育目标为优先喽 ?(这是同一说法的重复,同样难以否认 )问:请问您,如果有一位盗窃犯已经服完所有刑期 (报复目标完成 ),并且未再触犯任何法律,您方是否一定要让他出狱 ?(这时有两种可能的答案,质询者推测他会答 “是 ”,但如果他回答 “不是 ”,将发生自相矛盾,对质询者更有利 )问:请问他是不是可能还没改过 (教育目标未完成 )?(因为这个问题的 “强度 ”很低 (可能 ),对方将很难不回答 “是的 ”)问:那么您方为什么要让他出狱呢 ?(这是逼对方哑口无言的问题,对方回答不回答都将暴露矛盾 )在设计系列问题打造地基时, “耐心 ”非常重要。

      若能达成质询效果,即使延长系列问题的数目也无妨完成问题的初步设计后,辩手可以彼此扮演质询者和回答者,来测试问题中是否有明显疏漏,容易让对方有可乘之机的地方透过上述 “心怀目标 →打造地基 →设计问题 →问答演练 ”的准备过程,在比赛正式开始前,辩手们应该拥有重要议题方面的多套质询题目,有备无患三、网友提问与回答好贴,我看得太迟了先向潘榕学长发问:质询者为问题过渡而进行论证算不算自行引申,如果是的话,是不是意味着在法庭质询时,律师指证时进行的论证引申也是不当的另外,在现实比赛中,由于评委注意力或者对辩论理解存在偏差的缘故,把答辩者对质询方自行引申所做的制止视作违规也是时有发生,那么这样就要求答辩者应该如何更有效的制止自行引申前面说过,辩论或者论证的基本过程是透过双方都同意的事,来使对方承认他原本不同意的事有没有出现过对方承认了第二共识而使底线崩溃的案例如果有,在对方的底线而被攻破之后,为免于冷场,应该如何处理 ,是否应该放弃时间1.请问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开放式问题 )答: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请问主要矛盾需要被优先解决还是次要矛盾需要被优先解决 ?(封闭式问题,二选一 ) 答:主要矛盾3.那么请问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是要靠发展经济还是靠保护环境 ?答:在问书帏学长之前我想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发展生产力就等同发展经济了吗,何况现在的辩题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环境保护不好,产生的 gdp 也都是黑色 gdp我想问的是:第二组问题展开的底线的展开是不是 “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要靠经济发展 ”另外连环套问题常常就是诡辩,但这样展开的逻辑,得出的结果都很有可能存在致命伤的 (我灰常讨厌这种不真诚的行为 )要破解连环问题有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临场办法 (是“临场 ”)?连环问题常常是诡辩,这个是误解将问题形成连环有三个效果,其一是推动话题引向深入,其二是纵深打击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其三是把原本难懂的问题分成几步,让观众在问答中一步一步理解这个就是我到现在总结出的三种连环问题类型:展开式质询、零立场质询和推进式质询 —— 以单个问题为形式的质询问题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当然,在具体的质询问题设计时,绝对是没有完全无敌的套路的,比如上面那个经济和环保的例子,是可以在临场拆解掉的,你可以试试看 —— 呵呵,不过不好意思,我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中的漏洞,即使这 3 个问题被拆了,后面还有一系列后着在等你所以,这种推进展开式的质询,是一种以充足准备打击对方无准备的策略对于拆解连环问题,必须培养对定义、逻辑的敏锐,能够嗅出哪一个问题是反击的时间点,从而将连环问题拦腰斩断,特别要注意的是:1.在“是”和“否”之外,还有没有 “不一定 ”存在 ;2.问题本身的前提能否成立3.问题本身包含的关键词是否涵义明确4.问题包含的案例是否可以借题发挥5.一些看似违背常识的答案,在我方解释之下是否有合理性这些仅仅是粗略原则,在具体的问题前面还需要有临场的发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